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滑膜嚢支原体病的发病特点及综合防控

2022-05-30 17:56张湖滨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2年4期
关键词:发病特点疾病防治

张湖滨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规模化养鸡场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鸡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鸡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 MS)病对我国养鸡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该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肉鸡主要以呼吸道和腿病为主,蛋鸡主要以腿病和“蛋壳顶端异常综合征”为主,种鸡除上述问题外,还可垂直传播,给该病的防控带来更大的挑战。对于该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控,国内外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兽药疫苗企业等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MS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S病的发病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归纳,以期能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鸡滑液囊支原体;发病特点;疾病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1-0769(2022)04-0074-03

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是鸡和火鸡的主要病原体,感染鸡后可引发传染性滑膜炎、腱鞘炎,出现呼吸道症状,其中感染肉鸡后主要暴发呼吸道疾病和腿病,感染蛋鸡后会发生腿病和“蛋壳顶端异常综合征”。MS的感染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给世界各地的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2010年以来,我国鸡群中MS的感染率也呈现增高的势态,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养鸡业的经济效益。2010—2015年期间,薛佳等[1]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我国21省的44 395羽未免疫接种滑液囊支原体疫苗的鸡,结果发现任何年龄段的鸡都能感染MS,总体流行率为41.19%。Sun等[2]报道,2010—2015年,我国16个省超过9 773个肉鸡群体感染了MS,其中MS在多日龄混群饲养的我国本土种鸡中广泛流行,种鸡鸡胚的感染率高达16.29%。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MS的发病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以期能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1  滑液囊支原体及其发病特点

1.1 滑液囊支原体

MS属于柔膜细菌类,呈圆形、瓶状或丝状等众多形状,直径约0.3~0.5 μm,由环状双链DNA和被脂蛋白膜包围的核糖体组成其简单的结构。MS最早于1954年被Olson报道,是一种引起鸡滑膜炎的未被确认的病原体,主要影响鸡的滑液膜和气囊膜。随后,研究证实支原体可作为卫星菌生长在琼脂平板上的葡萄球菌菌落周围。1964年,Olson等从发生滑膜炎的鸡群中分离出了不同于鸡毒支原体的病原,正式命名为MS。

1.2 滑液囊支原体病的发病特点

MS是目前危害养鸡业最严重的细菌病原体之一,由其引发的疾病有以下特点:可引起不同年龄段的肉鸡或蛋鸡发病,发病鸡群会出现多种临床症状,其中以亞临床症状为主,如滑膜炎、腱鞘炎、气囊炎等;此外,还可以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变差、蛋破损率上升等,并且不同菌株及不同感染途径引发的症状也存在差异;从感染趋势来看,鸡群的MS血清阳性率不断升高,且出现高于鸡群的鸡毒支原体血清阳性率的现象。

MS病以健康鸡呼吸暴露的水平传播和母鸡到雏鸡的垂直传播为主。MS的急性感染最常发生在4~16周龄的青年鸡身上,慢性感染较为常见,感染鸡终生携带MS,并在鸡群中持续存在。Sun等[2]报道,MS在多年龄混群饲养的我国本土种鸡中广泛流行,其中以3~7周龄的鸡最容易感染,这一年龄段的鸡在MS的水平传播上可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MS感染通常呈亚临床症状,但可能会导致鸡群发出轻微的啰音,出现关节肿胀、跛行、脱水、消瘦和生长减慢;不同鸡群的发病率各不相同,但死亡率通常较低。然而,虽然MS病的临床症状通常不会引发高死亡率,但会因为滑膜炎、腱鞘炎、气囊炎或者两者的结合而导致屠宰加工厂的胴体废弃率升高。此外,支原体病也会导致蛋鸡产蛋量的下降,有大量的研究证明,嗜输卵管MS菌株可导致蛋壳顶端异常(eggshell apex abnormalities,EAA),从而使蛋鸡生产的利润最小化。

MS分离株具有众多类型,可分为呼吸型MS分离株、关节型MS分离株和无症状的MS分离株;根据病情发展和组织分布的差异,MS分离株分别被命名为轻度致病性(FMT)、中度致病性(WVU1853、K1858、92D8034和F10-2AS)和强致病性(K1968)。

不同MS分离株对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嗜性,从滑液囊分离的MS更易引起滑液囊炎,致使关节肿胀、跛行、站立困难;输卵管型分离株引起蛋壳顶端异常,使蛋鸡产蛋量下降、蛋壳质量变差、蛋破损率上升,种鸡群感染MS后,则种蛋孵化率降低;呼吸型MS分离株主要引起亚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障碍。侯博等研究了不同感染途径的MS致病力,发现点眼感染途径和气管注射途径以气管病原再分离作为主要指征,辅以气囊炎进行评价;而胸部皮下注射和爪垫注射途径分别以胸部囊肿和爪垫肿胀作为主要病理指征进行评价[3]。

近年来,鸡的MS血清阳性率高于鸡毒支原体阳性率,其能与其他病原体如新城疫病毒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相互作用[4]。陈秀红等[5]采用ELISA方法对从我国宁夏5个地区规模化鸡场中收集的1 289份鸡血清样品进行MS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发现各地区鸡MS血清抗体阳性率为46.23%~89.67%。可见,MS的感染率不断升高,应引起足够重视。

2  滑液囊支原体病的综合防控

2.1 MS病的诊断方法

针对某种传染病的防控或者净化,选用科学合理的诊断方法十分重要。MS的标准诊断方法主要包括血清学检测、病原体分离以及荧光抗体鉴定等,这些方法都是检测感染的有效工具。但是,它们在区分菌株以及确定感染源方面存在着局限性。

分子生物学分析法是更为合适的诊断工具,可用于区分同一物种内的不同菌株,确定感染源和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对于禽支原体,DNA指纹或测序是准确区分菌株的两种主要方法。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序列分型)是支原体的首选方法,因为它可以直接对临床样本进行分型,而不需要在培养中分离纯化微生物。

2.2 MS病的综合防控

MS病的控制和根除是建立在及早发现感染鸡群、及时淘汰受感染鸡群以及同时做好消毒、卫生等相关措施的基础上实现。但是,当这些措施在经济上无法被鸡场接受时,可能要使用抗生素治疗,以及接种疫苗进行预防。目前,家禽生产较为发达的国家,如英国、荷兰等国家多采取根除净化的方法,即对鸡群进行血清学监测[使用快速平板凝集(rapid plate agglutination,RPA)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家禽的血清进行鸡毒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监测],然后通过淘汰被感染的种鸡群来控制和根除鸡毒支原体和滑液囊支原体,这将阻止其进行垂直和水平传播。此外,还实施了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方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MS的水平传播的风险。

在国内,针对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方案目前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通过给鸡接种疫苗进行免疫防疫,使鸡群产生免疫力;第二,对鸡群进行预防性和治疗性用药,如使用对支原体有效的药物,包括泰乐菌素、泰妙霉素(支原净)、替米考星、氟苯尼考等。或者这两种方案同时采用,殊途同归,对种鸡群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种鸡群中的病原含量,是防控MS病的关键。另外,加强日常饲养管理,实施标准化的生物安全措施,定期开展血清学检测,可有效阻止该病的发生。

3  小结

滑液囊支原体是鸡和火鸡的一种重要病原体,具有呼吸型MS分离株、关节型MS分离株和无症状的MS分离株等多种类型。引发的疫情和在鸡机体组织中分布的差异,MS分離株分别被命名为轻度致病性、中度致病性和强致病性。鸡感染后通常会发生传染性滑膜炎、腱鞘炎,暴发的呼吸道疾病、腿病“蛋壳顶端异常综合征”对养鸡生产的危害不能被忽视。及早发现感染鸡群、及时淘汰受感染鸡群以及同时做好消毒、卫生等是预防和控制滑液囊支原体感染的基础条件。对种鸡进行滑液囊支原体净化和接种疫苗免疫,可以控制垂直传播。加强饲养管理,实施标准化的生物安全,定期开展血清学检测,可有效阻止鸡感染MS。

参考文献

[1]XUE J, XU M Y, MA Z J, et al.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ycoplasma synoviae infection in China from 2010 to 2015[J]. Poultry Science, 2017, 96(9): 3109-3112.

[2]SUN SK, LIN X, CHEN F, et al.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Mycoplasma synoviae in native chicken breeds in China[J].BMC Veterinary Research, 2017, 13: 115.

[3]侯博,王晨燕,邵国青.滑液囊支原体不同感染途径的致病力比较[J].微生物学通报,2021,48(8):2704-2713

[4]李书光,苗立中,程立坤,等.滑液囊支原体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20,41(5):116-120

[5] 陈秀红,郭亚男,司朵朵,等.宁夏地区鸡滑液囊支原体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0,42(3):234-238.

猜你喜欢
发病特点疾病防治
生猪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泥鳅苗种繁育及疾病防治(上)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
关于鸡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关于鸡慢性呼吸道疾病防治的几点建议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关于生猪疾病防治措施的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疗的对策分析
生猪养殖中的疾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