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信息技术课之力引导学生合理上网

2022-05-30 08:18高俊俊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网络行为信息技术

高俊俊

[摘 要]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兼德育工作者,我们应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如何结合网络新时代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是目前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新挑战和难题。文章主要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提高网络道德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行为;网络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7-0094-0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中小学生已逐渐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的大众群体之一。中小学生每天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完成课后作业,进行拓展学习、在线教育、课外阅读、聊天通信和娱乐游戏等。他们在享受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的同時,也面临着网络不法行为和不良信息(如网络游戏、网络暴力、虚假网络信息等)的侵扰。中学生好奇心强,但缺乏足够的自控力和辨别力,很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和网络不法行为的侵害,甚至沉溺网络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甚至间接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秩序。网络是把双刃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兼德育工作者,我们应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如何结合网络新时代的特点,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是目前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一个新挑战和难题。

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笔者在不断提高自身网络知识的同时,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学会合理利用网络,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可否借助信息技术课之力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呢?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探索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的网络行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养成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极其丰富的百科全书式的世界,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对于中学生来说,网络世界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非常具有吸引力。网络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但其负面效应也如影随形。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我们在享受其便利的同时,如果不能合理运用和自我保护,必将受其伤害。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呢?笔者认为,应该多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一种“网络观”:“网络给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带来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当今世界,网络无处不在,人类已经无法脱离网络单独生活。但是由于互联网高度的开放性和虚拟性,网络使用不当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危害和麻烦。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要多学会利用网络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服务,多借助网络之力,尽快掌握好信息技术,为将来更好地融入信息和网络时代做好充分的准备。”相信对网络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再加上教师在课堂内外的不断引导和监督,学生在利用网络时定会提高觉悟,自觉科学文明地上网。

二、强化学生的网络意识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目前中小学生的网络意识比较淡薄。当问到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很多学生回答“聊天、交友、玩游戏”,只有少部分学生回答“学习和获取知识”。其实,传播知识仅是互联网的功能之一,对中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学会信息处理的方法,培养沟通交流能力,提升信息素养,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获取信息。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网络知识的普及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

例如,在教学“网络是把双刃剑”这一节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关于网络的相关资料,如网络带来的好处和弊端有哪些,哪些是文明上网行为,然后分组汇报搜集的成果。学生各抒己见,畅谈他们搜集到的文明上网行为以及沉迷网络世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还分享了网络诈骗的案例以及加强网络安全的措施。最后教师进行小结:网络信息有真有假,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增强网络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认真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并将公约内容制作成漂亮的手抄报,张贴在学校和家里醒目的位置,以此帮助学生牢记于心、实践于行,自觉做网络时代的文明中学生。

三、营造科学上网的氛围

学校教育对中学生的上网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目前的网络环境不容乐观,如何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心理疏导和网络行为引导是信息技术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笔者主要通过营造科学上网的氛围,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逐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文明上网的习惯。

笔者每节课都会根据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程内容,适时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尝试利用网络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真正有价值的网络信息上。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信息技术“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这一节时,笔者简单讲授了搜索引擎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方法之后,设置了以下两个问题:(1)“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请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并做相应的介绍;(2)“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有哪些?请查找并总结“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然后给学生推荐一些事先准备好的网络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登录相应网站进行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自主通过网络进行探究,积极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提炼形成自己的观点,最终解答问题。当然,这并不是本节课学习的终点,在课程结束后,笔者继续引导对“搜索引擎”感兴趣的学生通过互联网继续浏览相关信息,进行更深入的课后自主探究学习,感受通过网络自主获取知识的乐趣以及解答疑惑的成就感。

又如,在教学八年级信息技术“网页制作”这一节时,笔者组织学生分小组开展主题网站制作活动。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分成若干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主题网站的制作;然后让各小组自行选择网站主题,由小组长进行任务分工;接着让学生根据各自的任务利用“搜索引擎”在网络上广泛搜集素材,并对素材进行筛选、加工与整理;最后引导学生利用Dreamweaver软件和搜集到的素材制作网站,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在选择网站主题时,笔者引导学生把他们平时热衷的网络娱乐内容作为网站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很多学生都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作为网站主题,学生最后展示出来的作品主题很丰富,内容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网站制作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学会了正确使用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除此之外,每学期笔者都会根据教材及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积极带领学生开展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这样,一方面可以引導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另一方面可以为学校培养参赛选手和提供参赛作品,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将注意力转移到比赛活动内容上,养成专注上网、科学上网的习惯。

四、借力教师言传身教

“身教重于言教,德高技高为师。”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典范,所以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网络知识,规范自身网络行为的同时,应该多注重课堂上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信息技术“网络是把双刃剑”这一节时,笔者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并写下平时上网时主要做的事情,然后提问:“如果每天给6个小时的上网时间,你会如何分配?”通过调查、讨论,得到了如图1所示的统计结果:学生用于聊天、打游戏、看视频的平均时间占据每日平均上网时间的75%左右,学生用在学习上的时间仅占据每日平均上网时间的8%左右。

看到这样的一个统计结果,部分学生没有感到难为情,反而很自豪,洋洋得意,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走在时尚前列的弄潮儿”。对此,笔者提问:“同学们,上网就只有聊天、打游戏、看视频这三件事情可以做吗?”有一学生反过来问笔者:“老师,你平时上网主要做什么呀?”似乎是在怀疑我和他们一样,仅仅把网络当成了娱乐和消遣的工具。笔者并未将这一反问视为顶撞,而是笑了笑,心平气和地回答道:“我每天会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进行学习和答题,上钉钉平台查看有无有关学校工作的新消息和重要通知文件,会利用网络了解天气情况,到专业网站上学习信息科技前沿热点知识。在教学工作中,日常的备课、课后的在线听课与学习更是离不开网络,网络是我工作和专业发展最好的信息资源宝库。”这样,既能让学生为自己不求上进的网络行为感到惭愧,又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网络的强大作用。这样的课堂对话比简单粗暴的批评效果要好很多。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既让学生了解了网络功能的强大,又让他们意识到网络不仅是一种娱乐工具,更是成长和学习的资源宝库,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网络意识以及科学合理的上网习惯。只有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多给学生树立一些正面的榜样,让他们找到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才能激发他们用好网络的信心和内驱力。

互联网高速发展和前进的步伐是人类无法阻挡的,未来的世界将是网络的世界。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否定、阻止青少年上网,而应该多对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予以正确引导。当今时代,提高青少年的网络道德素养对创建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以及促进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规范网络行为,养成绿色、文明、安全上网的网络行为和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一朝一夕的事情,单纯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教师课堂的约束与引导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科学文明的网络环境,规范他们的网络行为,让他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高科技体验和便捷服务的同时,不断培养健康向上的网络道德素养,从而成为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9(11):14-18.

[2]  吴青宇.浅谈我国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艺术科技,2013(6):314.

[3]  覃祖松.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6(8):52-54.

[4]  刘超.如何上好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2):12-13.

[5]  周振江.正确认识与引导中学生上网[J].科技资讯,2006(17):164-165.

[6]  郭晓明.学生上网“软”控制[J].信息技术教育,2004(2):120-121.

[7]  潘莉霞.“双刃剑”助我披荆斩棘:谈如何引导初中生正确上网[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100-101.

(责任编辑 黄春香)

猜你喜欢
网络行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基于数据挖掘对校园网用户网络行为的分析
青少年网络行为管理的立法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