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也要忧己

2022-05-30 10:48饶悦宇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宋濂年少时论据

饶悦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文正公的千古名句,很多人对其中“忧”的理解,是忧国高于忧己,忧国先于忧己。

但我以为,忧国与忧己两者之间更多时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忧己”同样也是“忧国”。

忧国是忧己的延续。忧己本质是一种自律,是成长成才必经的磨炼。凡忧国之士,大多具备悲天悯人的胸怀与兼济天下的能力,这离不开年少时忧己的作用。宋濂,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家境贫寒,为了读书学习、提升自己,“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他心怀天下,修史书、制礼仪,被明太祖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倘若宋濂未有年少时的忧己律己,何来年长的忧国?宋濂的忧国,就是忧己的延续,也是忧己的传承。无独有偶,毛泽东少年时一心向学、志在四方,求学湖南一师,而正是这一段求学生涯,点燃了他的革命热情与信念,使他树立了改造社会的坚定目标。这同样是由忧己发展到忧国,同样是忧国与忧己相辅相成的体现。

忧己是忧国的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忧国好比是建设一座高楼大厦,组成它的砖石是每一个人的忧己之情,并且随着人们年岁的增长,对自身的“忧”逐渐积累成为对实现自我价值、奉献社会的渴望——这就是“忧国”之心。若没有忧己的基础,便会像“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的陈蕃。他自命不凡,空想扫尽天下,报效家国;實际上却“庭宇芜秽”,一屋不扫。他的忧国是空泛的,是毫无意义的;他的忧己是虚无的,是毫无用处的。忧国不忧己,便是空话、大话而已。

忧国,也要忧己;忧己,更要忧国。没有忧己之心,不去学习本领、磨炼品格,那一份炽热的忧国之情便会缥缈、空洞,于事无济;没有忧国之心,只关心自己的利益,自私狭隘,最终一定会被人民鄙夷、抛弃。

【广东潮州市湘桥区联正实验学校】

点评

作文既有理论分析,又有事例列举、正反对比,多种论据相结合,从正反两面非常有力地论述了中心论点。

作文第三段以正面事例论述忧国是忧己的延续,列举了宋濂借书、毛泽东求学这些真实且具有代表性的论据,证明力强;第四段以一正一反两个论据,论述忧己是忧国的基础,既有高楼始于垒土的道理论说,又有陈蕃“庭宇芜秽”的反面事例,论据充实,强化了观点。结尾得出结论,再次点题,升华主旨。

猜你喜欢
宋濂年少时论据
诚信的宋濂
随 想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宋濂冒雪访师
宋濂诚信求学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三字经(节选)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