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丽三交通阴阳法运用探析

2022-05-30 05:27許智甯王寅李春苹王天沛孙艳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2年7期
关键词:气机

許智甯 王寅 李春苹 王天沛 孙艳红

【摘 要】 交通阴阳是中医临证中十分重要的思维方法之一,目前交通心肾阴阳之法在临床较为常用。戴丽三先生继承经典理论和思想,自气机理论出发,进一步从交通上下、表里阴阳两个方面进行发挥,在多种复杂病症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疗效,具有临床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对其著作进行研究,整理并分析其交通阴阳的思想及病案,对进一步认识交通阴阳法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戴丽三;交通阴阳;气机

【中图分类号】R249.2/.7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2)13-0091-04

A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Dai Lisan s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Therapy

XU Zhining WANG Yin ZHOU Zhexu LI Chunping WANG Tianpei SUN Yanhong*

Yun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king methods in TCM. At present,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in heart and kidney is commonly used in clinic. By inheriting the classical thought of vitality circulation, Dai Lisan applied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theory to cure a variety of complex diseases, which has great clinical research value. This paper makes a research on Mr. Dai s works, sorts out and analyzes his thoughts and clinic cases on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which is conducive for us to understanding of the balance of Yin and Yang therapy.

Key words:Dai Li san;Balance of Yin and Yang;Mechanism of Vitality Circulation

戴丽三先生是云南省著名中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过程中,其对于经典理论的阐释、经方的运用及临证发挥等各方面均有独到之处。其临证经验总结于《戴丽三医疗经验选》[1]一书内。笔者在学习此书的过程中,发现戴丽三先生对阴阳二气的关系尤为重视,且对于交通上下、表里阴阳的治法运用亦十分灵活,其中不乏许多危急重症的验案,大有借鉴之处。因此,笔者从交通阴阳的思想理论、戴丽三的独特认识及临证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以飨读者。

1 交通阴阳的思想理论

1.1 阴阳调和为健康标志之一 阴阳二气的交合有序是事物正常运行发展的基础,如《周易·系辞》中就指出:“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2]《素问·生气通天論第三》也提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3]6认为人体也以阴阳为养生保生之根本,阴阳二气不和则内乱即生,阴阳调和则灾病无起,是人体健康平和的标志之一。

在人体内,阴阳的关系存在于多种方面,如《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提出:“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3]7《黄帝内经太素·卷五》也提到:“夫表为阳,里为阴;身半以上为阳,身半以下为阴。”[4]即在人体内有上下阴阳、内外阴阳、前后阴阳、表里阴阳、脏腑阴阳等多种关系,故调和阴阳也包括了各方面阴阳关系的调和。

1.2 交通阴阳是调和阴阳之法 人体阴阳之间的调和,包含了两个要求:一是“静”,即阴阳二气的偏盛保持相对的平衡稳定;二是“动”,即阴阳二气交合畅通,可以交感转化。因此,阴阳欲调和,必也以其阴阳之间的正常交通为关键要素之一,如《灵枢·终始第九》中指出:“和气之方,必通阴阳。”[5]认为通畅阴阳是调和阴阳之气的必然路径。王焘也在《外台秘要·卷三十八》中提到:“阴阳通平,则五气不乏。五气不乏,则人无病。”[6]目前对于“五气”的解释不一,一种认为是“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五种气味,也有认为是五脏之气等,但重要之处是《外台秘要》指出了阴阳之气通畅平和是疾病无以产生的重要条件。祝世讷[7]认为,“和”是“阴阳交”的自组织效应,“和”也是阴阳相交的自然效应。因此,阴阳若得以正常交通,则阴阳自可调和,阴阳调和,则无疾可生。故交通阴阳是调和阴阳,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重要方法之一。

2 戴氏对交通阴阳的认识与运用

2.1 气机理论为阴阳交通核心 戴丽三认为,阴阳不调是许多外感与内伤病症产生的共同根源,交通阴阳则是调和阴阳的途径之一。阴阳调和,是人体上、中、下、内、外均处于协调统一的状态,其在《医疗经验选·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及临床应用》中提到:“中医治病,全在掌握气化升降原理。”[1]认为人体阴阳二气运动与气机紧密相关,因为气的运动包含了阴阳之气的运动,故阴阳之气正常交通,也体现了气机的通畅,气机通畅则人自能安和,正如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8]中说:“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元真之气、阴阳之气通畅,是人体健康平和的重要标志之一。

戴丽三认为,气的运行包含升、降、出、入四种基本形式,表里交通则出入正常,上下交通则升降正常。因此对阴阳的调理,侧重在上下阴阳、表里阴阳两个方面。“表里”包含了①肌表与脏腑之表里关系;②营卫表里关系;③六经表里关系:即太阳少阴互为表里,太阴阳明互为表里,少阳厥阴互为表里。“上下”包含了①人体上部与下部之上下关系;②脏腑之相对上下关系:如心与肾阴阳相济、肝与肾阴阳互资等。因而,表里阴阳、上下阴阳与脏腑之间的联系密不可分,临床当中应结合起来进行辩证。治疗时应着重从表里、上下两方面入手,把握气机的运动规律即把握了交通阴阳之关键。

2.2 阴阳二气失交的病因病机 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伤寒太阳少阴两感证》[1]中提到,表里阴阳关系失调通常由寒邪困阻肌表,迁延日久入里,阻滞经络,致表里俱寒而成表里气机不通、阴阳不交。表寒凝滞、里阳不足为其主要病机。上下阴阳关系失调则通常表现为心肾之上下阴阳不交,但与平时所论心肾不交略有不同,一般认为心肾不交是由于久病、思虑、房劳等致心火亢盛、肾阴不足而上下阴阳不交。而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心肾阳虚不耐燥烈》[1]中认为心肾阳气耗损,阴寒内盛,加之寒湿中阻,影响气机上下之通畅,亦能导致心肾阴阳不交,心肾阳虚、气机不畅为其主要病机。其在《医疗经验选·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及临床应用》[1]中还指出,心肺阳气不足,阴寒凝滞,不能推动气机、温煦脾阳,也是造成上下不交的重要原因之一,心肺陽虚、气机不畅为主要病机。因此戴丽三总结上下阴阳不交,包含三种病机和治法。

2.3 戴丽三对交通阴阳的运用

2.3.1 太少失调,表里不交 在交通表里阴阳法中,戴丽三常用《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方中麻黄、细辛辛温散太阳之寒,附子温固元阳,因太阳少阴互为表里,邪祛正充则表里阴阳自和。临床中如阳气虚甚则重用附子,加强扶阳之功;若寒邪入阴致浊阴上逆或见呕吐、或眩晕等,则加半夏、南星、生姜等化痰降浊。

2.3.2 心肾阳虚,上下不交 在交通上下阴阳法中,对于心肾阳虚所致上下不交证,戴丽三常用《伤寒论》白通汤为交上下阴阳之主方。方中附子温下焦先天之火,并引肾水上济于心,干姜温中焦之土,令枢机上下运转,葱白交通力强,亦可引心火入肾,水火既济则阴阳自调。临床中在伴有心肾阳虚证时重用附子、干姜,增强温阳交通之效;若阴寒较盛,则合用四逆汤、附子汤等,峻补元阳兼行交通;如出现阴盛格阳等危重症时,则用白通汤加猪胆汁反佐,从阴引阳,令药无格拒之患;在恢复期或阳虚程度较轻时,则去葱白,即以干姜附子汤扶助阳气;恢复期兼脾胃不足则改干姜为甘草,即以甘草附子汤温阳和中。

2.3.3 心肺阳虚,上下不交 对于心肺阳虚所致上下不交证,戴丽三自拟姜桂苓半汤为主方,由生姜、桂枝、法半夏和茯苓组成,即郑钦安“姜桂汤”合《大平惠民和剂局方》之“二陈汤”化裁。方中生姜、桂枝为君,生姜辛温,散肺胃之寒,又可行经降浊;桂枝通阳化气,二者配伍能扶助心阳、通肺气,令气血得运;半夏、茯苓燥湿健脾,令中焦得运。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姜桂苓半汤的组成原理及临床应用》中指出,四味合用,可“扶阳强心温肺,宣统表里,交通上下。”[1]临床中,若心阳不足,可加酸枣仁、龙眼肉、砂仁等温阳益气、养心安神;若兼肾阳不足,则改生姜为干姜,重用茯苓,加附子、肉桂强心温肾;心肺阳虚兼气虚,可加党参、太子参、黄芪等补中益气;兼肺气郁滞而咳喘,可重用生姜,加桑白皮、苏子、白蜜等温肺降逆。

2.3.4 阴虚火旺,上下不交 对于心火旺盛而肾阴不足之上下不交证,戴丽三以交泰丸为主方。方中黄连、肉桂降心火、引火归元,肾水温则可上济于心,水火既济则自安。临床中如心气不足加附子、酸枣仁、桂枝等强心益气;心烦不寐较重可加龙骨、牡蛎、茯神等宁心安神;兼肾阴不足可加蛤粉等滋养肾阴,中阳虚弱不运加炙甘草、干姜等温阳健运。

此戴丽三交通阴阳法各主方及加减法略述。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调和营卫与桂枝汤》[1]中就强调审证遣方应“体现理、法、方、药的统一性,取其法,而不拘泥其方。”方药的选择与加减应切合病机,才可用之不殆。

3 验案举隅

例举医案选自《戴丽三医疗经验选》[1],由于年代较远,故对于就诊者部分信息无详细记录。

3.1 验案1 患者某某,女,18岁。因发热40余日来就诊。40余日前感寒后持续发热,经中西医治疗,中医曾给予四逆汤、白通汤、甘露饮及青蒿、地骨皮、鳖甲等温阳或滋阴类方,西医治疗过程不详,发热不退,故来求诊。刻下症见:胸满、食少,日晡发热,恶寒踡卧,不思水饮,二便自利。面色晦黯而黑,舌润滑,脉沉细如丝。四诊合参,结合病史,辨证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治以温经解表,交表里阴阳,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处方:黑附片60 g,麻黄绒6 g,细辛3 g。1剂,水煎服。翌日复诊:服药1剂,发热已退,余症皆减。此时太阳之寒邪已解,治宜扶阳抑阴、交心肾阴阳,予四逆汤,处方:黑附片60 g,干姜12 g,甘草6 g。白通汤,处方:黑附片60 g,干姜15 g,葱白3个,二方交替各服3剂后,精神转佳,饮食增进而愈。

按语:结合患者病史,感寒后月余发热不退、恶寒,是太阳表证仍在,而迁延日久,寒入少阴,故兼见脉细、小便自利,戴丽三在《医疗经验选·伤寒太阳少阴两感证》中指出:“此《内经》所谓两感证,太阳少阴两经同病,亦表里同病之意。”[1]前医予四逆汤、白通汤等方,是见里证而不见表证,治少阴而不治太阳,寒邪阻滞经络,密闭腠理,邪气无路可出故无效;或见发热、脉细误诊为阴虚,而以滋阴法投之,更难得效。《伤寒论》301条指出:“少阴病,始得之,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戴丽三在本案按语中认为:“发热为太阳经受寒邪,脉沉为少阴阳气不足。”[1]正合病机,故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交表里阴阳,温经散寒。亦如郑钦安在《医理真传·阳虚症问答门》中解释:“按麻黄附子细辛汤一方,乃交阴阳之方,亦温经散寒之方也。夫附子辛热,能助太阳之阳,而内交于少阴。麻黄苦温,细辛辛温,能启少阴之精而外交于太阳……阴阳相交,邪自立解。”[9]故患者表里受邪虽久,可一剂而解。而久伤于寒,阳气不足,故再以四逆汤扶阳抑阴,白通汤交通心肾,助阳气运行,和上下阴阳。表里上下阴阳皆得相交,故得效显著。

3.2 验案2 患者某某,女,17岁。因持续发热就诊。经中西医治疗,中医曾用葛根芩连汤、银翘散、白虎汤等解表清热类方,西医治疗过程不詳,发热不退反增,故来求诊。刻下证见:高热,全身冷汗不止,声低息短,四肢逆冷,面赤如硃,身重,难以转侧,不思饮,二便如常,右脉沉细,左脉浮大无根,舌青滑。四诊合参,结合病史,辨证为戴阳证,治以交通阴阳,收纳元气,方用《伤寒论》白通汤。处方:黑附片(先煎)60 g,干姜12 g,葱白3个。1剂,水煎服。翌日复诊:服药1剂,病如故。系阴寒过盛,药物过热而格拒,不达病所,宜从阴引阳,原方加猪胆汁数滴(冲服),童便一杯(冲服)。1剂。服后高热全退,冷汗止,面赤大减,惟四肢尚冷。此阴阳已交,元阳已纳,继以《伤寒论》干姜附子汤温阳扶正,交通上下。处方:附片(先煎)60 g,干姜15 g,1剂,水煎服。服后诸症悉愈。

按语:戴阳证又称格阳,是由于阴寒太盛,逼迫阳气外越,阴阳不交所致,如《难经·第三十七难》曰:“阴气太盛,则阳气不得相营也。”[10]此证若不加详参,极易与实热一证相混淆。患者声低息短,冷汗不止,小便通利,证属少阴。身重,难以转侧,为肾中元阳不足。高热不退,面赤,为元阳上越格拒不下,又不达四肢故四肢逆冷。前医投以白虎、银翘等方而热反甚,更知证非里热。《伤寒论》315条指出:“少阴病,下利脉微者,与白通汤。利不止,厥逆无脉,干呕烦者,白通加猪胆汁汤主之。”此上下阴阳不交,故急投白通汤以回阳纳气,交通阴阳。亦如《医理真传·阳虚症问答门》指出:“按白通汤一方,乃回阳之方,亦交水火之方也。”[9]然白通汤诸药辛热,为阴寒所格拒故初不显效,本《内经》“甚者从之”“热因寒用”的治则,乃加猪胆汁、童便二味反佐,引白通入里无所格拒,故可得效。童便一味现用之较少,临床亦可审证以它药替换,遵循治则治法为要。

4 小结

阴阳的交合平衡是中国哲学与医学中“和”的思想理论体现之一[11],阴阳的平衡也是中医学论治疾病的思维核心[12]。因此在中医临床中,既要从整体和局部的角度调节人体各方面阴阳二气之间的平衡,同时也要重视维护阴阳二气的正常沟通交合。戴丽三从气机的角度认识人体内阴阳二气的交合途径,并用之于临床,验案一侧重于交通表里阴阳,验案二侧重于交通上下阴阳,体现了气机理论在阴阳关系中具有实际运用价值,具有借鉴意义。此外,李姝娟等[13]总结高建忠教授对于失眠症的论治中,阴阳之间的不合,气机失调是其重要原因之一,又如徐尚文等[14]认为,肿瘤病理性产物产生的关键,也是人体阴阳、气机的失调。这也反映了在临床中,阴阳与气机在疾病发展变化中存在一定的联系,两种理论之间的关系及实践意义如何,则仍需同道的进一步探究和验证。

参考文献

[1]

戴丽三.戴丽三医疗经验选[M].戴慧芬,戴天载,戴薇,整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

[2]兰申云.周易通释[M].长沙:岳麓书社,2011:269.

[3]田代华.素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4]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53.

[5]刘更生.灵枢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48.

[6]王焘.外台秘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1061.

[7]祝世讷.对阴阳学说的五点新认识[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0(6):491-494,537.

[8]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9]郑寿全.郑寿全医学三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1.

[10]王心远.难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4:39.

[11]王伟松,刘富林,夏旭婷,等.浅论中医“和”的哲学思想[J].中医药导报,2019,25(2):16-20.

[12]赵宗辽.阴阳平衡是中医把握疾病的思维核心[J].中医药导报,2015,21(12):1-3.

[13]李姝娟,王瑞瑞,洪文学,等.高建忠运用柴桂龙牡汤治疗失眠[J].中医学报,2021,36(5):1013-1017.

[14]徐尚文,黄源鹏.肿瘤病机阴阳辨[J].中医杂志,2015,56(23):1993-1995,2001.

(收稿日期:2021-09-01 编辑:黄丽君)

猜你喜欢
气机
从气机升降失调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思虑过度所致失眠症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C、D型性格
性格情绪对于气机的影响——A、 B型性格
《金匮要略》气机升降出入失常研究现状
便携电子打气机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
论中医气机升降出入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液化天然气加气机计量检定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