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考体育考前训练策略探究

2022-05-30 10:48王献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课改策略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考体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作为体育教师,要遵循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科学的训练策略,让他们取得理想的成绩。文章围绕如何采用科学有效的训练策略来提高学生的高考体育成绩展开论述,旨在提高高考体育考前训练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考体育;考前训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024-03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体育学科受到学生、家长与学校的重视。然而,高考前学生学习的时间很紧张,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尤其是体育学科的考生,不仅有文化课的压力,更有来自体育专业训练的压力。所以,考前训练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磨炼学生的意志,从而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1]。

一、科学把控训练密度,提升学生训练效率

教育家布鲁姆的教学观告诉我们,把握好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进程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体现。高考前体育训练内容多、强度大,如何把握训练密度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2]。首先,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训练。其次,教师要把握好训练的强度,立足于学生的体能情况。最后,教师要做好训练时间与训练项目的量比。

如100米跑是一项无氧运动,且为高考的必考项目,教师在平时要加强速度、耐力的训练。考前三天,教师要提醒学生多吃高糖食物,开考当天要求学生吃八分饱,吃三片维生素片,以发挥出最佳水平。速度训练时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各种弹性跑、协调跑等专门项目的密集训练。耐力训练中可要求学生坚持每天慢跑半小时,中间不能停止,还要进行上肢力量等方面的训练。速度耐力综合训练时,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越野跑或者参与各种球类活动,开展沙袋、摆腿、卧推、抓举等各种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由此可见,教师要科学地把握训练密度,遵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训练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拓展训练

学生的体能是存在差异的,而且高考前的每个学生心理状态也不一样。所以,在确保常规训练项目的基础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开展拓展训练,以提升训练效果。在拓展训练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年龄、体能等情况。首先,教师要选择好拓展训练的项目,确保拓展训练项目契合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其次,拓展训练的运动量和强度必须在学生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逃生墙”这个拓展项目开展训练。“逃生墙”一般情况下都采用搭人梯的方式进行,防护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教师在训练前要想学生交待清楚,让其注意保护头部、颈部、腰椎,因为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在这个活动中受伤,这三个部位都不能随意踩踏,既要快乐锻炼,又要保证安全。“逃生墙”这一项目适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这样的拓展训练运动量适中,完全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在“幸福团团坐”这个拓展项目中,可以让全体学生围成一圈,每个人把手放在前面的学生的肩上,听从教师的统一指挥,每位学生慢慢坐到后面学生的腿上,等到坐稳后齐声喊一句事先安排好的口号。这样的训练可以采用小组竞赛的模式,看哪个小组坚持的时间更长一些。

实践证明,适当的拓展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合作精神,让学生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得到提升。

三、强调训练后放松,加快学生恢复进程

众所周知,高考前的体育训练内容多、时间短、强度大、任务重,学生承受的体能压力与心理负担都相当大。所以,教师要做好学生训练活动的保障工作,在切实提高考生的专项身体素质和专项技术水平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重视对考生训练后的身体恢复与心理疏导[3]。高强度的训练容易让学生身心疲劳,恢复训練应该贯穿于整个训练过程中,这是影响训练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考前训练的目的就是通过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与训练项目,并打破原有身心适应性的平衡状态,让学生达到一个新的负荷水平。学生身心疲劳是训练必然产生的结果。如果没有适当的身体恢复,就很容易让学生疲劳过度,从而导致训练效果下降,甚至导致学生意外受伤。对此,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放松训练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科学地选择训练项目,并根据不同项目的性质进行放松整理活动,加快学生的恢复进程;最后,教师要做好监督工作,在每次训练活动结束后及时引导学生参与放松训练。

四、突出力量素质训练,有效控制姿势动作

在很多体育项目训练中,都需要对学生进行爆发力与专项力量等方面的训练。爆发力训练就是有效地结合速度与力量,即大量的绝对力量方面的训练;而专项力量就是力量对于肌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持续作用的能力。

如在开展90~110米的跨步跳训练时,就需要有效提升学生的运动肌群力量。对于大腿部肌群的训练,可让学生参与负重半蹲或全蹲、负重跳台阶、负重跑、负重走等训练。学生先进行负重训练,当拿掉负重之后,再进行绝对的速度练习,如快速走,也可以采用纵跳、蛙跳、上坡冲刺跑等方法。对于小腿部肌群以及踝关节的训练,教师不妨采用单脚跳、下坡冲刺跑、快速上下台阶等方式。对于腰腹部肌群的训练,教师可以采用负重仰卧侧坐或挂臂举腿等方式。对于手臂肌群的训练,教师不妨开展俯卧撑、哑铃推举或摆臂等训练。肢体力量直接影响到摆臂的速度以及力度,所以在100米跑的训练中,保证学生的上肢力量以及核心肌群力量,能有效提升学生100米跑的加速跑以及终点跑的速度,并控制好姿势,从而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

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增强学生心肺功能

心肺功能是人体的主要动力源,在训练刚开始时,教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4]。对此,教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要安排好训练的量和强度,训练的内容也应该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先安排一些走跑结合的练习,如越野跑、变速跑等,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调整间歇时间、重复次数和跑距,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

式:重复跑300~600米,重复4~8次,休息4~5分钟;间歇跑200~400米,重复4~7次,间歇2~4分钟。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等方面的能力。在训练时,注意让学生的最高心率不超过180次每分钟。通常来说,让学生的心率保持在130次每分钟,并且持续3~6分钟,这样训练效果会比较理想。

实践证明,力量是决定学生考试成绩的关键因素,没有足够的力量,考试成绩就不会很理想;而协调能力也是决定力量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该安排力量素质与协调素质训练交叉进行,让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共同发展。所以,教师的训练方法应该是多样化的,要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并带着竞争意识参与训练,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从而使其保持充足的精力参与训练。

六、合理饮食与体能恢复,切实做好科学监控

要想将体能训练的效果发挥至最佳,首先要保证饮食健康合理,并且要重视体能的及时恢复,尤其要对学生的锻炼过程做好科学监控,及时获取反馈,进行总结与调整,优化学生的训练活动[5]。教师务必要求学生在训练前避免暴饮暴食,强调合理饮食的重要性,否则会在训练过程中产生不适感,并且要在训练开始前认真做好热身等准备内容,如此方能保证学生在训练中保持良好的状态。体能训练结束后,为了及时缓解学生的疲惫感,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恢复方法,如拉伸、散步、泡热水澡等,更重要的是要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与维生素,从而保证体能的恢复。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把控学生的训练内容与过程,做好相关数据的记录,获取准确的反馈,有效提升学生的训练效果。如在进行800米的练习时,每位学生的体能状况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未能完成预设的目标,训练效果不理想,教师就应当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设定符合学生需求的训练内容,并监督学生完成训练目标。

七、注重结合德育,正确引导学生训练

高考体育训练的内容较为丰富,其目的在于强健学生的体魄,引导学生广泛参与体育锻炼,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将德育融入体育训练,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层次。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掌握体育基本功,更要对他们开展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与团结协作精神,形成爱护体育场地与器材的意识,养成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优良作风,树立起良好的文明习惯。

如在篮球比赛中,球队处于落后局面,队员之间又产生了一些争执,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要提供及时的引导,让学生冷静下来,将学生团结在一起,仔细分析球场上的局面,找出不足,鼓励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争执化解为赢球的动力,从而实现比分的赶超,获取最终的胜利。由此可见,德育是体育训练的重要内容,能够起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友谊与团结、规则与公平等精神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八、突出实战模拟训练,提升学生应试能力

体育考生一般需要参与四项体育考试,在每项考试环节中都不能出现问题,否则会影响后续的发挥。所以,体育教师在真正的考试前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实战模拟训练,以提升学生的应试能力。第一,要模拟考试的环境条件。教师应该结合过去的高考案例,组织学生到场地中进行模拟训练。第二,开展考试前准备活动的模拟训练。体育考试中少不了激烈的运动项目,考前热身是必不可少的。在真正的高考中,学生往往会被分在不同的小组,或者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考试。此时,教师不可能分别进行指导,这就需要学生能够自主热身,因此教师需要在平时通过各种模拟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九、注重学生情绪调节,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认为,稳定的情绪是人们应对一切问题的保证。学生在训练期间不仅会消耗体能,而且心理上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情绪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在考前紧张的训练时间内,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科学合理地控制运动量,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学生在考前有心理压力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如何缓解学生由于考前压力较大而导致的焦虑甚至是恐慌,这样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学生在考试中的正常发挥。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心态上的调整,努力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给每个学生制定可以实现的目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高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考前训练计划。最后,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生活方面的帮助,如在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必要时适当地放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才能使其适应紧张的训练,而学生具备稳定的情绪是其取得理想成绩的保证。

十、反思训练教学行为,不断优化训练方法

新课标提出要引导学生强化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安排不同层次的训练目标,营造良好的锻炼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广泛参与体育游戏与体育比赛,不再坚持以往单一的纯技能练习,而是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使其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

如在进行投掷技巧的教学时,为了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与认知水平,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其中就包括不同的投掷动作,要达到投准、投远的目标。本节课的结构设计为“開发兴趣、练前准备”“培养注意力、掌握投掷方法”

“认真锻炼、获取心得”“享受乐趣、渗透教学”“反馈评价、引导合作”“全面发展、身心成长”这六个阶段。同时教师要做好教学反思工作,使体育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将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

总之,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做好考前体育训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需要教师不断地优化、改进训练策略,科学合理地开展考前训练工作,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参考文献】

[1]王连炳.体育高考生考前心理状态调查研究[J].中华少年,2019(35).

[2]黄子玉.高考体育特长生培养及训练方法分析[J].教学考试,2018(25).

[3]黄圣飞.浅析体育高考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J].中学教学参考,2017(9).

[4]田志峰.心理素质训练对高考体育生重要性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4).

[5]符培耀.体育高考乒乓球专项学生训练策略研究[J].体育风尚,2018(11).

【作者简介】

王献玲(1987~),男,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考体育专业训练。

猜你喜欢
新课改策略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求初相φ的常见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