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审美化教学方法的探索

2022-05-30 03:57陈桂莲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摘 要】古诗词教学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重要渠道,与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如教师忽视了学生对诗词文化的兴趣、忽视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衔接等,从而影响了学生对诗词文化的吸收和使用。对此,教师应当对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学生身心成长的实际需要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诵读经典,品味古诗词的独特魅力,获得审美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审美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114-03

初中階段的学生不仅处在智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年龄阶段。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可以使学生在鉴赏和品味的过程中获得心灵上的滋养,从而用优秀的语言文化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将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人

才[1]。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抓住这一教育的黄金时期,对古诗词作品当中蕴含的教育价值进行充分挖掘,引导学生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向学生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促使学生获得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优化。

一、在诵读中品味语言魅力

诵读是我国语言学习的一种特殊文化形式,可以说是我国语言的原生态教育手段。诵读不是简单的阅读,而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手、脑、口等多种器官的调动,用直觉去感悟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诵读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手段,有着比较统一的标准,强调展示出作品的美感。因此,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传授给学生科学有效的诵读方法。

(一)传授诵读技巧

诵读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必要的诵读技巧,从而在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作品当中的细微情感,让学生学会在声、韵、调当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将自己的情感更好地展示出来。

如在教学《观沧海》的过程中,整首作品都透着一股慷慨悲壮的气息,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注重对整首作品进行划分,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停顿的方式来加重自己的语气,更好地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展示出来。此外,学生还要注重音量的大小,在读到“歌以咏志”这些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句子时,需要提高音量,做到以声带情,让听自己诵读的人也可以把握诗句当中蕴含的情感色彩。

总之,诵读作为一种在中华民族中延续了几千年的学习方式,在帮助学生掌握作者思想情感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让学生逐渐将单纯的技巧转化为自己的体悟。

(二)活化诵读形式

在古诗词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陷入教育误区,如一味地强调让学生通过大量诵读去学习,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组织学生展开多样化且灵活的诵读活动,让学生从多种角度感受作品当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并且对语文学习产生更多独特的了解,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诵读的目标出发,教师可以运用自由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

自由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出示诵读的目标,之后再让学生自由诵读,从而使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体悟。个别读则是教师随机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诵读,让其他学生一起来品味,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与古诗词作品情感相近的音乐,引导学生配乐朗读,从而更好地升华学生的情感。总之,教师要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各种诵读手段,帮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古诗词诵读。

二、在想象中锻炼思维品质

古诗词的魅力之一在于其丰富的想象力,这些甚至还影响着当下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因此,古诗词教学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意识有很大的帮助。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趋近成熟、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因此,教师要利用学生思维成长的特征,引导学生去欣赏和品味古诗词中的想象元素,让学生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注重语言引导

语言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抓住作品在想象上的精要之处,使用精练优美的语言来启发学生进行探索,则能够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教会学生运用多样化的语言来展现自己的想象[2]。

如在教学《赤壁》的过程中,笔者在课堂上对学生做了如下介绍:赤壁现如今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上,之所以称之为赤壁,是因为当地岩石的颜色是赤红色的,并且形状突出,宛如城墙一般。自古以来,人们就对赤壁的美丽风景多加赞赏,诗人杜牧也曾经在此处游览,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作品《赤壁》,细想起来,不仅周郎曾经在这里打了一仗,诗人杜牧也在这里打了一场“文仗”,攻击他的不是那些军士,而是一直针对他的政敌,在《赤壁》当中,诗人对古事的感叹又何尝不是对自己命运的怅惘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入可以引起学生对当时情景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随着教师的语言去思考杜牧面临的困境,对作品中描述的情景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二)灵活使用媒体

教育信息化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为古诗词教学的有效开展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过去的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由于无法理解作品中的情景而无法较好地理解诗人情感的问题,而借助媒体,教师可以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驱使学生自发地产生各种想象,进而使学生再现古诗词作品当中的音、形、韵等关键因素,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在教学《观沧海》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感受当时的历史氛围和时代特征,联系自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来解读作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给学生展示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诵读《观沧海》这首作品的片段,用考究的台词和宏大的场面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融入媒体创设的意境当中去,从而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当然,媒体资源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教师还是要将重心放在学生的自主探索上,从而发挥媒体资源的作用。

三、在品鉴中提升审美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审美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教材中的每一篇古诗词作品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3]。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耐心品味、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鼓励学生自主品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的解读,鉴赏古诗词作品当中蕴含的美感,养成主动思考和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地实现文化传承的目的。

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过程中,笔者将学生的品味过程分成了三个环节,通过引导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自主品味。第一个环节需要学生从第一印象入手,对作品进行初步感知,理解作品大体上想要表达出怎样的情感。第二个环节需要学生依靠和同伴的讨论以及对教材的解读,综合思考作者在写这首诗时的境遇,从而对作品进行比较透彻的分析。最后一个环节是表达出自己的感悟,这个环节对学生而言并不简单,因为很多学生都存在着语言表达能力不佳的问题,虽然有所感悟,但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经过这三个环节,可以让学生从语言的角度进入文本当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代替作者进行倾诉,进而使学生真正地学会品味和欣赏古诗词。

(二)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古诗词教学和其他作品的教学存在着较明显的区别,学生既要学习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要了解古人所處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境界,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启示和感悟[4]。因此,教师也要针对古诗词教学的特殊性,开发符合古诗词教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将评价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契机,在评价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拓展思路,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发展。

如在教学《水调歌头》的过程中,针对“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这一句,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合作讨论活动,让学生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并且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要相互借鉴、认真倾听,想一想小组成员之间的观点存在哪些不同,谁的观点更加合理一些。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并且促进学生对自我鉴赏的反思,使学生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获得经验积累,增强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四、在熏陶中传承传统文化

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值得传承下去的文化形态。古诗词在熏陶学生的情感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可以使学生的精神文化素养获得更加全面的培养,使学生在品味作者思想意识、了解古代文化等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教师要注重发挥出古诗词作品的熏陶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

(一)深挖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古诗词当中蕴含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这些元素展示给学生,并且使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这些文化的独特韵味,将这些文化内化成为学生自身的精神品格,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如在教学《观沧海》的过程中,有学生对作品开头的一句“对酒当歌”很感兴趣,并且好奇这个开头和作者的情感和经历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因此,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笔者在课堂上适当给学生介绍了中国的酒文化,让学生知道酒文化渗透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当中,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曹操所处的时代,酒文化的发展已经十分鼎盛,被文人所喜爱……这些内容的引入让作品变得更加鲜活,也让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去解读曹操这个人物,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二)营造传统文化学习氛围

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诗词作品都不容易被学生快速地接受。因此,教师要为学生传承诗词文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创造能够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可以沉浸在课堂中,品味古诗词作品的韵味。

如在教学《饮酒》的过程中,笔者借助音乐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轻松悠扬的音乐中进行深度阅读,从而使学生对作者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再如教师可以使用挂画的方式,在教室里面张贴经典的古诗词作品,让教室充满书香气息,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精神养分,促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精神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对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主动发挥出古诗词文化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从现代的视野去了解古人的精神世界,引起学生对现代文明的思考,使学生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成长,从而转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刻板印象,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使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书琴,刘晓蓉.浅谈文化教学下吟诵在中学古诗词文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实践[J].文化产业,2021(29).

[2]陈新霞.把握“三度”,精准教学——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1(9).

[3]何娟.任务驱动下古诗词整合教学的价值追求——以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登高诗”整合阅读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1(25).

[4]程广慧.试说初中古诗词诵读的方法[J].文学教育(下),2021(8).

【作者简介】

陈桂莲(1972~),女,汉族,福建泉州人,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