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表现方法在现代工笔花鸟画中的继承与发展

2022-05-30 09:04李元霞
美与时代·下 2022年6期

摘  要:宋代工笔花鸟画在整个绘画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上承魏晋、唐、五代工笔花鸟画的优秀传统,下启元明清时期的工笔花鸟画,它以其精准的造型、淡雅妍丽的设色、富有情趣的情感表达而具有时代特点。为了能达到这一艺术效果,其中除了鸟禽、走兽类的出色造型和技法表现外,叶的艺术处理也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随着花鸟画的发展,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表现方法与传统的工笔花鸟画中叶的处理方式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宋代工笔花鸟画;叶的表现方法;现代工笔花鸟画;继承创新

叶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一个叶柄上只有一个叶片的叶称为单叶,如棉花、桃和油菜等。叶柄上生着两个以上完全独立的小叶片,则被称为复叶,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单身复叶。叶片的形态主要根据长宽的比例和最宽处的位置而决定,常见的形状有条形、刺形、针形、心形、椭圆形、三角形、圆形、扇形等。

叶作为装饰图案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就开始出现了,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花瓣纹盆上面装饰着以曲线、圆点、弧边、三角纹构成的花瓣图案。随着人们对美的认识,叶作为装饰图案运用在陶瓷器皿、壁画帛画等物体上面。而叶作为植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成为花鸟画描绘的素材。宋代是我国绘画的鼎盛时期,工笔花鸟画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宋代工笔画延续唐、五代的传统,在深度探究形似与神韵的基础上,继承了五代时期黄筌的双钩填色的具有富贵气象的绘画风格和徐熙的“落墨为格”的清幽静谧的绘画风格。他们二者在绘画题材和技法表现上,乃至绘画意境的营造上,都具有明显的差异。黄筌常用的绘画题材为宫廷内的珍禽瑞兽、名花异草,其绘画技法通常采用双钩填色,层层渲染,设色明丽,以达到富贵吉祥的效果。而徐熙野逸的绘画题材多选用乡间常见的花鸟草虫,设色清丽,画面重水墨、重情趣、重自然意境表现。不管这两种绘画风格的作品在题材的选择上或是技法的使用上有何差异,但是这些作品仍然具有共性特征:例如,使用相同的绘画材料,在造型上都严谨精确地刻画描绘对象,都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与热爱。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绘画体系、风格样式、形式语言、赋色技巧等都对后世花鸟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的增加和美育认识的深入,以及工笔花鸟画创作者群体的日益庞大,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创作题材、表现方法、创作材料都不断与时俱进,材料的更新使画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视觉、审美趣味,以古为鉴,拟古而不拘泥于古。无论怎么创新与发展,宋代工笔花鸟画始终是绘画者不可绕过的研究对象,他们或研究其艺术风格、构图形式、设色功能,又或从绘画本体进行探究,却很少有人从绘画对象的细枝末节进行精微剖析,例如既没有将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造型特点与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造型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亦未对其异同做梳理与思考,抑或对二者造成的社会文明更替、社会审美趋向予以分析。为梳理这些关系本文将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表现方法在现代工笔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做些思考和比较。

一、宋代工笔花鸟画中

叶的造型特点:灵动优美、细节丰富

首先,不同植物叶的形态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由叶片、叶柄和托叶这三部分组成的叶称之为完全叶,如棉花、桃豌豆等植物的叶。缺少其中任何一部分或两部分的叶称为不完全叶,如油菜、向日葵等的叶缺少托叶;烟草、莴苣等植物的叶缺少叶柄和托叶;还有些植物的叶甚至没有叶片,只有一扁化的叶柄着生在茎上,称为叶状柄,如台湾相思树等。禾本科植物的叶与一般植物的叶不同,它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组成。叶片线形或带形,为纵行平行脉序。叶鞘狭长而抱茎,具有保护、支持和输导的作用。不同的叶在绘画中因构图、物“理”、物“性”、人文精神等方面的需要而有所取舍。

宋代工笔花鸟画在叶的造型表现上注重俯仰、正反、枯荣、侧翻之姿;线条抑扬顿挫,注重节奏与韵律。线作为物象特征的联结过程,是点的运动在时间中留下的轨迹,它不仅能折射出画家的人生阅历、艺术修养、感知能力、造型技能,也是画家对世态的一种体验、一种感悟、一种心灵上的寄慰、一种自身气质的升华,也是作为艺术家对生命认知的一种积极态度。在线描中,线条可以有许多变化,如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韵律等。自由的曲线则显得活泼、柔美、生动、柔和。为了更好地表现出不同叶的质感、动态,采用了具有书写性的曲线,既有回旋婉转的s形线条,也有内涵饱满的c形,还有或长或短的各种顿挫圆弧线,在各种常见题材中均有显现,如荷叶、芙蓉叶、苹果叶、海棠叶、竹叶、芦苇叶等。采用曲线造型不仅仅是对客观自然物象的写实表现,更多地是要增强婉转秀丽多情的艺术效果,因为曲线给人以婉转、优雅、柔和、明快的视觉感受。这样的作品有:赵昌的《写生蛱蝶图》、林椿的《枇杷山鸟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佚名的《海棠蛱蝶图》、韩祐的《螽斯绵瓞图》。

其次,叶的大小,差别极大。有的小如鳞片,仅几毫米,如怪柳、柏木;大者从几厘米到几十米不等,如王莲的叶片直径可达1.8-2.5m。叶的造型方式不是单一的叶片大小、或正或反、或长或短、或枯或荣,而是具有翻转运动的态势,这样在一组叶片中呈现的多面性、豐富性可以避免产生单调和呆板而增添几分生动与神韵,一枝一叶总关情。在林椿的《果熟来禽图》(如图1)中,一枝林檎果从画面左上角呈C形伸展至右边,果物旁边的叶的动态呈现了前与后、正与反、左与右、俯与仰的生长态势;此幅作品的其它枝叶描绘方法也是异曲同工,正是这种前后、正反、左右、俯仰的叶与叶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在二维平面上展现出三维的空间关系;同时叶与叶之间在保持基本形状的统一外,还具有大小、长短的显著差异。所以,这样安排叶的组合方式也符合客观自然物象的物理、物情、物趣,充分体现了宋代的格物致知的理性精神和理性审美。

再次,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很多叶片具有丰富的细节描写,这种丰富的细节描写不仅仅是对客观物象的照搬照抄,还有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效果。细节多表现为被虫子咬破的各种各样的虫洞或者是叶子枯萎后各种斑斑驳驳的残叶、破叶。以《枯树鸲鹆图》(如图2)为例,此图是一帧扇面小品。画面呈“V”形构图,画一鸲鹆神定气足立于枯枝之上,侧首注视远方。枝上有病叶数枚,叶缘已被虫咬、风雨侵蚀,现焦枯斑驳之状。宋代各阶层人们受“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讲求“物理”和“格物”之风,在绘画上表现为对“写真”的追求。图中残叶的画法甚是精微,叶脉及密密麻麻的虫蚀之迹以细笔淡墨一一勾染,精细入微,令人赞叹不已。图中画的虽是枯木病叶,但枯木的力度、病叶的姿态、鸲鹆的神采给人的观感却并非婉约哀伤,而是充满了强健的生命力。

宋人绘画重视“真”,而“真”除了逼真的形似,更多是指物“理”或物“性”。画家因感物而感悟,创作出艺术形象,物我交融、天人合一而至妙境。枯木、残荷、秋叶的意象在古代绘画艺术中体现的是生生不息的气象,画面中的叶子边缘线不齐整,各种小点似断非断,显示出破碎感,这种叶的处理方式增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秋天萧瑟、凄凉的艺术效果。类似的作品还有《疏荷沙鸟图》和《鹡鸰荷叶图》等。宋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表现方法为后来工笔花鸟画叶的表现起到了典范作用。今天又是一个工笔花鸟画蓬勃发展的时期,在工笔花鸟画的题材选择、形式表现以及精神思想内涵上都具有了与前人不一样的呈现。当然在叶的具体造型上与宋代的工笔花鸟画也有了明显的差异。

二、现代工笔花鸟画

叶的造型特点:图案化、秩序化

图案早期是由设计领域提出的,它是指设计者以使用和美化为目的,结合工艺技术以及经济条件等因素通过艺术构思对器物的造型、色彩、装饰纹样等进行设计,然后按设计方案制成的图样。南方花卉植物是现代工笔花鸟画家表现的新的物象,画面趋向于满沟图、大场景,表现的物象已淡化其人文精神与引申意义,更倾向于素材新颖并服务于构图、布局、颜色等,以达到展览效果,满足观众审美需求。羽状复叶植物为图案化提供了参考依据,植物中的羽状复叶大小均匀,排列井然为图案化提供了范本,小叶片排列在总叶柄两侧呈羽毛状称之为羽状复叶。顶生小叶一个者称为奇数羽状复叶,如刺槐、紫藤等。顶生小叶两个者称为偶数羽状复叶,如双荚决明、皂荚等。叶轴不分枝者称一回羽状复叶,如刺槐、紫藤、双荚决明等。叶轴分枝一次者称二回羽状复叶,如凤凰木、蓝花楹、合欢等。叶轴分枝两次者称三回羽状复叶,如南天竺等。

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叶子的造型在把握整体形态的基础上,通过提炼、加工,根据题材本身的不同把叶片设计成没有立体空间和转折的二维平面图形,根据自然界中芦苇、荷花、紫荆花、野草、海棠、玉簪、紫藤、竹叶、三角梅、枫叶等不同植物叶的形态提炼概括成简单的圆形、椭圆形、细长线形、三角形、不等邊形等各种不同的图形。如此,叶不仅仅是叶,而是具有图案性表现的符号。

秩序化本意是有条理、有组织地安排各构成部分以求达到正常的运转或良好的外观状态。工笔花鸟画自唐、五代以来,对禽鸟的羽毛就已经开始了秩序化的造型处理。现代工笔画的叶简略了宋代的多姿态性、多俯仰变化、多细节描绘,仅仅通过单位图形的重复、叠压安排在画面合适的位置上,这样简化了画面里的物象与物象的各种关系,如疏与密的关系、前与后的关系、被遮挡部分叶与叶的空间关系等,这样组织起来的叶片虽然在单片叶看起来缺乏生动性,但是却让画面看起来更整体,边缘线更齐整、更加有秩序规律。这种处理叶的方式在现当代工笔花鸟画作品中有很多,除了陈运权、苏百钧、周彦生、喻继高、林若曦等工笔名家之外,在全国工笔花鸟画展中都有作品体现。

三、现代设计和审美影响

工笔花鸟画中叶的表现方法

近现代伴随着西方科学的西学东渐,西方的设计理念,包括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等逐渐地传入我国,作为二维平面艺术的工笔花鸟画与平面设计相互借鉴,运用设计中的表现方式对传统工笔花鸟画进行加工和创造是一个新的亮点。

当今社会的人已经和宋代生活环境有了巨大的差异,现代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为秩序化、规划化、整体化,我们身边的物体都趋向更整齐、更有规律性,这样叶的造型转变是符合现代人的心理特征与审美特征。

现代工笔花鸟画中叶的造型转变是包容与丰富的,既传承了宋代花鸟画中造型优美、俯仰有情、细节丰富等特点,又发展和创造了另一种平铺直叙、简洁概括的造型方式,是工笔花鸟画发展的自律性结果。

参考文献:

[1]孔六庆.中国画艺术专史花鸟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2]朱良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3]陈永刚.宋小品经典范本花鸟[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4]姜今.中国画花鸟发展史[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1.

[5]陈承基,赵莉.第十届全国当代花鸟画优秀作品展[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08.

[6]贾德江,李静儒.21世纪有影响力画家个案研究(第13辑)[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

[7]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中国当代美术家精品集(第4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8]王天胜.全国第四届工笔大展金奖画家作品展[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李元霞,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花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