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2022-05-30 22:57杨银霞李建云丁冬红
健康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恢复期康复护理脑卒中

杨银霞 李建云 丁冬红

摘要:目的 分析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引进康复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10月宁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一般干预组和康复干预组,每组各60例。一般干预组行一般干预护理,康复干预组行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变化情况,评估康复护理项目运用的可行性。结果 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干预之后,一般干预组患者的CDR、MMSE评分显著小于康复干预组(均 P < 0.05) ;干预之后,一般干预组患者与家属对护理态度、整体干预成效、整体护理环境的评分均小于康复干预组(均 P < 0.05) ;干预之后,一般干预组患者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能力、躯体能力、精力调节能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等评分低于康复干预组(均 P < 0.05) ;康复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是8.3 %,小于一般干预组的16.6 %(P < 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应用康复护理效果理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卒中;恢复期;康复护理;评估效果

脑卒中,本质上是脑血管疾病所致的高死亡疾病,对应的致残概率也是比较高,特别是在中老年人身上发生。当前中青年脑卒中患者数量有所增加 [1]。随着医疗技术的创新,脑卒中疾病的死亡率指数出现降低趋势,可是疾病存在多变性,患者在药物治疗阶段很有可能出现功能障碍。目前,脑卒中的致残率大约是80 %。康复护理理念能够有效改变患者肢体功能,促使其活动能力不断提升,让患者的身心功能尽早恢复。本文通过对12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案,评估康复护理的有效性。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10月宁夏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一般干预组和康复干预组,每组各60例。一般干预组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龄50~76岁,平均(70.38±4.16) 岁。康复干预组中男性33例,女性27例;年龄53~79岁,平均(72.06±5.13) 岁。组间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对比。

本次调查中,选取的120例患者均达到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利用CT诊断与MRI诊断确诊,患者及家属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临床资料比较齐全。排除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与伴随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一般干预组

对患者实施一般干预护理,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健康。

1.2.2 康复干预组

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康复干预,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分析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结合患者实际的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方案,细致描述患者应该保持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充分帮助患者减轻负面情绪 [2]。心理疏导时间30 min,提高患者对护理干预工作的参与程度。

(2) 功能护理。护理人员综合评估患者肢体能力以及言语能力,制定针对性的实时康复方案,组织患者和家属全方位参与康复训练,显著提升患者信心 [3]。组织患者参与体操、广场舞等活动,增强患者肢体功能,在言语训练中强化与患者的沟通,进一步帮助患者恢复言语功能。

(3) 认知功能的康复。因为患者患病后可能降低认知功能,尤其是处于脑卒中恢复时期的患者,如果没有目的性的进行护理干预,会增加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概率,难以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所以护理工作者要重点给患者及家属介绍疾病,加深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对患者的脑部进行针对性训练,鼓励患者适当参与社会活动,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

(4) 神经刺激训练。用具备鲜艳颜色的物体刺激患者,按摩与敲打患者患病部位,利用搭积木和练习拼图的方式,提高患者记忆力,把较长的句子进行分解,不断训练患者记忆功能。

(5) 翻身训练。在患者进入恢复期之后,患者的病情会基本稳定,这时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要求患者保持良好的姿势,适当在床上进行翻身锻炼,保持动作的轻缓。

(6) 生活能力训练。在患者可以自主行走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家属,鼓励患者自主穿衣和用餐,逐步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

1.3 观察指标

(1) 评估患者痴呆症状与精神状态:采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与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 进行评价。

(2)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 进行评价 [4]。

(3) 对患者與家属进行调查问卷,包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整体干预成效、整体护理环境的评价。

(4)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CDR、MMSE评分比较

干预之前,两组患者的CDR、MMSE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干预之后,一般干预组患者的CDR与MMSE评分显著小于康复干预组(均 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

干预之后,一般干预组患者与家属的护理态度[(71.24±3.49) 分]、整体干预成效[(72.69±3.46) 分]、整体护理环境[(75.10±2.48) 分]均小于康复干预组 [护理态度(80.11±3.26) 分、整体干预成效(82.03±3.41) 分、整体护理环境(81.06±5.10)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

2.3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之后,一般干预组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情感能力、躯体能力、精力调节能力、社会功能、生理职能等评分均低于康复干预组(均 P < 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康复干预组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8.3 %(肢体肿胀3例、关节活动受阻1例、肌肉萎缩1例) ,小于一般干预组的16.6 %(肢体肿胀5例、关节活动受阻3例、肌肉萎缩2例)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

3讨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若没有对其进行科学的指导,有可能给患者留下一些后遗症,可能表现出运动与语言功能障碍,难以保障患者生活质量[5~6]。然而有些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早期对患者进行康复干预指导,能够较大程度上帮助患者调整不良反应,从多维度对患者实施康复指导,能够全方位提高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念,有助于患者尽早摆脱疾病的困扰[7~8]。

本次研究是通过康复干预的模式,针对性调整患者生活状态,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心理功能进行疏导,一方面提高了患者运动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强化患者正确情绪引导。基于此,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而言,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整体上调整患者生活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推动临床干预工作的创新。

参考文献

[1]杨晨光,陈具堂,刘霞,等.中医护理适宜技术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的临床应用[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5):2.

[2]罗爱群.探索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措施[J].心理月刊,2021,16(2):111-112.

[3]李具金.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期康复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式有哪些?[J].家庭生活指南,2020,(3):277.

[4]李宝娥.延续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提升生活质量中的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5):2.

[5]刘娇,李伟. 中医养生护理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3):4854-4855.

[6]林海紅,胡剑华.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9,17(3):515-517,520.

[7]王敏.探讨护理服务在提高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功能锻炼依从性中的效果[J].家庭医药.就医选药,2019,(2):226.

[8]贾美莲.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心理状态、生命质量、肢体运动功能、血流变学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8,30(1):56-60..

猜你喜欢
恢复期康复护理脑卒中
安全护理对于全身麻醉患者恢复期的应用效果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