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外英语泛读研究

2022-05-30 10:48马赛
校园英语·月末 2022年6期

摘 要:英语泛读对于以英语为外语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但大学生课外英语泛读状况不佳,且相关研究较少。基于这一现状,为了探究高校英语教师对于学生课外英语泛读的指导以及学生对课外英语泛读的看法,寻找可能存在的信息偏差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本研究以××大学为例,对××大学的一些英语教师和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采访,并分析相关数据。研究结果表明,师生双方对于课外英语泛读存在一定信息偏差,且一些教师的课外英语泛读指导违背了泛读教学原则,学生对于自主英语泛读存在较多疑惑,对教师的课外英语泛读指导不够重视且总体持否定态度。

关键词:课外英语泛读;教师的指导;学生的观点

根据卡莱尔、卡森和其他语言学家对泛读的定义,泛读通常涉及快速阅读大量较长篇幅的文字材料,注重对文本内容的大致理解而非语言本身。纳托尔在他的著作中表述道:学好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是与说这门语言的人生活在一起,第二好的方法就是用这门语言进行泛读。英语泛读对英语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有效的泛读能明显提高学习者的阅读流畅度、英语语言能力以及继续进行阅读的动力和信心。

一、高校英语泛读的现状

英语泛读在高校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大部分高校未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设置专门的泛读课程,相關的理论和实践培训较少,英语泛读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教师注重课内精读,对与考试关联不大的泛读比较忽视;学生进行课外英语泛读的时间比较少且没有形成较好的泛读习惯。

二、采访数据

为了探究高校英语教师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泛读的指导和安排是否合理,以及师生双方对此是否存在信息偏差,笔者采访了某高校的5位英语教师以及他们执教的2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从阅读材料、泛读指导、阅读动力和问题解决四个方面收集信息,整理如下。

(一)阅读材料

1. 教师观点。

(1)所有受访教师均表示会对学生给予阅读材料选择的指导。

(2)阅读内容需要真实可靠。

(3)课外英语泛读的材料应题材广泛,主要分为三类:课文延伸材料、教师为学生选择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学生自己选择的自己喜欢的内容。

2. 学生观点。

(1)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原则理解不到位。近一半受访学生表示不记得教师有过关于泛读材料选择的指导。所有受访学生均表示了解选择读物时要遵循真实可靠的原则,如原版书和英文新闻报道等。但对于如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及产品说明书上的文字内容,超半数受访学生不确定是不是好的阅读材料。

(2)阅读材料难度太大。超半数受访学生反映教师提供的阅读材料超出其能力范围。如经典文学作品中生词较多,一些过于学术化和专业化的材料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3)不够有趣。接近90%的受访学生表示对教师推荐的读物不感兴趣。

(4)超半数受访学生表示读物来源少。

(二)泛读指导

1. 教师观点。

(1)在学期初针对课外英语泛读进行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大部分受访教师表示会在每学期初对于课外英语泛读进行指导并布置相关的常规任务,并提前准备相关的阶段性交流和练习。

(2)仅一名受访教师表示在学生课外英语泛读情况不乐观时会主动进行单独辅导答疑,其余教师表示没有必要主动进行此类辅导。

(3)有一名受访教师表示会根据不同阅读内容指导不同的阅读方法。其余受访教师没有对此特别强调。

2.学生观点。

(1)没有一位受访学生能清楚阐述课外英语泛读的特点和方法,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教师给予的此类指导过少。

(2)有五名受访学生提出他们得到的有关课外英语泛读的指导并没有很大效果。

(三)阅读动力

1. 教师观点。

(1)同时采用进度确认和成果反馈以鼓励阅读。所有受访教师均表示会让学生根据所读内容进行口头或书面展示,如成果分享的课堂展示,或在线上进行分享交流。有两位教师强调了教师在泛读过程中的监督角色,会采用小测验、问答题等形式督促学生进行阅读。

(2)组建阅读小组。有的教师会让学生和阅读伙伴互相督促。有的教师提出会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分层阅读,选择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不同阅读材料。

(3)帮助学生获得种类多样的读物。出于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的目的,很多学生的阅读材料往往是与此类考试相关的文章。为了使学生了解课外英语泛读的意义,激发其阅读兴趣,有的教师直接推荐读物,有的教师让学生主动挖掘优秀读物并上传分享至阅读群,并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从而鼓励学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

2.学生观点。

(1)约四分之三的受访学生表示教师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阅读进度确认。这能给予学生外部动力,且在学生舒适的范围内。另外,诸如对文章进行简单介绍之类的任务会使他们感到压力。

(2)交流讨论能很好地给予学生阅读动力。约80%受访学生提议在泛读的基础上进行批判性思考并通过线上或课堂方式进行自由讨论。此类活动比单纯的阅读进度确认更受学生欢迎。

(3)需要更好的阅读氛围。有的学生提出,教师可帮助学生营造“有必要”进行阅读的氛围,但也要注意不让阅读成为压力。

(四)问题解决

1. 教师观点。

(1)所有受访教师均表示学生课外英语泛读的最大困难是词汇量不足,其次是文化差异和不规律不持久的阅读习惯。

(2)由于课堂时间有限,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在课外英语泛读过程中遇到问题应主动找老师交流。

(3)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便捷地解决很大一部分泛读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整体理解问题。这也是建立阅读小组的一大原因。

(4)许多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可以靠学生自己得到较好的解决。所有受访教师均表示要解决词汇量不足的问题,有意识地自主积累是最好的解决方式。而文化差异和阅读习惯的培养问题,也可依靠互联网搜索和自身努力得到解决。

2. 学生观点。

(1)泛读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词汇量有限,其次是文化差异、背景知识的匮乏和无法坚持阅读。

(2)接近80%的受访学生表示不曾在阅读遇到困难时向教师寻求帮助。

(3)同学之间的讨论比与教師交流更方便,也更轻松。

(4)依靠网络和字典等,学生可以便捷地解决绝大部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但约半数的受访学生表示即使渴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对于阅读时间和精力的安排也存在困难。有的是因为课业繁重,有的则是因为懒惰。

三、数据讨论

通过比较以上四方面师生双方存在的相同点和差异点,进行数据讨论如下。

(一)阅读材料

教师为学生推荐的阅读材料,有很大一部分超出了学生的能力范围,且不是学生爱读的内容;学生并未足够重视和关注教师给予的有关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指导,课外读物选择方面存在困难。

(二)泛读指导

教师认为给予了足够的课外英语泛读相关指导,但学生认为此类指导不够多,不够有效,对此存在较多疑惑甚至质疑;教师对不同泛读技巧的分类教授并不普遍。

(三)阅读动力

学生需要一些外部和内部动力,但也强调不希望承受过多压力。教师进行阅读进度确认的做法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基于阅读内容的自由讨论非常受学生欢迎;组建阅读小组之类的做法也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但问答题或成果展示的形式让学生感到有一定压力。

(四)问题解决

师生双方对于学生在课外英语泛读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的认识较为统一。关于解决方法,双方都认为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然而对于师生交流和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这两种解决方法,两方的态度存在分歧。教师认为两者都可行,而学生并不愿意师生交流,且独立解决困难时存在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等障碍。

四、泛读教学原则

根据戴和班福德的理论,泛读教学有十项原则:难度适宜(略高于学生现有语言水平);阅读材料主题多样;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尽可能多地读;以休闲、获取资讯和大致理解为阅读目的;不设置阅读理解问题;相对快速;独立安静阅读;教师给予指导;教师进行示范。

五、建议和对策

根据采访中发现的师生双方在课外英语泛读方面存在的信息偏差,以及比照优秀的课外泛读教学应包含的要素,笔者向高校英语教师提出以下建议,用于改善目前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课外英语泛读的状况。

阅读材料:

1.教师应选取与学生水平匹配的阅读材料,即i+1程度的难度。其中i 代表学生现有的水平,1 代表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的阅读材料。只有当学生进行“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从而能够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文字的整体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

2.可提供较多数量学生更感兴趣的主题内容,或与学生所学专业关联性较大的内容,供学生从中自由选择。

3.推荐更多寻找阅读材料的渠道,尽可能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或符合自己需求的阅读资料。

泛读指导:

1.教师需提高自身英语泛读技能,并可通过示范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到这些阅读技巧。

2.注重不同阅读策略的教授。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要认真分析不同阅读策略的特点,并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运用和熟悉各种策略,以期学生的阅读技能有所精进和提高。

阅读动力:

1.教师可尝试组织一次阅读训练营。训练前对学生进行词汇量、阅读速度、篇章理解等能力的测试。进行完一阶段阅读训练后,再进行一次类似的测试。这能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泛读的重要性,从而给予学生进行课外英语泛读的内在动力。

2.建立“阅读圈”。在组建阅读小组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通过定期举办课堂或线上交流会,给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其间应尽量避免成果展示和问答题的形式,教师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并在此过程中充当协助者而非管理者和引导者。注重内容而非语言细节的阅读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形成良性循环。

3.建立英语第二课堂,营造阅读环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校园设立可以安静阅读的读书角,提供大量内容优质的阅读材料,或在阅读大量资料后组织辩论赛、闯关游戏等。

问题解决:

1.教师可参与到学生的阅读交流活动中。由于学生不愿意直接找教师询问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有的问题又无法自己解决,教师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加入学生的讨论,在必要时输出自己的观点。这样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压力,督促学生重视课外英语泛读。

2.定期对学生进行阅读情况确认,并利用打卡的方式督促学生保持阅读的习惯。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自律性不强的问题,也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Carrell P L, Carson  J G. Extensive and Intensive Reading in an EAP Setting[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16):47-60.

[2]Day R R, Bamford J. Top ten principles for teaching extensive reading[J]. 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 2002(14):136-141.

[3]Nuttall C. 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M].London: Heinemann Educational, 1982.

[4]周雪琛.阅读圈在高校学术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探究[J].校园英语,2021(41):1-2.

[5]杨林.在沉浸式阅读中提升英语阅读能力的思考分析[J]. 校园英语,2021(41):202-203.

[6]范春祥,马莹.基于英语泛读阅读策略与阅读自我效能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海外英语,2021(20):137-138.

作者简介:马赛(1991.08-),女,浙江杭州人,杭州医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