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研究

2022-05-30 10:48代旖旎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文化响应教学法 (Culturally responsive pedagogy) 由美国华盛顿大学教育学教授吉内娃·盖伊提出,第一次系统整体全面地论述了在美国少数族裔学校的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强调在体制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和加深对本民族或地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并和现代社会、科技、文化知识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提高少数族裔学生的学习水平,达到不同文化的融合。我国学者刘四平对文化响应教学法作了相关研究,他提出文化响应教学法依据民族相关论,从课程、教学、师资培训和社区多个方面体现多元文化融合。他指出,文化响应教学法对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教育有一定的借鉴和参照作用。基于此,本文以2019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 3Lesson 1“Spring Festival”为例,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文化响应教学法;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教学预设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指出,文化意识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

2.教材分析。主题语境: 人与社会(不同民族文化习俗与传统节日);语篇类型:记叙文;授课时长:40 分钟。

文本分析:本单元围绕 Celebrations话题展开,通过听、说、读、写、看等多模态语篇呈现了不同的节日、生日、纪念日的庆祝方式和庆祝活动,以及特殊场合的社交礼仪。本节课教学内容为2019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一册Unit3 “Celebrations” Lesson1“Spring Festival”的阅读语篇第一课时,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分析如下:

【What】本课围绕“Spring Festival”主题由三个独立又互为关联的记叙文组成。第一篇描述了现居南京的交换生 Tom在中国过年的经历;第二篇是在上海工作的 28岁工程师徐刚讲述春节回家过年的经历;第三篇是一位退休祖母期待儿女回家,针对家人团聚的叙述和感受。

【Why】以三种不同的情境、三个不同的视角,由三个来自中外不同国家的人围绕春节进行描述,通过语篇的事实性信息和语言表达方式,将春节的意义、习俗和传统的叙述有机整合,使读者对春节有了全面的认识。

【How】作者恰当地运用 first、next、the greatest excitement、then 等词有条理地叙述了春节的流程和重要习俗。同时通过描述回家前的准备和期待子女团聚的心情,强调了团圆是春节永恒的主题,使学生能够理解家庭精神,并能运用描述性语言知识和组织信息的语言技能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3.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春节的主要活动、流程以及春节的真正含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家庭精神,并能运用描述性语言知识和组织信息的語言技能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4.学情分析。本课是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内地西藏班特色英语教学设计研究”指导开设的一节公开课,运用“文化响应教学法”,增强内地西藏班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培养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借鉴意识,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内地西藏班学生英语基础较弱,但学习态度好,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具备在阅读中获取简单细节信息的能力,部分学生能用英语简单表达自己的观点,但多数学生在用英语描述完整事件方面仍然有困难。另外,内地西藏班学生对春节的主要活动有初步了解,但对于春节习俗背后意义的理解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教材、学情的分析和语篇教学的要求,以及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的理念, 笔者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在本课结束时,学生能够:

获取和梳理庆祝春节的主要活动,并能概括三位主人公庆祝春节的经历;

分析三位主人公庆祝春节的不同方式,总结庆祝春节的意义,理解家庭精神这一传统文化;

联系个人生活,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

(三)思路、方法和资源

1.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 Unit 3整体设计的第二课时,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指导下,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学习活动,不断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理解文化知识,并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文化知识去判断、推理、比较、思考和对话交流,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家庭精神,认同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体思路如下:

(1)学习理解类活动。

第一步,围绕主题创设情境,铺垫语言。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How did you spend Tibetan New Year's Day? 内地西藏班学生思考并讨论自己庆祝藏历新年的相关活动,从而引出话题Spring Festival,并在语境中激活与 Spring Festival相关的词汇和文化知识。

第二步,概括、梳理、整合信息。学生根据作者注释、文章插图以及插图简介对文章主人公有基本的了解,快速浏览三篇文章,获取与谁庆祝春节、节前准备以及春节的庆祝活动等事实性信息。细读文章,梳理整合信息,使语篇信息结构化。

(2)应用实践类活动。

第三步,实践与内化所获得的语言知识与文化知识。学生依据所梳理和提炼的结构化知识,运用所学习的固定搭配或语言表达方式,采用两人对话或轮流复述的形式,描述主人公庆祝春节的经历并阐释他们对春节的看法,内化所学知识与相关信息。补充藏历新年文本及图片信息,让学生描述庆祝藏历新年的经历。

第四步,基于主題与内容分析,表达个人观点。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分析三个语篇的共性联系,讨论庆祝春节的意义,理解文化内涵,并让学生比较藏历新年与春节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3)迁移创新类活动。

第五步,分析评价语篇的意义与形式。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用三个语篇来进行描述春节,分析并讨论写作手法。

第六步,在新的语境中开展想象与创造,运用所学语言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①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及感受。

②讨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2021年春节前多地提倡“就地过年”,这与我们的传统家庭精神是否相违背?如果不违背,传承家庭精神的依托是什么?通过全班交流, 提升对这一问题的批判性思考,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

2.模式与方法。英语文化意识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文化认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两个要素的内容,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优秀文化的认知,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因此,英语文化教学在大单元教学理念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影响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1)剖析文本内涵,丰富英语教学。文化内涵蕴藏于文本之中,只有深度剖析文本,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学习活动,使教学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帮助学生体验文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学生对中外文化的鉴赏能力。

(2)设定文化意识目标,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推进。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点,教师根据文本知识,设定文化意识目标,在理解和尊重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比较文化差异,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精彩实录(部分)

授课地点: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融礼堂录播教室

授课时间:2021年 5月 25日

听课人员:英语组全体老师授课过程:

Stage 1: Learning and Understanding

Step 1: Lead-in Show the picture and elicit the topic

T: Hello,boys and girls.What's the picture about?

S: Tibetan New Year's Day.

T: Good! You've got the point.

T: How did you spend your last Tibetan New Year's Day?

S: Wear new clothes. Greet each other with highland barley wine.

T: What else?

S: Dance Guo Zhuang. Hold tug of war.

T: Wonderful activities.It's significant ,like Spring Festival.Since You have spent Spring Festival several times,do you know any activities about Spring Festival?

S: Make paper-cuts. Eat family reunion dinner.

T: Great! You have listed a variety of activities. At Spring Festival we can also watch lion dance and dragon dance in some areas. It's really important to paste couplets. While eating, we usually propose a toast. (At the same time,show more pictures and related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different activities.)

Step 2: Share in useful phrases

Step 3: Read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Step 4: Structuralization thepassage

T:Then please discuss the main elements while describing Spring Festival.

S: The place, persons, preparations and activities.

T: Terrific. You can refer to the mind map later.

Step 5: Find descriptive sentences

Stage 2: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Step 6: Choose a passage and retell it based on the structure.

Step 7: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Spring Festival

Stage 3: Transference and Innovation

Step 8: Discuss the writing techniques

Step 9: Describe Spring Festival or Tibetan's New Year

T: Refer to the expressions and descriptive sentences, describe your own Spring Festival or  Tibetan's New Year orally in 4 or 5 sentences .

(5 minutes later)

S: ....

Step 10: Assignment

T: Describe Spring Festival or Tibetan's New Year you experienced in writing form. About 100 words. And think about the question: because of the Covid-2019, many people couldn't go home. So during the special time, how can we spread the spirit of the family? Next time you can share with us. Goodbye!

S: Goodbye!

三、课例评析

(一)学生反响

学生 A:小组活动减轻了任务难度,让我们组员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

学生 B:老师带领我们总结了写春节的主要要点,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结构,在活动时我们有了参照。

学生 C:我们对藏历新年有更多的了解,但对春节的庆祝活动并不熟悉,通过这一课,我对春节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自我反思

1.本节课可取之处:

(1)联系学生生活,理解优秀传统文化。在语言和结构知识有一定铺垫情况下,笔者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口头描述个人庆祝的春节的经历,并布置作业,书面表达自己庆祝春节的经历。内地西藏班学生在描述的过程中, 会将春节和本民族的藏历新年作比较,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春节背后所反映的家庭精神,并为下一课时对藏历新年、春节和英美国家圣诞节的文化进行比较做好铺垫。

(2)逐步挖掘文本,促进深度学习。本节课通过阅读细节信息—提取文本结构—思考作者写作手法—描述自己经历—联系“就地过年”谈如何传承家庭精神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表达和交流,促进知识的深度挖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跨文化意识。

(3)融入持续性评价,践行大单元理念。评价目标的设定是为了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时刻或某一阶段达到相应教学目标的程度和质量水平,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例如,学习完本节课后,可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如下评价:

①课前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否达成?②课前关注的重点是否已经解决?课后复习还需要关注哪些方面?③自己在小组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是否积极主动?④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表达方式是否可以描述个人庆祝春节的经历?⑤对中国传统春节文化是否有了全面和深度的认识?

2.本节课不足之处:

在搭建文本结构之后,给学生的口头表述时间不够充足,以至于在展示个人庆祝春节经历时,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表达,整节课前松后紧,因此学生的精彩生成有限。

参考文献:

[1]Gay G. Culturally Response Teaching(2nd ed.)[M]. NY: Teachers College Press, 2010.

[2]刘四平.美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文化视角[J].民族教育研究,2014(3):82-86.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代旖旎,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合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文化响应教学法的内地西藏班特色英语教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HJG201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