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2-05-30 10:48吴斌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吴斌

摘要:在小學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自身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要强化数学课程设计的创造性,从而对数学的学习目标有清晰的认知,使得教师能够清晰地从知识、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讲解数学课程。发现并且依据数学课堂上所出现的实际问题,及时为学生开展合理的课程设计并解答相关问题。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思维方法的同时,还要改善学生对于传统数学课程的刻板印象,并且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思维的成长契机,从而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核心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教学目标要清晰体现数学思维,并且具有灵活的学习特点。根据班级内部学生的不同学习状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数学课程方案,特别是在为学生制定数学学习目标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对数学课程学习难度、数学学习进度以及数学思维的体现等多方面的思考,高效、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从而达到提升学生数学基础素养的目的。

1    小学数学课堂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

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一般是由教师制定的。其目的是为学生指明数学学习的方向。例如,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寻找公因数”的课程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学习目标。第一,学生要了解因数、公因数以及公约数等不同的数学基础概念,明白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第二,学生要寻找50以内的数字的公因数,及时巩固知识。反复练习数学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知识。第三,学生在完成第一个目标以及第二个目标的同时,在课下的学习生活中要不断寻找相关数学类型题目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学会运用联想的数学方法理解数学学习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为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数学课将要学到的知识,重新定义学生对于数学的印象。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投入未来的数学课程学习中。

另外,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也要逐步筛选能够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虽然数学教育有着固定的学习教材,但在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通过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实践背景,结合数学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审核,从而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改良部分学习内容,提升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配度,最终达到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知识并解答日常生活中问题的学习目标,使得数学实践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成功为学生开启数学思维,从而提升学生课堂的活跃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与数学课堂达到进一步融合。

2    小学数学课程思维能力培养的现实意义

教师在为学生制订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能够体现数学学习思维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师的教学经验,针对教学实际所需要的课程知识进行创新和筛选,从而增加数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配合度。教师也可以运用新型的数学课程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环境。例如,讲解课程法、实验启发法、对比分析法、游戏竞赛法等。通过使用不同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更加理性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加以理解判断。由于小学生心智、身体尚未发育成熟,学习思维较为单一。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增加学习趣味性,寓教于乐。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形成数学学习动力。

比如,在学习直角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要为学生讲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并将它作为几何图形学习的出发点,要求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推算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规则性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引发学生对于数学课程学习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理解能力,最终使学生理解课堂所学习的知识。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逐渐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发展性思维的理解,引导学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如何计算圆形面积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我们身边能够接触到的圆形物体有哪些呢,我们总是认为圆形的物体具有一种美感,但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审美观念呢”等不同问题。通过思考上述问题,学生会激发自身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意识。在学生讨论问题的过程中,会逐步加深自己对于圆形概念的理解。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圆形能够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呢?在谈论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圆形是一个对称图形,有着对称的美。也正因为如此,当学生进行圆形面积的计算时,可以先计算一半圆的面积。通过物体对称性的相关知识,最终得到圆形的整体面积,通过上述学习方式,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圆形的概念,激发其对其他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日常数学课程教学。

3    小学数学课程思维能力模式的学习策略

3.1把握教学现状,关注学生思维发展

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使用落后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开展日常数学教学的情况,这使得学生无法对数学课堂形成清晰明了的学习印象,学生无法主动掌握知识,只是被动接受学习知识,最终对数学学习课程产生排斥心理。在新时代教学改革背景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丰富新时代的数学课程,为学生增添更多实践性教学活动,塑造创想式的学习生活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实地测量法、数据分析法等不同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构建新形势下的数学学习理念,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激发学生数学训练性思维。

当然,这里所说的“改进数学学习方法”,并不是完全舍弃传统的数学学习理念,而是结合新形势下的数学基本学习目标,对传统数学教学方法进行延伸和拓展。从而构建新形势下的数学学习框架。例如,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像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使用数形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在新形势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必刻意迎合数学教学改革目标,而是可以寻找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与现代化数学教学目标之间的平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平衡后的数学教学方法运用于现在的数学课程中。如上文所说的,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学习思想进行数学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思维深度得以延伸和拓展。在保障学生使用创想式的学习思维进行学习时,也可以将更多的知识点与日常的生活事例相结合,让学生形成平衡的数学学习关系,打好数学学习基础,使学生对抽象化的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日常遇到的几何图形”的课程学习时,教师要学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记忆。在第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关长方形周长的公式的学习,要避免出现死记硬背的现象,而是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将书上的知识点与实际情况相融合。改善学生用固化的学习思维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了解并发现公式背后的含义,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S=ab,其中S为长方形面积,a为长方形的长,b为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让学生了解矩形是四边形的特例。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邻边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等数学基础概念,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3.2創设学习情境,构建新型学习模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认知水平较低,身体以及心智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引导学生摆脱学习困境,从而培养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自信心。教师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引入不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学会运用情境教学法,升华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下学生对数学古板的思维印象,让学生能够自主发现并且迅速解决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程的研究讨论中,将自身的学习问题与数学课堂相融合。在课程开展的过程中解决课上产生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以及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在进行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课“方程以及相关知识”的课程学习时,教师需要注重数学理论以及实践的有机融合,避免教师使用苍白的语言对所教学的知识进行描述,而是通过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或者以视频、音频为主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为学生构造一个庞大的数学知识网络,从而调动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主题为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比如,课后训练第一题“王老师买了圆珠笔和钢笔共15支,圆珠笔每支1.5元,钢笔每支4.5元,共花了49.5元,圆珠笔和钢笔各买了多少支?”教师在为学生指导这一题的时候,首先要向学生提出方程的相关概念。在小学教材中,将方程定义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而解答方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得方程的解。实际是研究未知数为何值的时候等式才能成立的数学问题。教师在明确相关概念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并且要求在学习小组中选出代表上台进行解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从而构建新形势下的数学学习体系。教师在学生得到最优解之后,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指导,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对于数学思维的灵活运用,最终获得创设教学情境下数学思维训练的有效成果。

3.3打破传统观念,改善当前课程问题

由于受到小学数学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日常授课的过程中会不自觉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灌输数学知识。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训练以及培养,也会导致学生无法自主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新时代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关注这一问题,强化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策略,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首先,从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来说,部分学校的课程编排存在一定的问题,不利于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其根本原因在于小学数学课程安排没有针对学生智力发育的规律进行合理规划。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较弱,因此,不应该设置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而应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与数学题目相对应的插画进行讲解。改善学生对于数学的古板印象。

另外,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由于低年级的小学生知识水平有限,还无法独立阅读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导致数学教学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靠教师的讲解进行学习。而在数学教学中,也会出现教师素质、能力水平不达标的情况,教师无法有效地为学生传递数学知识。使小学生产生厌恶数学课堂的情绪。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自身的教学技能,积极与自身的实际经验相融合,形成教师的特色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也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思维逻辑等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计。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数学课程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发展性数学课程学习思维以及数学综合素养。例如,在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课“认识图形和物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认识到本单元知识包括两部分,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由于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师在讲述平面图形之前,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不同的立体平面图形,加深学生对于立体几何图形的印象,从而引入平面图形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制作一些教学小道具,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最终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现状,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学生对于生活中发生的数学问题的认识,开阔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教师也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基础素养,发挥教学榜样作用,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彦飞.倾听声音,润泽课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22,8(09):196-198.

[2]马文杰,姜涛.数学运算能力培养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6):8-12.

[3]李菊梅.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分析[J].甘肃教育研究,2021(03):75-78.

[4]王利.小学数学智慧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探究[J].教育观察,2020,9(44):16-18,48.

[5]彭桦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20(01):35-36.

[6]徐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观察,2019,8(42):123-124.

[7]安爱兰.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74-75.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培养策略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