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与防治

2022-05-30 06:12尹兴安卢世铭潘玲霖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3期
关键词:流行病学防治诊断

尹兴安 卢世铭 潘玲霖

摘要:猪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可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接触和吸血昆虫传播的热性传染病,不同年龄段猪感染后因抗病力不同呈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对病猪的伤害程度也有差异,若防疫不当,母猪流产率和病猪死亡率均会增加。该文从科学选址和布局、切断病原传播途径、彻底清除病原、定期进行健康普查4个方面提出科学的预防管理。

关键词:猪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3.045

The Prevalence and Prevention of Swine Leptospirosis

YIN Xing'an 1,LU Shiming 2,PAN Linglin 3

(l.Linche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Xinghua City,Xinghua Jiangsu 225700,China;2.Xingdo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Xinghua City,Xinghua Jiangsu 225700,China;3 Qianduo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tation of Xinghua City,Xinghua Jiangsu 225700,China)

Abstract:Porcine Leptospirosis is a febrile infectious disease that can be transmitted through the digestive tract,skin and mucous membrane contact,and blood-sucking insects. Pigs of different ages are infected with different clinical symptoms due to different disease resistance.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injury. If the epidemic is not properly prevented,the abortion rate of sows and the mortality of sick pigs will increase. Based on my own work experience,the author proposes scientific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four aspects:scientific site selection and layout,cutting off the path of pathogen transmission,thorough removal of pathogens,and regular health surveys,for reference for peer exchanges.

Keywords:swine leptospirosis,epidemiology,diagnosis,control

0引言

豬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传染性疾病,其病原微生物为致病性的钩端螺旋体,猪钩端螺旋体病在我国南方广泛流行。猪感染后会出现明显的黄疸和尿液颜色变化,母猪流产率显著增加,不利于猪场可持续发展,养殖户应提高猪钩端螺旋体病的防疫意识,为猪提供健康饲养环境。

1病原特征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病原为致病性钩端螺旋体,是一种圆柱形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的厌氧型病原体,目前划定为细菌界,已知血清型有200余种,其致病力也因血清型不同具有差异性。革兰氏染色为阴性,镀银染色呈棕色,该病原无鞭毛,主要借助自身旋转产生运动,对培养基具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含兔或牛血清蛋白及长链脂肪酸培养基中才能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9 ℃左右,pH值为7.4左右。该病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耐潮湿,不耐干燥、热和紫外线,80 ℃,30~35 mm或100 ℃几秒钟就能杀灭病原,并对青霉素和常用化学消毒剂较为敏感。

2流行病学

2.1易感动物

不同年龄段猪均易感染,但以免疫力弱的仔猪,尤其是哺乳和断奶仔猪致病性和死亡率最高。母猪感染后常常隐性发病,但长期感染会出现繁殖障碍。

2.2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传染源为已出现临床症状的病猪和隐性带菌猪,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传播、机械传播和皮肤黏膜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病猪可通过唾液、尿液、粪便等分泌物或排泄物将病毒排出体外,由于这些带菌物的排出量较大,病原可在湿润的土壤或水源中存活,因此若饲养员消毒防疫不当,可扩大病原传播途径,必须做好防疫管理。蛙类、鼠类也可在感染后带菌排菌,容易导致养殖和周边环境的长期污染。机械传播:吸血昆虫叮咬可传播病原。皮肤黏膜接触传播:自然交配、人工授精均可传播病原[1]。

2.3流行特点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夏季多雨季节发病率高为特点,而且我国南方地区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病,容易呈地方流行性。

3临床症状

3.1急性型(常见于育肥猪、性成熟猪)

病猪发病突然、死亡率高,从发病到死亡不足24 h。皮肤出现黄染症状,体温增长,多数病猪体表温度可达40~41 ℃,整个皮肤黯淡无光,局部出现干燥、发痒,因此急性型病猪易在猪栏或墙体上来回摩擦,皮肤黏膜层损坏、出血[2]。病猪皮肤黏膜层也会出现黄染症状,采血检测能发现其血清中的胆红素含量增加,病猪尿液颜色变黄,病情严重的呈褐黄色。

3.2亚急性型(常见于断奶后仔猪)

病程可持续3~10 d,发病初期体表温度可增至39~40 ℃,食欲减退,可视粘膜发红,鼻腔有黏液性液体流出,并出现不合群表现,喜卧。随着病程发展,头颈出现水肿,眼结膜、皮肤多处出现黄染,水肿部位按压有指印,尿液从发病初期的黄色变为深褐色、红色,粪便由发病初期的干燥变为腹泻,断奶仔猪发育迟缓。

3.3慢性型(常见于断奶前仔猪)

病程可持续20~30 d,病猪不喜吸吮常乳,眼结膜、皮肤黏膜出现黄染,发育缓慢。随着病程发展,病猪皮毛无光泽,部分病猪便秘或腹泻,尿液中带有血液,全身免疫力下降,容易继发细菌或病毒性感染,由于仔猪抗病力弱,往往以死亡告终。若母猪感染,其症状不明显,但是会出现繁殖障碍,流产率明显增加。

4病理变化

病猪肝脏出现实质性病变,肝臟肿大,颜色呈棕黄色,肝脏被膜上有出血点,大小如黄豆般,肝脏边缘处还有许多坏死灶,颜色呈棕褐色。病猪肾脏肿大,颜色呈土黄色,肾脏及其周边的脂肪有黄疸病变,切开肾脏,能见皮质内层有许多出血斑和坏死病灶。由于发病时间长,慢性型病猪的肾脏表面还有许多结节,整个肾脏向硬化状态发展,病猪的皮肤黏膜和皮下脂肪有多处黄染,许多病猪多处组织肿胀,胸腔剖开后就有黄色的透明状液体流出。

5诊断方法

5.1鉴别诊断

猪钩端螺旋体病和阻塞性黄疸有相似之处,病猪都会出现皮肤黄染和瘙痒症状,但是猪阻塞性黄疸主要由蛔虫阻塞猪胆道引发的胆汁代谢不畅,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症状,病猪发生阻塞性黄疸后,舌头发白,四肢发凉,喜饮,呕吐和下痢。

5.2实验室诊断

无菌条件下采集病猪病变肝脏或肾脏压片,直接暗视野镜检,若镜下看到许多运动的细丝状杆状物,继续放大观察,该物体呈一端或两端弯曲钩状,可进行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或酶联免疫吸附剂等检测确诊。

6防治方法

6.1科学选址

猪场选址直接关乎疫病防疫效果,猪场要选择在通风良好、地势开阔、地面干燥、具有一定坡度、背风向阳的区域,若南方猪场修建要远离封闭的坑塘、沼泽地带,若水源为流动性的活水,对猪场影响较小。

6.2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切断消化道和皮肤黏膜病原传播途径。生产区每天进行清扫和通风管理,地面必须保持干燥,猪舍每月消毒2~3次,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对pH值7.0以下或pH 值7.6以上的酸、碱消毒剂敏感,因此可使用过氧乙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猪场粪污除了每天清理外,还需堆肥发酵,这样可通过发酵产热来杀灭致病菌。

6.3彻底清除病原

首先,清理鼠害,由于老鼠感染后可通过尿粪排菌,因此要清理猪场死角,使用灭鼠药、粘鼠贴、鼠夹来灭鼠,老鼠污染过的饲料、水源等都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其次,做好预防管理。猪场可以2%氢氧化钠溶液喷洒消毒,并在每吨猪饲料中加入土霉素1 kg进行预防。病猪感染后要及时送至隔离舍,可肌肉注射青霉素钠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治疗,若病猪脱水,可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C注射液[3]。

7结束语

猪钩端螺旋体病属于我国二类动物疫病,具有传染途径广、感染性强、发病率低、危害性大的特点,由于散养户和中小养殖场缺乏实验室诊断设备和技术,病猪感染后常常呈隐性感染和传播,临床症状以黄疸为主,容易和黄脂性疾病等疾病混淆,当母猪感染出现繁殖障碍后才容易鉴别,但此时产生的危害性已较大。在养猪管理中,需要从建厂选址开始,通过合理布局,做好猪场消毒、疾病普查和药物防治工作,才能真正降低猪钩端螺旋体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田薇薇.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21(4):156-157.

[2]赵晓红.猪钩端螺旋体病的诊断与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0(9):133-134.

[3]黄素梅.浅谈猪钩端螺旋体病科学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2020,16(12):161-162.

猜你喜欢
流行病学防治诊断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