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阅”快乐

2022-05-30 07:09车娇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阅读活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摘 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过组织课内外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小学低段学生的识字、阅读等方面的能力有限,因此在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面需要从多方面考量。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教师要以兴趣激发为抓手,以多样化阅读活动为桥梁,创设符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活动情境,力求有效推动小学低段阅读活动顺利实施。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低段;阅读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203-03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小学低年级是培养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如何通过课内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积极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爱阅读、勤阅读、会阅读的好习惯,是教师、家长必须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往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往往功利性较强,忽略了学生兴趣以及习惯的培养,影响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那么如何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科学合理地组织阅读活动,为学生搭建更加多元化的阅读平台,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要

问题。

一、立足兴趣,开展趣味阅读

小学低年级学生各方面能力有限,对于阅读活动并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这一阶段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从课内外阅读活动的组织入手,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一)趣味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双减”政策的落实为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了新的方向,“减负、提质、增效”成为了课堂阅读教学活动必须遵循的原则,教师要立足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依托阅读活动的组织与落实,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轻松有趣的游戏活动,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意愿,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这些特性,通过趣味化活动情境,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1]。因此,立足学生兴趣,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創设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情境成为当务之急。在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情况,可以将阅读活动分为三个部分——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1.阅读前

读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这一活动的组织可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唤醒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引出新知识的学习。

以《咕咚》的阅读为例,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设置了热身识字游戏,引导学生复习之前学习过的“口”字旁的象声词,逐渐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教师:小朋友们,在今天的语文课开始之前呢,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吧。游戏非常简单,就是老师说,你们来模仿声音和动作,看看谁模仿得最像!

教师:小青蛙跳来了——呱呱呱(学生边学青蛙叫,边做出蛙跳的动作,课堂笑声一片);大雨下起来了——哗哗哗;小马奔跑——嗒嗒嗒……

教师说出不同的事物,学生想方设法用动作表现出象声词,课堂氛围空前活跃。借此机会,教师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小朋友们,那么你们发现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了吗?认真看一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老师,这些词都有口字旁。

教师:非常棒啊!这些表示声音的词都是口字旁的,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听一听这种声音吧!看看谁能模仿出来呢?(教师播放课件,听到“咕咚”声)

教师:小朋友们听到了吗?这个奇怪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如此,教师通过简单的阅读教学前期导入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引入当堂课字词学习的主题和重点,为后续阅读活动的组织做准备。同时,随着年级的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会不断提升,在阅读前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还可以穿插“猜一猜”游戏,就是通过看课文题目,猜一猜文章中会发生哪些有趣的故事。如三年级的《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就充分应用了“预测”这一阅读策略。小学低年级课前阅读游戏中也可以适当穿插此类活动,一则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阅读意愿,二则可以为后续的深度阅读做准备。

2.阅读中

阅读教学过程中活动的组织,主要目的是让课堂阅读“活”起来,从而提高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征,借助图文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内容[2]。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习题的引导,让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为了提升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还可以将图片的顺序打乱,或者穿插一些其他图片内容,学生要想顺利地说出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故事,首先需要结合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地排列顺序,然后看图说话,说出自己的见解。运用看图说话的阅读活动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检验了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除此之外,在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中,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以“有声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如在《姓氏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现阶段比较流行的故事形式引入课堂,将百家姓相关的故事以“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便利性,通过智慧课堂教学工具的应用,在讲故事的同时加上视频展示,将百家姓的一部分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刺激,激发学生对百家姓的学习意愿,那么接下来课文内容的学习便水到渠成[3]。

在阅读活动中,教师结合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趣味化的阅读活动方式,满足了小学低年级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阅读后

读后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真正地沉淀下来,经历了前两个环节的阅读活动,最后的总结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小马过河》一课中,小马被小河挡住了去路,老牛告诉他水很浅,可是松鼠又说水很深,小马十分为难,只能回去问妈妈。妈妈告诉他,只听别人的不动脑筋是不行的。对此,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你是怎么想的呢?其实在生活中,很多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在生活中习惯了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学习中习惯了听教师的话,遇到问题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在课堂学习中也是如此,不敢回答问题,害怕自己回答错误。听了小马妈妈的话,学生定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通过最后的阅读总结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最后在班级分享活动中说出自己的见解[4]。

(二)趣味课外阅读,保持阅读兴趣

除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之外,组织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活动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双减”政策出台之后,学生的课余时间增加,小学低年级也没有书面作业,那么课外阅读活动就可以成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汲取养分的重要渠道。首先,教师可以借助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小组趣味阅读竞赛活动,如小故事大道理、历史故事大比拼等活动。可以每周举办一次故事大比拼活动,那么学生每周就可以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请教父母或者教师。最终开展故事大比拼时,各小组可以派代表进行现场故事讲解。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龙大赛,同样可以小组为单位,创编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各个小组可以采用漫画的方式,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共同创编一个小故事,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故事创编活动的兴趣[5]。

二、立足学情,搭建阅读桥梁

(一)合理选择素材,搭建自主阅读桥梁

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组织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素材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部编版教材将拼音放在了识字教学之后,就是强调在识字的过程中不要过分依赖拼音,而是要掌握识字方法,如此才能够在阅读的情境中大量识字,同时在大量识字的基础上才能够拓展阅读面。首先,教师要巧妙借助拼音读物,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虽然学生不能过分依赖拼音,但是拼音却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助力,同时通过拼音读物的引入,也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如对二年级学生而言,其经历了一年级的识字积累,他们的识字量有了一定的提升,因此在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推荐其阅读一些绘本以外的拼音读物,如《鳄鱼公主》《噗噗实验室》等,让学生接触多种类型的书籍。其次,分析语文教材的内容不难发现,课文逐渐脱离拼音。到了二年级,课文中只会标注一些比较复杂的字的拼音;到了三四年级,某些课文甚至一个拼音都不会标,这就意味着学生到小学中段必须有自主识字的能力。那么在小学低段向中段过渡这一时期的阅读活动中,拼音读物的數量要逐渐减少,教师要选择一些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的书籍,如漫画故事书等,通过图片的引导,让学生先理解意思,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情境学会自主识字,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6]。

(二)科学安排活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引导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效。除了上述课堂阅读教学中不同类型活动的组织以外,辅助活动的安排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教师要组织晨诵、午读、晚读活动。小学低年级学生空余时间较多,那么在课余时间中,教师、家长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活动的安排,借助碎片化时间帮助学生养成勤于阅读的好习惯。如教师可以组织晨诵活动,利用每天上午第一堂课前的20分钟时间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语文课文诵读、经典诗词诵读、精美散文诵读开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经典诗词诵读为例,教师以教材为基础,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诗词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诵读,如李白的《古朗月行》一诗,教材中只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在晨诵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完整的《古朗月行》展现给学生,使其结合教师讲解过的前半部分的含义,试着去理解后半部分的含义,在阅读、思考、理解诗意的过程中,逐渐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教师要组织多样化的校园阅读活动。校园阅读活动的主题丰富多样,可以结合当前热点话题(如冬奥会、环境保护)选择适当的主题阅读书目,学生可以将读后感受发表在校园公众号上,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活动的最后,还可以设立不同形式的奖项,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写作以及其他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立足生活,创设生活阅读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因此这一阶段的阅读活动的组织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家校协作才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最佳渠道。因此,在学校、班级活动的基础上,立足小学低年级学生生活,创设良好的生活阅读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中开辟一个属于孩子的阅读空间,每天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家长带领孩子一起阅读,逐渐养成持续阅读的好习惯。如将每天饭后的半小时设定为亲子阅读时间,家长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共同阅读,读完之后还可以分享一下各自的感受,养成勤读、勤思、勤总结的好习惯。其次,开展“21天养成阅读好习惯”等活动也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让阅读活动具备一定的仪式感,学生从内心重视阅读,才能一步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教师可以设计21天阅读计划表,划分几个节点,在每一个节点处设计奖励方案,学生每达成一项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这样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既享受精神大餐,同时又能够获得物质奖励,提高其参与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低年级阅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入手,结合学生当前识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选择合理的阅读素材以及科学的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初步形成阅读兴趣。同时,结合当前“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要在课余活动时间组织多元化的阅读活动,满足小学低年级学生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从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带动小学低年级阅读活动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洪蕊.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C]//2021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2021.

[2]朱海燕.立足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1(7).

[3]马和秀.小学语文低年级绘本阅读教学策略[J].求知导刊,2020(50).

[4]吴炀妮.小学语文低年级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探究[J].求知导刊,2020(46).

[5]陈中海.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7).

[6]崔振红.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导向的阅读课堂教学——浅谈低年级阅读教学实践课[J].基础教育论坛,2020(8).

【作者简介】

车娇(1992~),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小学低段语文教学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