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设计

2022-05-30 06:10孔笑颜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分层设计作业设计双减

【摘 要】当前,传统英语作业设计已经不能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需要重新设计出适合的作业来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区分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类别,遵循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分层设计与自主选择相结合、适切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听说读写看五个方面着手进行设计。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设计;分层设计;“双减”政策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126-03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双减”政策旨在改变应试教育的老思路,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学习效率,这一政策对于英语教学的启发颇多。英语教学必须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等老套路,着重培养四个基本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学生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思维品质得到提升为驱动,改变现有的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调整作业内容和形式,丰富学生课内外英语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本文从作业设计环节入手,以人教版新起点教材四年级上册Unit2 On the Weekend(Lesson1)为例,从作业设计的分类、原则、建议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作业设计分类

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和单元学习的进程,笔者将每一课时的作业设计大致划分为课前预习作业、课中随堂作业以及课后巩固作业三大类。

首先,课前预习作业旨在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了解单元学习内容,掌握主题思想。笔者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在听、读作业的基础上对背景知识相关的阅读读本进行了补充,为学生播放西方孩子的周末活动视频,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weekend”的含义以及它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文化背景。其次,课中随堂作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加深练习,能够更迅速地掌握单元知识点。在这一期间,听说读写都有可能会成为学习的重点,教师应该根据单元不同主题以及课时分配进行合理规划。如针对以对话形式展开的内容,教师在设计课堂作业时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进行“说”的练习与延伸。最后,课后巩固作业是为了对单元知识进行一定的补充与拓展,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學习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更多强调的是“说”的运用与“写”的生成。当课本内容是以对话形式展开时,课后的巩固作业就可以避开对话这一题型,而转向短文写作等形式。

二、作业设计原则

(一)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开启学习之门的钥匙。英语学习离不开大量的重复性训练,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不会因为重复练习而感到枯燥乏味。但仅凭有趣的作业还不足以将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也不符合新时期对学生所应具备的英语学科相关能力的要求。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英语教学应关注学习过程,注重语言学习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生活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1]。本课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将“Interview your friends about their weekend”这样一个趣味活动加入其中,为的就是在激发学生实践兴趣的基础之上,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且巩固其在主题语境下所学习到的句型短语相关知识。

(二)线下与线上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英语学科作业早已不仅局限于线下的书写,而是更多地向着线上的方向延伸。《意见》中明确指出,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教育部门要征集、开发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高质量专题教育资源和覆盖各年级、各学科的学习资源,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同时组织优秀教师开展免费在线互动交流答疑[2]。

笔者认为,在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就可以线上跟读为重点,使学生提前了解文本,激发其对单元主题产生好奇心的同时,通过模仿正确的发音锻炼口语能力。课后巩固作业也可通过线上提交、分享的方式完成。如本课时的课后巩固作业为“Ask your parents about their weekend and do some interesting things with them on the weekend.”学生可以将与家人对话的场景或与家人共度周末的情景拍摄下来,与其他学生分享交流。但需要注意的是,线上作业是线下作业的延伸而非替代,更不是学生玩手机的“挡箭牌”。教师及家长要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控制使用时长,保护学生视力健康,防止其沉迷网络。因此,学校要与家庭同心协力,共同做好任务布置、完成与验收工作[3]。

(三)分层设计与自主选择相结合

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英语作业进行分层设计[4],这样有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英语能力的提升,使其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

自主选择的目的在于教师设计多种类型、难度的作业,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作业。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还能使学生正确评价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如在设计学生练习本课句型的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根据图片,填上所缺词组”“仿照例句,编写一组对话”“根据主题,完成一篇短文创作”这三种不同难度的作业中进行选择。

(四)适切性与创造性相结合

专家指出,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睡眠时间需要达到10小时。这就要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需要控制数量和难度,确保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自己能独立完成,将作业的时效性发挥到最佳,因此有创造性地设计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本课“关于周末的活动”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周末活动,安排一天的行程等。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统筹安排的能力。对于四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语言功底还不能将他们的奇思妙想完全表达出来,为此教师可以适当提供一些拓展词汇给他们作为补充。另外,教师也可以将英语作业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如让学生设计海报、翻译汉文古诗等。

三、作业设计建议

(一)自编听力内容

听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在课堂作业设计中总是会加入听力部分,使学生在众人注视的环境中也能够不被紧张情绪干扰,正确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并且提取出所需信息作答。同时,笔者在课后巩固中也经常设置听小短文、小故事的作业,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听力能力,也可以在课外听力材料的补充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但教材中的配套听力练习是有限的,因而笔者会根据课文内容编写听力材料、设计听力问题。如本课时的课本配套练习为“Listen and repeat”,但笔者认为只是听读还远远不够,于是加上了“Listen and order”这样一个排序听力作业,考验学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

(二)利用情境表达

课堂作业设计中的对话练习、小组讨论合作、演讲汇报等都是与“说”相关的。“说”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局限于简单的两人对话。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社交内驱力,使其勇于表达自我。如在本课的课堂作业设计中,笔者用“小记者的采访”场景为主题情境,将学生的对话置于这一情境下。学生在这一情境中会体会到角色扮演带来的乐趣,他们能够从采访者这一身份出发,思考自己应该提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使用“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来进行表达;同时也能够想象作为受访者应该进行怎样的回复,从而巩固句型“I...on the weekend.”。

(三)补充阅读材料

阅读是一项贯穿于英语学习始终的活动。在课前预习作业设计中,教师可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或是背景知识。课堂作业设计也通常涵盖多样的阅读任务,包括默读文章、朗读等。此外,教师也通常会选择主题相近的补充阅读材料,如绘本或是其他与教材相类似的主题文章等,以拓宽学生阅读面。在课后巩固作业设计中加入不同难度的补充材料是对教师能力要求相当高的一项任务,不仅需要教師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参考学生的能力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内容,还需要教师具备大量的知识储备以应对多变的主题意义。按照新课标要求,七年级学生应达到四万词的英语阅读量,但对小学阶段学生应达到的英语阅读量没有明确规定。因此,教师应从三年级开始,对应学生所学内容适当布置与单元话题、知识点或文化背景相关的读物,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品格和文化意识,同时也为中、小学顺利衔接奠定基础[5]。英语教材的多样性在此时又凸显出了其优势,教师可以横向筛选多套教材,将属于同一个主题意义的课文筛选出来,将其他教材的同主题课文作为当前教材的补充材料。

(四)积累写作素材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而言,写作一直是语言输出与运用能力的重要检验标准之一,因此与写作相关的作业设计格外重要,但偏偏这个环节又很难设计得恰如其分。前文所提到的“分层设计”和“自主选择”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有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则可以从仿写开始练习,甚至可以降低难度,如填写句子中的空格;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让其完成较长篇幅的写作。同时,教师还应让学生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素材摘抄和积累,这样聚沙成塔似的学习会让学生于无形中培养语感,积累写作素材。

(五)观看原声影视作品

英语是一门完全不同于中国学生母语的语言。虽然教师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创设真实情景,致力于营造更好的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但构建原生态的英语学习环境并非易事。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原声的纪录片、电影等影视作品就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很多优秀的外国影视作品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还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设计——死记硬背、刷习题册等已经不能够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推陈出新,跳出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将单一线下作业模式转变为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模式,将分层设计与自主性选择相结合,让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的难度和题型,在控制作业量的前提下提高作业质量,使作业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A/OL]:(2021-07-24)[2021-10-17].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3]芦亚波.混合式教学理念在小学英语作业中的运用——以牛津教材3AM2U1“About Me”单元作业为例[J].现代教学,2021(Z1).

[4]卢雪凤.小学中年级学生英语分层作业设计策略[J].教育课程研究,2020(48).

[5]常久春.浅谈小学英语作业设计的方法[J].小学教学设计,2020(3).

【作者简介】

孔笑颜(1993~),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分层设计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方程的根与函数零点的教学分层设计与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