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2022-05-30 03:57陈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摘 要】师生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受到很多教育工作者关注的教学模式。文章基于教学实践论述了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师生合作预习、小组合作交流、巧用语言艺术、组织实践活动、开展个性引导以及组织师生互评等策略将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引入教学活动中,希望可以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美术;师生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120-03

随着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很多初中美术教师都在积极探索高效开展素质教育的路径,希望能帮助学生摆脱机械记忆所学知识、模仿他人创作方法的被动学习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师生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逐渐在美术课程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然而,受到教学经验的限制,部分教师在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期间,师生合作效果并不理想,急需积极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师生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双方为达成目标参与交流探究活动,从而实现和谐教学互动的教学模式[1]。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初中生在学习期间都习惯于倾听和记忆教师讲解的内容,导致其无法深刻理解和记忆不同表现技巧的特点和魅力。而通过开展师生合作,可以在保障其能够受到系统、专业指导的前提下,使其主动进行思考,强化其学习的主动性。第二,教师的教学更具针对性。在师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其美术基础和学习需求,进而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与教师合作期间及时提供反馈,展示自己的学习需求,从而获取更多有针对性的帮助。第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美术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其在与他人交流、互助的过程中,借鉴他人的造型与表现方法,分享自己的欣赏与设计思路,不仅有助于锻炼其人际交往能力,还可以使其美术素养得到提升。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师生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师生合作预习,奠定课堂教学基础

美术教师需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新课导入、知识讲解、作品欣赏和课堂实践等教学活动,然而,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很多教师都无法保障课堂教学的深度和质量[2]。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前预习活动,并通过分享微课、师生线上交流等方式,将师生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学生课前探究环节中,解决部分学生预习深度不足的问题。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技法、风格流派等相关知识,培养其领略中国山水画意境之美的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鉴赏《游春图》《江帆楼阁图》《溪山旅行图》《踏歌图》等不同时代的山水画作品。为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教师可以开发微课视频,鉴赏部分优秀作品,并鼓励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后,重新解读教材中引入的经典作品,思考“在作品中看到了哪些景物”“从作品中读出了怎样的意境”两个问题,并从多个角度鉴赏自己最喜欢的作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最后,学生需要结合微课视频中的内容和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归纳山水画相关知识。学生在结合微课预习期间,可能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及时通过社交软件与教师进行对话,从而得到教师进一步的指导与帮助,解决自己的困惑。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媒介,通过师生合作预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所学重点内容,既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又帮助其为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准备,确保学生可以在课堂活动中能够深入地进行探究和学习,系统地阐述自己的看法。

(二)小组合作交流,保障师生合作效率

初中生自主学习期间,经常会出现无法全面且深度鉴赏美术作品的情況,导致师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为其解答基础问题,这也是影响师生合作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多个美术学习小组,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与教师共同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从而提升师生对话的深度,保障师生合作的效率。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蓝白之美》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掌握蓝印花布的艺术特点这一重点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引导学生欣赏四方连续图案式印花布实物以及图片,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小组可能会出现找不到深度交流的切入点的问题,如有小组在研究“福寿图”印花布图案时,鉴赏活动往往停留于“印花布上有很多蝙蝠”这一结论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创作者喜欢蝙蝠吗?为什么要应用蝙蝠这一意象呢?”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蝙蝠”寓“遍福”,印花布上反复出现蝙蝠表达了人们对福气的重视。这样,学生在与教师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受到启发,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与组员共同欣赏“喜鹊登梅图”“凤栖牡丹图”等印花布图案,结合“喜鹊”“凤凰”“牡丹”等意向的寓意解读印花布图案的寓意,与组员分享自己的想法。最后,当学生发现部分印花布图片没有名字时,教师可以鼓励其结合自己的理解,与组员共同为印花布取名字。在上述案例中,通过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教师为学生小组提供提示,可以有效提升师生合作的效率,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员的帮助下,高效参与课堂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巧用语言艺术,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很多初中生与教师之间存在距离感,在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活动期间,很多学生都缺乏主动与教师分享想法的意识和反驳教师观点的勇气,导致师生合作学习活动流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巧妙运用语言艺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的师生合作意识,使学生主动与教师就新课话题开展互动,保障师生合作的有效性[3]。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用心灵接触自然》教学为例,在引导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期间,教师会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分析校园周边、公园内外以及社区周边的景色,并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分享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机选择部分照片在班级进行展示,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拍摄照片时的所见所想。当学生提出自己在公园散步期间,看到公园湖水中的小桥倒影后产生了拍摄相关图片的动机时,教师可以提出:“你居然能注意到湖面的倒影,看来你真的是在很认真地享受生活。”当学生提出自己夜里透过窗户拍摄小区内的凉亭时,教师可以适当提出自己的问题:“凉亭里没有人,夜晚一定很安静吧!”当学生在分享自己经历期间,存在声音不够洪亮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提出:“你的照片里透着一股宁静的气息,你声音这么小一定是怕大家无法感受到照片中的意境吧!”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使用赞赏、风趣或委婉的语言,从多个角度与学生进行对话,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照片中优美的意境,强化其用心灵接触自然的意识,还可以使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可和尊重,进而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使其乐于积极与教师合作探究美术知识。

(四)组织课外实践,扩展师生合作平台

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实践活动。通过这种方式,师生之间可以在美术作品创作期间进行互动,有效拓展师生之间的合作平台,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为提升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班级内组织小型竞赛,也可以组织年级美术作品创作与展示活动。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放飞希望》教学为例,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风筝的艺术特征及制作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制作风筝——放飞希望”校园活动,鼓励学生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风筝,并在校园展示墙展示各小组优秀作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与小组配合,设计风筝制作的思路并积极参与风筝制作的操作环节。为更好地开展师生合作,教师可以将空的教室设计为“风筝制作教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集中制作风筝。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动态,并与其进行合作。当学生希望制作板式风筝时,教师可以与其共同制作升力片,并在其设计风筝图案期间,为其提供合理建议,鼓励其以“每一个风筝都寄托着一份希望,表达着一份情感”这一活动背景,明确图案设计的主要方向。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与其讨论如何将形式美法则融入图案的细化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是,师生合作完成实践活动期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注意征求学生的意见,为其提供建议时,多使用“我认为……”“……怎么样?”等句式,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避免师生合作的过程变为“教师说,学生做”的过程。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搭建师生课外合作平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在实践中思考,促进其创新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

(五)重视个性引导,提升师生合作效果

开展师生合作学习活动期间,教师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开展个性引导工作,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师生合作中都能有所收获。在个性引导期间,教师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鼓励其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教师和其他同学提供帮助,又可以帮助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使其明确今后的提升方向。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泥土的味道》教学为例,本课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泥土与人类器物文化的关系和泥制器对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并帮助其掌握基本的泥制工艺方法和工作流程。然而在学习和实践期间,部分学生遇到了一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分享指导微课、艺术作品图片或面对面沟通的方式帮助其突破学习困境。如个别学生在鉴赏泥塑作品期间,无法全面地鉴赏相关作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对一指导工作,开展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其共同重新鉴赏凤翔泥虎、天津泥人张彩塑、江苏无锡惠山泥人等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其初步从夸张生动的造型、鲜艳强烈的色彩、泥塑意象的寓意以及泥塑细节的表现等角度全面鉴赏泥塑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分析学生喜欢的泥塑风格,与其共同制作一个泥塑作品,从而使其通过创作进一步提升鉴赏能力,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泥质工艺的魅力。而针对部分性格内向,不敢与教师分享自己想法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学生为其提供帮助,从而间接开展师生合作,这样既可以帮助性格外向的学生加深对本课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解决学习上的困惑,保障教学效果。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为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可以使其参与深度学习活动,提升师生合作的效果。

(六)开展师生互评,科学调整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教师都很关注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習成果进行点评,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使其开展总结反思活动。其实,教师在组织师生合作活动期间,也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点评,从而在师生互评的过程中,进一步探索出真正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的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以苏少版八年级上册《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教学为例,作品欣赏期间,学生需要从基本信息、画面内容、表现技法、审美情趣等角度鉴赏《威斯敏斯特大桥》《雪中猎人》《海港日出》等外国风景画作品。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鉴赏成果等进行点评,从而在点评期间进行思考和总结,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分析部分学生在鉴赏外国风景画作品期间是否存在深度不足、主动性不强等问题,并为其提供恰当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设计匿名点评活动,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导入方法、预习资源、课堂师生互动方式等进行评价,并以文字的形式点评自己最喜欢的教学环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相对全面地获取学生的反馈,发现部分学生喜欢教师的“对比中外风景画”的导入方法,也有部分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期间收集了印象派画家相关资料,结合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分析了德朗、彼得·勃鲁盖尔、落朗等画家的创作风格,指出如果教师将“介绍印象派画家的背景资料”这一环节设计为学生展示环节,可以更好地满足自己展示预习成果的需求。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反馈,灵活设计后续教学活动,对课堂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要求等进行改进。在上述案例中,通过开展师生互评活动,可进一步提升师生合作的深度,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需求,合理设计后续教学任务,使学生更乐于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师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并采取恰当的引导策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乐于在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实践探究、总结反思等各个学习环节与教师进行合作,并在参与学习活动期间,提升师生交流的效率和效果,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国娟.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以剪纸艺术文创设计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21(3).

[2]金文治.新课程下初中美术多媒体教学及其策略[J].中国新通信,2021(16).

[3]朱江.课堂“活”则学生“活”——初中美术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艺术评鉴,2020(5).

【作者简介】

陈璇(1985~),女,汉族,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美术艺术测评。

猜你喜欢
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