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伴我行 共探教学促成长

2022-05-30 06:10宋燕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通过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在信息时代,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推动学生开放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发展,将学习延伸到更加广阔的空间。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小学语文教师需更加重视阅读教学,通过融合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课堂体验,培养其开放性思维与创造力。基于此,文章主要探究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并将《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作为研究案例,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阅读教学;智慧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167-03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将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同时还提出了“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实现向创新发展阶段跨越”的任务,明确了“发挥技术优势,变革传统模式,推进新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原则。为提升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深度融合体系是必经之路,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是根本目标。

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将其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是当前教育的重中之重。信息技术为创新智慧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供了契机,给智慧教育课程建设领域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当前,很多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中的重要性,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较差,信息技术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在笔者所在学校举办的“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融合创新”为主题的观摩课中,笔者执教了《威尼斯的小艇》这一阅读课,现在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兴趣,才可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也难以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用音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展示语文知识,既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又能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1]。

(二)帮助学生牢记知识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利用粉笔、黑板等工具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记笔记和教师写板书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极为不利。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便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教师可借助视频以及多媒体课件等为学生传授知识,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能以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帮助学生牢记所学知识。

(三)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共享资源,还能让学生将教学内容与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自主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料。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设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如此既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的疑惑,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也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滞后的教学观念导致教师难以改变语文课堂,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自然也就不高。除此之外,当前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并未使用信息技术,一些学校就算配置了相应的设备,教师在教学中也不能合理运用。这样在语文教学中难以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能借助信息技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2]。

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结合构建智慧课堂的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情境铺垫的融合

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情境铺垫的作用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铺垫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获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与渠道,而且还能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3]。在创设《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情境时,笔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世界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的照片,有中国的万里长城、英国的大本钟、埃及的金字塔,最后展示了威尼斯的圣马可钟楼,一边展示一边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关于这些标志性建筑物的信息在课堂上与其他学生進行交流。当学生谈到威尼斯的圣马可钟楼时,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关于威尼斯的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笔者向学生介绍了这座水上城市独特的风光,进而导入了新课。这就在无形之中将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地融入了新授课创设的教学情境中,活跃了新授课堂的氛围,为后面课程的顺利开展做了良好的铺垫。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应是非常连贯的,整个教学环节要做到无缝对接[4]。要想达到这个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把握新课内容。《威尼斯的小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文句,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全文语言简练,语言通俗易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各个环节的教学进行精心设计,设置必要的过渡语,由于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吸引其注意力。

在《威尼斯的小艇》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利用信息技术介绍了威尼斯,因为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所以笔者在讲授新课时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小艇是必要的交通工具,当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小艇,再通过PPT对描述小艇的重点语句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小艇的样子、行动速度和船舱的结构特点,让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这样的小艇离不开一个技术高超的船夫,进而过渡到触景入情的教学环节。通过聚焦重点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船夫驾驶技术的高超。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小组协作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小组交流和探讨中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设计《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的资料制作成了“威尼斯的小艇网页”,其中的学习活动安排如下。

首先,小组合作互动,共享网上搜集得到的材料,整合各类有价值的材料,而后全班进行互动。如网上搜索一些与威尼斯的小艇相关的图片、文字等,让学生边看边思考:“威尼斯的小艇整体设计的奇妙之处究竟在哪儿?美在哪儿?”其次,进行资源共享,各小组所查到的相关资料。这么多的内容如果让学生单独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独立学习,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而笔者让每名学生在课前自己搜集资料并记录下来,然后汇集到小组长那里,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最后,各小组把汇集来的信息上交,由教师利用大屏幕进行展示。此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求异精神,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和其他学生的交流,在课堂活动中边思考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互动讨论与交流,通过这样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探究,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所学内容。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融合

新课标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统一体现了我国语文教育课程的根本特征,它最基本的思想就是要全面提高广大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素养,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的各种能力[5]。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中,笔者着重培养了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阅读技巧。笔者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着重在每一个环节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在描写船夫驾驶技术好的片段,笔者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将朗读能力的培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巧妙结合起来。教学案例如下: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生: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师:他动作灵活……

生: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

师:他速度极快……

生: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按照这种方式朗读,学生的情绪高涨,朗读能力得到了锻炼与提升。在朗读结束之后,笔者顺势让学生仿写,并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融合

新课标明确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威尼斯的小艇》这一课程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感受大自然的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渗透德育”这一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将以上教学目标贯穿始终,并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本课的拓展提升环节,笔者通过PPT播放威尼斯相关的风光视频,配合轻音乐,让学生围绕以下议题进行思考:“假如你现在坐在威尼斯小艇上,你想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学生边看视频中的风景边听音乐,很自然地打开了话匣子:“假如我现在坐在威尼斯小艇上,我会高歌一曲……”“假如我现在坐在威尼斯小艇上,我会拿出手机拍照并发朋友圈。”“假如我现在坐在威尼斯小艇上,我会与爷爷奶奶视频聊天,让他们也看看这样的美景。”

学生想说的话太多了,在这个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提到了视频聊天、朋友圈,这些信息技术对他们的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笔者也教育学生网络信息具有两面性,大家应该合理利用。整堂课有序进行,在学生看风景、听音乐、谈感想的过程中渗透了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了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机融合让智慧课堂教学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通过《威尼斯的小艇》这节课的教学,笔者深深领悟到了信息技术在智慧课堂教学中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依托智能化教学平台,能够实现云端优质资源的智能推送,助力精准备课和有效教学。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智慧课堂中,聚焦课堂教学,助力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

[1]林惠芳.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的深度融合策略[J].考试周刊,2020(A2).

[2]王彬武.未来教育的基本价值——人本主义[J].陕西教育(行政),2019(1).

[3]曹同萍.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提高语文教育实效[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4).

[4]廖恩红,李伟林,蔡晓斌.视像行为识别的大数据分析与教学决策研究[J].工程技術研究,2020(12).

[5]江华波.信息技术让语文课堂更闪亮[J].教师,2019

(7).

【作者简介】

宋燕(1980~),女,汉族,安徽亳州人,本科,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