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的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

2022-05-30 07:54李雅婷刘华锦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庭教育应对策略现状

李雅婷 刘华锦

【摘 要】目前,在小学阶段,“父教缺失”已然成为家庭教育中备受讨论的热点话题,解决“父教缺失”问题已迫在眉睫。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对成都大学附属小学的调查了解,阐述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父教缺失”的现状,分析“父教缺失”对儿童发展的不良影响以及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的原因,提出了改善亲子沟通交流的方式、强化父亲主体责任意识以及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等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父教缺失”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父教缺失”;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250-04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一代人的发展。家庭教育是系统工程,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都承担着同样重要的责任。《三字经》中提到“子不教,父之过”,可以看出我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父亲教育。在我国,家庭教育已备受关注,但父亲教育并没有被细化出来。经调查发现,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父教缺失”的情况,所以,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建议。本文将“父教缺失”定义为父亲很少参与甚至没有参与教育孩子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父亲时间与精力的投入较少以及不合理的责任主体观等方面。

一、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教育还没有被视为独立学科,但随着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家庭教育渐渐得到重视。国务院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家庭教育的政策,要求家长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家庭中父亲投入工作的时间比重增加,从而对家庭教育投入的精力变少,也慢慢出现了“父教缺失”现象。早在2009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称,在1988名受访者中,有60.7%的人认同目前中国儿童缺少父教[1]。经过文献资料的整理,本文将“父教缺失”现状分为以下三点进行概述。

(一)父亲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

家庭中亲子沟通时间以及沟通交流方式能直接反映家庭的教育观念以及教育行为,良好的沟通交流对孩子和父母有双向促进作用。但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父亲都能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在此次家庭教育情况调查中,大部分父亲表示在与孩子沟通时有很多道理讲不清,不知道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表达;部分父亲表示孩子不愿意交流,不听从建议;更有少部分父亲表示没时间与孩子沟通,甚至找不到话题。李沙沙(2017)研究了北京3—6岁幼儿父亲参与教育的情况,结果80%的父亲表示由于工作忙,无暇顾及跟孩子之间的交流,他们没有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把全部的家庭教育责任交給母亲[2]。综上得出,父亲在与孩子沟通方面有待改进,同时在沟通方面存在沟通频率低、亲子沟通时间短、缺乏正确的沟通方式等问题。

(二)父亲参与子女教育较少

父亲参与子女教育较少主要体现在教育孩子所用的时间和精力较少。父亲参与促进中心对14岁以下的500名孩子进行家庭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75%左右的家庭中的父亲参与机会少,且70%的父亲存在陪伴孩子时间较少、缺乏耐心、情绪不稳定等问题[3]。2020年,课题组对成都大学附属小学的509位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主要是母亲教育、管理孩子并与孩子相处,这说明了在家庭中,母亲不仅是孩子的主要教育者,而且是孩子的主要管理者。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父亲很少教育管理孩子,与孩子相处也比较少。由此看来,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参与较少。

(三)父亲对孩子行为习惯了解不足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包括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父亲对孩子行为习惯了解不足的原因,一方面在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在于父亲工作时间长以及教育方式不合理等。大部分家庭由父母与子女组成,但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父亲不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不知道该怎样照顾孩子等问题,而母亲承担了照顾子女的重任。部分父亲认为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等是母亲的责任,作为父亲应承担统筹大局的工作,从而不关注孩子的生活习惯。虽然多数父亲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不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他们只注重最终的考试结果,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听之任之,并且平时很少辅导孩子做作业。

二、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对孩子的影响

(一)影响儿童对性别角色的认同

性别角色的认同关系到儿童成长后能否做出适合自己的性别行为。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儿童性别角色不是先天所具有的,而是后天所形成的。国外专家Johnson从心理学和精神分析等视角评估了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联程度,结果证实在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过程中,父亲角色更具决定性作用,并且相对于女孩,男孩受到父亲的影响更大。以上研究充分证实父亲教育与儿童性别角色认同具有紧密联系。孩子天生具有模仿行为,父亲给男孩提供特有的男性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男孩通过日常活动习得勇敢、坚强等品质,而“父教缺失”容易使男孩变得懦弱、容易退缩。父亲是女孩最早接触到的异性,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父亲会对女孩的婚姻观念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父教缺失”容易导致女孩自卑、早恋等,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及道德发展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表现为情绪起伏大、焦虑压抑、自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父教缺失”容易使儿童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父爱缺乏综合征”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父爱或父亲没有参与子女教育而导致子女在生理、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不良状况,具体表现主要有自暴自弃、自卑羞怯、怀疑人生等,严重的可能出现厌学、离家出走、迷恋暴力甚至自残等行为[4]。日本和德国的儿童专家对两国的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患上“父爱缺乏综合征”,而且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影响。美国哈佛大学在调查儿童问题成因时发现,90%以上的儿童问题都与父性教育缺失有关。这些都足以证明“父教缺失”对孩子的心理和道德会带来不良影响[5]。

(三)影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儿童最早在家庭中形成社会交往能力和独立自主意识。在家庭教育中,母亲与父亲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母亲慈祥,父亲严格。母亲较多地扮演照顾者,关照孩子日常,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父亲往往具有更加丰富的社会交往经验,较多地充当玩伴的角色,满足孩子对刺激和挑战性活动的需求。翟媛媛(2009)指出,父亲在与儿童游戏时,更多以平等的方式交往,采取积极的态度,较少采用命令的直接教导方式,这有利于儿童掌握更多社交技能,并在交往中展示阳光活泼的自我[6]。美国的“全国青年纵向研究”发现,成长于父亲缺失的家庭,孩子容易出现社会性交往问题,常常表现为不合群[7]。所以,父亲参与孩子的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独立自主意识。

三、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的原因

(一)父教观念缺失

父亲教育离不开整个家庭的支持。一方面,父亲缺失教育观念是受我国自古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和“严父慈母”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成员认为男性应该承担养家糊口等家庭外部的工作,而家务、教养孩子等家庭内部工作由女性来承担,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母亲独自负责教育孩子的情况。更有部分家庭成员认为父亲应当树立严肃的形象,而母亲则应树立温柔慈爱的形象,这些看法都是对父亲和母亲角色的偏见。另一方面,家庭成员教育的一致性影响父亲教育观念的形成,当家庭成员对教育孩子所持意见不统一时,家庭教育的效果会大打折扣,而且教育不理想则会引发父亲在教育子女方面的挫败感,从而降低父亲教育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父亲教育逐渐边缘化,这对孩子的成长尤为不利。

(二)父教素质缺失

首先,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影响父亲教育的实施。王志英(2017)的研究证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会影响父亲教育的实施,具体表现为随着父亲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父亲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情感支持、陪伴行为以及自我成长行为等方面都呈逐步上升的趋势[8]。由此可见,父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家庭教育的效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其次,父亲缺乏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与合适的教育方式。目前只有少部分家长有参与家庭教育培训的意识,大部分家长是从与父母的相处过程中习得相关家庭教育的知识,没有接受专门的家庭教育培训,导致大部分父亲的家庭教育水平不高。

(三)父教时间和精力缺失

缺乏时间和精力成为“父教缺失”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如今的父亲往往承受较多来自社会的压力,同时也有来自家庭的对男性角色的责任要求,所以受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大部分父亲选择将时间和精力放在工作上,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父教时间和精力缺失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从空间维度出发,父亲由于常年在外工作或经常出差,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以及参与对孩子的教育;另一种情况则是父亲虽然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工作繁忙而缺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随着许多女性不断从家庭走向社会,分担了父亲的一部分社会压力,作为父亲更应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的责任。

四、家庭教育中弥补“父教缺失”的对策

(一)改善亲子的沟通交流方式

父亲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增进双方的了解,而且可以进一步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由相关调查结果可知,多数父亲存在沟通上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父亲没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父亲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等。父亲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优化沟通方式,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尽量选择面对面交流,以平等的口吻与孩子对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可直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孩子。第二,延长沟通时长,保证足够的沟通时间与一定的沟通频率是提升沟通效果的基础。第三,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独特性,父亲要创设适合孩子的沟通情境,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第四,学会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出发,用孩子的思维去考虑问题。第五,拓宽沟通交流渠道,搭建学生、家长、教师三方的沟通桥梁,多与孩子、教师沟通,营造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第六,丰富交流内容,如与孩子一起看书、做亲子游戏、运动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行为状况,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以及成因,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家庭沟通方案。有效沟通不仅可以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强化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父亲的教育对儿童来讲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有研究表明,儿童在父亲的影响下,身心、智能和情感发展会更加完善。为加强父亲的教育意识,落实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首先,父亲应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教育孩子是父亲和母亲的共同责任,父亲是孩子的监护人,应当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舒适的教育环境。瑞典在1995年颁布了《父亲法》,从国家立法的层面上给予父亲教育以足够的重视,规定了父亲的义务和责任,让父亲们意识到国家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从而鼓励父亲们积极地承担家庭教育的责任。其次,父亲应意识到父亲的地位和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在孩子身心发展的各个阶段,父亲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并且各国的研究均已证明,父亲对孩子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最后,父亲应认识到参与孩子成长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的积极正向的影响。父亲参与教育,不仅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性别角色认同和健全的人格,而且可以促進孩子社会性发展、培养其独立自主意识。

(三)采用多种途径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全国妇联等九部门在《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要通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进一步强化家长的监护主体责任,引导家长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9]。”健全的人格是孩子人生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蔡元培先生很早就论述了健全人格的重要性,更是提出了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八大关键”。父亲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第一,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良好的教育能力是父亲培养孩子健全人格的保障,父亲可以通过阅读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参加专业的培训、向有经验的家长请教等方式丰富自己有关家庭教育的知识储备,通过对孩子年龄阶段特征的了解,掌握一定的专业教育方法和策略,并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尽可能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完成对孩子的家庭教育[10]。第二,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家庭生活中,父亲和母亲要和睦相处,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亲子之间也要换位思考,父亲要与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第三,改变自身不良习惯。通过分析孩子产生不良习惯的家庭原因可知,父亲在教育中避免出现类似的不良行为,就能有效预防孩子产生相应的不良行为习惯。

总之,“父教缺失”对儿童、家庭、社会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而要解决“父教缺失”的问题,不仅需要父亲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更需要与家庭成员达成一致的家庭教育观念,同时,学校与社会应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的家庭教育讲座等,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为儿童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年报:60.7%网友认同中国父教缺失[J].小学德育,2009(8).

[2]李沙沙.农村父亲参与幼儿教养现状的调查研究[D].鞍山:鞍山师范学院,2017.

[3]父亲参与促进中心.欢迎成为好爸爸家庭计划志愿[EB/OL].(2013-02-28)[2022-04-12].http://www.docin.com/p-618335923.html.

[4]李鹤.家庭因素对小学低年级流动儿童学业水平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15).

[5]戴志敏.父亲在子女教育中角色不当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6]翟媛媛.父亲:儿童成长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J].科教文汇,2009(7).

[7]朱红梅.我国父亲参与教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研究述评[J].考试周刊,2013(47).

[8]王志英.幼儿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9]全国妇联等9部门印发《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J].中国妇运,2017(1).

[10]曹文.青少年家庭教育中的“父亲缺位”问题管窥[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2).

【作者简介】

李雅婷(1998~),女,汉族,湖南怀化人,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2020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等。

刘华锦(1977~),女,汉族,四川蒲江人,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家庭教育等。

猜你喜欢
家庭教育应对策略现状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