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学习中的获得感实效

2022-05-30 07:43纪核鑫
客联 2022年6期
关键词:获得感党史教育青年

纪核鑫

摘 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将“获得感”引入党史教育学习领域,可以助力服务党史教育工作质量提升。针对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获得感生成的关键问题,比如教育资源单薄、教学手段滞后、协调育人不强等,充分发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从需求构建、情感构建、张力构建三重维度出发,着力拓展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提升获得感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获得感;党史教育;青年

“获得感”一词的首次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即“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获得感是一个本土性非常强的中国概念,是指人们基于一定的客观获得而产生的精神愉悦感。获得感不仅关注在整个过程中的获得,也关注最后结果的获得;不仅关注在物质层面的收获,也关注在精神层面的满足。若要对党史教育获得感进行研究,首先要全面剖析其主要内容。虽然党史教育获得感作为一个组合名词,由党史教育和获得感组合而成,但对其内涵的分析并不等价于简单叠加党史教育的内涵与获得感的概念内涵。党史教育获得感的内涵不仅包含着从获得感出发的一般性内涵,包含着立足党史教育视野的特殊性概念,更包含着作为青年学生党史教育获得感的整体性概念。若要考虑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者这一主体因素,党史教育获得感既包括教育者的获得感又包括教育对象的获得感。立足教育对象的获得感视角,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获得感是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实践活动中基于一定客观获得而产生的积极的主观体验。获得感的生成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运动过程,深入探析其生成环节至关重要。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获得感生成环节是指青年学生在思维层面对接受到的党史教育内容及价值理念与思维逻辑的接受与认可,并通过思想的矛盾运动借助教育实践过程发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功能的过程中具有关键转化衔接作用的环节。

一、充分认识加强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获得感的重要意义

党史国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需要我们倍加珍惜的“传家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将“获得感”引入青年学生教育领域并作为其创新发展的重要遵循,意味着青年学生教育的致思理路将更加关注教育对象的实践体验和成长需求,更加突出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养成,更加自觉地处理好教育者主导与教育对象主体的辩证关系,从而不断拓展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理论空间和实践进路。加强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获得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必由之路;是增强党史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关键所在,更是推进新时代党史教育创新发展的题中之义。提升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学习中的获得感,一方面,可以助力服务党史教育工作质量提升。当前我国党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亲和力以及吸引力仍需进一步加强。立足社会需要与教育对象需要,从增强获得感的视角出发构建党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转换具体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创新教育方法和策略,有利于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时代要求。对教育获得感进行学理研究,符合“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的要求,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通过对青年学生党史教育获得感问题进行研究,把握其生成规律,有助于真正从内在和外在提升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利于谱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篇章。

二、清醒认识当前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获得感生成的关键问题

观察思考当前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生成的获得感现状,一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第一是教育资源单薄。目前青年学生通过学校教育接受的党史教育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课程与学校教材。从青年学生的知识成长历程来看,主要来自于高中历史教材的学习,党史相关内容比较零碎且依附于中国近现代史。大学阶段除非历史专业,也不配发党史类专门教材。教育资源的单薄,造成青年学生学习党史呈现出分散化、碎片化现象。第二是教学手段滞后。大多数党史教育内容的学习主要依托关键时间节点,对学生开展党日活动和团日活动时进行学习。对青年学生开展形式丰富且富含理论性与思想性的专题学习比较少,采用有效的手段提升学生实实在在的理论获得的可操作性比较欠缺。第三是协同育人不强。目前学校里对学生开展党史教育的教育主体主要是思政类专业老师,党史的教育与学习应是新时代青年的必修课,应该是学校里开展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必备内容。育人群体也应是学校里的专业课教师、思政类教师、行政管理类教师。目前学校、家长、社会在党史教育方面的育人合力发挥不够充分。

三、着力拓展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提升获得感的方法路径

加强青年党史教育,应着眼于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奋发有为,普及红色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拓展方法和路径。依循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获得感的生成逻辑,在实践中提升青年学生的获得感,要充分发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从需求构建、情感构建、张力构建三重维度进行实践进路的探索。第一,努力激活青年学生对党史学习的内在需要。获得感生程的前提基础是教育对象内容的实实在在获得的主观需要。因为学生想要提升能力、增强理论、丰富思想等,基于内在的主题需要,才有了外在积极学习的动力。从需求构建视角出发,努力激活学生的内在需要,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与理论自觉,促进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获得感。第二,优化知识灌输与情感共鸣的互动机制。获得感的生成过程,不仅着重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还要关注学生的积极愉悦状态。在党史教育的学习中,不仅要有“获得”,还要有“感”,更要“获得”与“感”同步。从情感构建视角出发,教师要与学生保持积极的沟通状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捕捉到學生的情感变化,进而与学生形成情感共鸣,不断优化知识灌输与情感共鸣的互动机制,不断促进学生在党史教育学习过程中的获得感。第三,促进优质供给与主动求取的高度对接。获得感提升的过程在于把握教育者供给与学生需求获得的张力。教师不能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一直单向传授知识。要在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一定上升空间进行教学,把握一定的张力,对学生进行党史教育的传授。从张力构建视角出发,既让学生有所获得,又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成就感,进而生成获得的愉悦感,达到乐于学党史,善于学党史。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青年学生进行党史教育学习,特别是关照青年学生在党史教育中的获得感,有助于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党史教育实效性,提升新时代党建工作发展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程仕波,熊建生.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J].思想教育研究,2017(07).

[2]宁文英,吴满意.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概念、生成与结构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9).

[3]刘经纬,郝佳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生成探赜[J].思想教育研究,2018(04).

猜你喜欢
获得感党史教育青年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史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网络时代大学生党史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