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毒性胃肠炎诊断与防治

2022-05-30 12:54钟冰清李义明毛玉南吴立平邓庆玲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防治措施诊断

钟冰清 李义明 毛玉南 吴立平 邓庆玲

摘要:猪病毒性胃肠炎又被称为病毒性腹泻,是由多种病毒感染所引发的一类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常见病毒主要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该文探讨了几种病毒性胃肠炎的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案。

关键词:猪病毒性胃肠炎;诊断;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8.28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2.046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Swine Viral Gastroenteritis

ZHONG Bingqing,LI Yiming,MAO Yunan,WU Liping,DENG Qingli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Service Center of Changyang Tujia Autonomous County,Yichang Hubei 443500,China)

Abstract:Porcine viral gastroenteritis,also known as viral diarrhea,is a kind of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a variety of viral infections. Common clinical viruses mainly include sw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infectious gastroenteritis virus,rotaviru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several viral gastroenteritis,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rograms.

Keywords:porcine viral gastroenteritis,diagnose,preventive measures

0引言

当前,在生猪养殖领域,病毒性胃肠炎发生流行几率较高,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养殖数量、养殖密度的增加,各类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而且很多传染性疾病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特点。再加上养殖场存在一系列的免疫抑制性疾病,猪群抗病能力低下,疫苗免疫接种不到位,存在严重的免疫空白期,为各类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条件,猪群经常表现为混合感染、并发感染,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疾病诊断难度相对较大,防控效果变差。

1流行特点

猪病毒性胃肠炎是生猪养殖中发生流行率极高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以往该类疾病的发生流行不受季节的影响,一年四季均可以传播,能够感染任何年龄、任何品种的猪群。但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殖产业的不断向前发展,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生流行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态势,以冬春季节发生流行率较高。进入冬春季节之后,外界温度忽高忽低,加上养殖户采用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模式,猪舍中的空气质量和环境很容易恶化;圈舍中大量的粪便污染物堆积,卫生环境变差;饲养管理不当,饲料搭配不科学,使猪群的抵抗能力下降,给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的入侵提供了条件[1]。猪病毒性胃肠炎对年龄较小的猪群构成的威胁最为严重,哺乳阶段的仔猪对该类病毒性疾病的易感性最强,发生流行之后往往表现为呕吐腹泻,身体严重脱水,生长发育不良。

2临床症状

2.1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发生流行率较高的一类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也是造成患病猪出现胃肠炎的一种常见病毒。对于集约化规模养殖场来说,冬春季节是仔猪出生的高峰期,此时如果没有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仔猪不能及时吃上初乳、吃足初乳,病毒就会通过各种渠道向仔猪群体快速传播蔓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比,猪流行性腹泻发病进程相对较为缓和,养殖场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病毒可以通过唾液、粪便等排泄物向周边地区扩大蔓延[2]。猪流行性腹泻的潜伏期相对较短,新生仔猪受到病毒侵染之后,短时间内就会出现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先是出现呕吐症状,呕吐物中夹杂很多没有消化的饲料,患病猪体温升高到41 ℃,然后引发严重的腹泻症状,腹泻症状出现之后,患病猪的体温下降到正常。大多数患病猪严重腹泻,大量脱水,身体逐渐消瘦,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正常采食,饮水欲望显著增强,死亡率在20%~30%。成年阶段的猪感染病毒之后,表现为厌食呕吐,偶尔出现轻微的腹泻症状,死亡率相对较低,一般强化护理一段时间之后就能恢复健康。

2.2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当代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发生流行率最高的一类病毒性胃肠炎疾病,发生在秋末冬初季节。病毒传播速度极快,新发病的养殖场往往呈现爆发流行,老疫区往往呈现周期性流行。养殖场的患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经过粪便污染物、排泄物污染周围环境之后,病毒的传播蔓延途径扩大。任何年龄、品种的猪对该类病毒都具有易感性,但不同年龄的猪感染病毒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新生仔猪年龄越小,感染病毒之后潜伏期和发病周期越短,死亡率越高,有时死亡率高达100%。临床上患病猪主要以严重的腹泻为主,排出的腹泻物呈现黄白色、浅绿色[3],腹泻物中夹杂很多没有消化的凝乳块,具有一定的腥臭气味。随后患病猪机体严重脱水,生长发育不良,身体消瘦,具有极高的死亡率。耐过急性期的患病猪表现为生长发育不良,饲料利用率显著下降,成为僵猪。成年猪群感染病毒后,会出现腹部膨胀、食欲不振的现象,进而出现水样腹泻,粪便喷射而出,排出的腹泻物中夹杂没有消化的饲料,一般在發病1周左右能恢复健康。哺乳阶段的母猪感染病毒会影响到正常的泌乳功能。

2.3猪轮状病毒感染

目前猪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病毒性胃肠炎在世界各地的生猪养殖主产区广泛发生,任何年龄品种的猪都能发病,死亡率相对较低。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成年猪、经产母猪受到病毒侵染后,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呈隐性发病经过。7日龄内的哺乳仔猪感染该病后,主要表现为不能正常吃乳,身体消瘦,剧烈腹泻,身体严重脱水,采食欲望下降,死亡率通常在50% 左右。秋冬季节如果没有做好有效的防范工作,猪轮状病毒经常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使发病率显著升高,死亡率逐步提升。

3防控措施

3.1加强妊娠母猪管理

母猪在妊娠期间身体抵抗能力强弱以及营养供给的合理与否,会对后代的健康生产产生最直接的影响。现阶段,应该注重做好繁殖母猪的科学管理工作。母猪配种前,应该妥善地进行疫苗免疫接种,重点加强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轮状病毒三联灭活疫苗的接种。妊娠母猪在产前3~4周选择上述的三联灭活疫苗再免疫接种1次,确保仔猪出生后能从乳汁中获得免疫球蛋白,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生几率。

3.2加强养殖环境消毒处理

猪病毒性胃肠炎是一种威胁较为严重的传染性疾病,通常是由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引起。目前在养殖场中经常会出现混合感染、并发感染的情况,对牲畜的健康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有效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减少病原数量,需要加强对养殖环境的针对性清理和卫生消毒。养殖场内要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防范制度和卫生消毒制度,要求养殖户严格按照制度开展消毒,轮换交替使用消毒剂,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病毒性胃肠炎防控过程中常用的消毒剂主要为复合醛类消毒剂或者复合酚类消毒剂,这类消毒剂对猪呼吸道造成的刺激相对较小。

3.3科学管控

生猪养殖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妥善选择饲料,保障饲料的营养价值,禁止向猪群投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养殖场应该根据季节的不同、养殖现状的不同,在饲料中添加相应的脱霉剂,更好地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减少饲料变质。出现发病病例之后,首先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并加強环境的有效清理,强化卫生消毒,坚持每天上午下午各消毒一次。对于发病初期的患病猪,应该采用针对性的抗病毒措施进行防控,而对于发病末期没有治疗价值的猪群应该立即淘汰处理。

4结束语

随着生猪养殖业不断发展,各类传染性疾病也呈现高发流行的态势。养殖管理期间,如果不注重做好养殖场环境的有效调控,提升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将会给病原的传播流行提供条件。另外,猪群长时间处于亚健康状态,养殖场中存在严重的免疫抑制,很容易造成多种病原混合感染。为了有效地防控猪病毒性胃肠炎的发生流行,需要构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加强环境卫生消毒,清理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降低养殖场的各种应激因素,加强对猪群的针对性管理,提高猪群身体抵抗能力。对于发病的养殖场,应该立即做好封锁隔离工作,加强卫生消毒,切断病原的传播途径。

参考文献

[1]蒋葵兰.概述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危害及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2018,34(12):83.

[2]郭庆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疗[J].养殖与饲料,2019(11):74-75.

[3]宋辉.一例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10):22.

猜你喜欢
防治措施诊断
常见羽毛球运动软组织损伤及诊断分析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蝴蝶兰软腐病的防治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浅析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诊断及其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