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疾病特点及预防措施

2022-05-30 13:57刘锦楠
畜牧兽医科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预防

刘锦楠

摘要:家禽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饲养方式不断创新。由于各种现实因素的限制,家禽疾病预防工作仍然存有诸多问题,如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养殖经验不足、缺乏先进技术等,导致疾病预防工作不到位,病情控制欠佳,甚至出現大量家禽死亡,最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了家禽饲养业的进一步发展。该文主要论述家禽疾病的发生特点、疾病预防现状及措施。

关键词:家禽疾病;疾病特点;预防

中图分类号:S858.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2.02.061

Poultry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LIU Jinna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01,China)

Abstract:The scale of poultry breeding continues to expand,and the breeding methods continue to innovate.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various practical factors,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poultry disease prevention,such a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the lack of farming experience,the lack of advanced technology,etc.,even a large number of poultry die,resulting in huge economic losses,hindering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oultry industry.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he measures of poultry diseases.

Keywords:poultry diseases,disease characteristics,prevention

0引言

家禽饲养行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品种多样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类型,给养殖场带来经济损失。鉴于此,为进一步促进家禽饲养行业的健康发展,应详细了解家禽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类型,探寻预防和控制各种疾病的可行措施,从而降低家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该文结合笔者的实践调研,简要阐述家禽疾病预防的重要作用和家禽疾病发生的特点,深入剖析家禽疾病预防的现状,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1家禽疾病预防的重要作用

家禽疾病一般指鸡鸭鹅等动物,因为各种因素引发的疾病,包括环境条件性疾病、垂直传播性疾病和免疫控制性疾病。养殖从业人员必须遵循家禽的生物学规律,掌握科学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手段,降低疾病的感染率和死亡率,实现死得少、产得多、效益好的目标。在疾病预防控制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手段进行干预,就无法取得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成效,往往导致疾病的恶化,不仅造成发病率高、治疗周期长,而且严重影响家禽的健康,最终造成生产性能低下和经济损失。同时养殖人员在与家禽的紧密接触过程中,作为疫病传播的间接传染源,进而增加疾病感染的几率。为此,要结合生产实际和家禽的生物学规律,加强对家禽疾病的研究,探寻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对养禽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家禽疾病预防与控制是家禽饲养行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通过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进一步提高家禽养殖业的经济收益。

2家禽疾病的发生特点

2.1疾病传播速度较快

家禽疾病有传播速度快的显著特点,这是因为多数养殖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为追求经济收益而压缩养殖成本,选择集约化、规模化饲养和繁殖,增大养殖密度,大大提高家禽养殖集中性。因此,一旦发生传染病,便迅速传播开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2临床症状多样性

基于国内家禽养殖品种的多样化,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的疾病类型也呈现多样性,而不同疾病症状和发病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合调研可知,一些养鸡场鸡白痢的发病依然严峻,通常可见病鸡精神萎靡、剖检可见脾脏肿大或卵巢萎缩等。如果病鸡的粪便没有得到及时清理并进行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很可能造成疾病的恶性传播。同时病原体可随病鸡所产的种蛋进行垂直传播,使病原体不断扩散。实际养殖过程中,往往多种疾病混合感染,或在病毒病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具有多样性,给家禽疫病的鉴别和诊断带来诸多困难。

2.3疾病种类不断增加

分析近些年发生的家禽疾病案例可知,家禽疾病类型在不断增加,如今已经有三十多种危害家禽健康养殖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又可分为环境条件类、病毒类、寄生虫类等疾病类型。其中传染性疾病发病最为频繁,在疾病总数中约占70%,基于这类疾病有着传染性高、传播较快及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一经发生,则会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此外,因为养殖环境条件差、家禽饮水和饲料污染、饲养管理粗放等因素都可诱发各种类型疾病[1]。

3家禽疾病预防现状

3.1饲养管理粗放

养殖场在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家禽的健康情况与养殖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养殖经验有着密切联系,养殖人员的饲养管理水平也关乎到疾病预防成效。饲养管理粗放、不注重生物安全,导致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给家禽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此外,家禽的营养水平对家禽健康养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由于一些养殖人员对家禽营养均衡的关注度不够,造成家禽通过采食获得的营养水平较低,降低了家禽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最终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收益[2]。

3.2缺乏准确判断疾病的能力

养殖人员在疾病预防与控制过程中,一旦发现疾病症状,应依据专业知识对症下药,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但是在养殖场中,很多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不能对疾病的性质和种类进行准确判断,凭经验开展疾病治疗,很难取得有效的治疗效果,最终不仅不能治疗疾病,甚至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家禽死亡。

3.3药物使用不当

在进行疾病预防与控制过程中,需使用不同药品来落实疾病治疗,不同疾病所需的药物和给药方式、使用剂量也不同。家禽养殖人员应详细了解不同疾病类型对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如药品种类、药品剂量剂型、给药方式等。但结合笔者实践调研,很多养殖人员在治疗疾病时,不能依据专业知识判断疾病类型并合理选择所需药品,没有制定准确的用药方案,最终不能发挥药品的治疗作用。

4家禽疾病预防措施

4.1完善监管机制

养殖场应结合饲养规模的大小和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家禽疾病防御体系。现阶段,国内家禽养殖行业在疾病预防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执法不严或监管不到位等。为此,应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和监管机制,为有效落实家禽疾病预防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提高家禽疾病预防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与之相关的兽医行政部门应严格执行规范要求,制定具体的预防方案,构建完善的家禽疾病预防体系。家禽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以严格的生物安全制度落实日常管理工作,无论疾病防疫控制还是消灭疫病工作,都应依据规章制度执行。此外,兽医部门还应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的知法懂法守法意识和法治素养。同时对兽药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监管和治理,通过严惩违法者来彰显监管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避免家禽养殖场使用假冒伪劣药品而造成家禽死亡,减少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3]。

4.2强化饲养管理

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应进一步强化饲养管理,如果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并严格执行,无形中会增加发病的几率。养殖人员应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在养殖过程中应结合家禽的品种、日龄及生长发育规律和特点为家禽提供优质且营养均衡的饲料,在满足家禽正常生长发育的基础上,提高营养水平,以此提高家禽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发生率[4]。可以为家禽提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全价配合饲料,保障家禽健康,提高家禽对疾病的抵抗力。其二,保障饮水质量。即养殖场要做好水源监测工作,保证家禽饮用水的干净优质,避免家禽出现感染性疾病。其三,保持饲养场所的干净整洁。应着重关注粪便无害化处理、禽舍清洗消毒、通风、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等方面,使禽舍中的温湿度都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还应定期对禽舍进行检查,及时了解并处理好禽舍内外环境的污染问题,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其四,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杀工作。养殖人员既要对饮水进行全面消毒,还应对禽舍的内部棚顶、内部地面、四周墙面及家禽舍内进行全面消杀,为防止耐药性的产生,交替轮流使用不同种类的消毒药剂进行全面消毒,避免因舍内外环境病原体滋生引发各种疾病,保证家禽健康成长。

4.3落实日常监管

养殖场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除了做好饲养工作、清扫和消毒工作,管理人员还应做好日常监督,定期对养殖场内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检查,掌握禽场生产运行和禽舍家禽的具体情况,了解家禽的生长发育状态,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提出可行的诊疗方案,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疾病预防和控制,确保家禽的健康成长。还应结合养禽场运行情况、禽舍内部结构和生产工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日常管理计划,邀请专业兽医进场指导,及时、专业地应对各种疾病,减少经济损失。为有效减少疾病发生,还应进一步强化疫病监测力度,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疫病和免疫抗体监测工作,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开展详细调查,消除发生疾病的隐患。若是出现严重疾病,应及时将疾病调查情况按程序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好隔离防护,避免病原扩散[5]。

4.4控制好饲养殖密度

随着家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多数养殖场为提高经济收益、降低养殖成本,采用集约化、高密度的饲养方式,最大限度发挥禽舍空间利用率,在通风不良的情况下,久而久之,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另外,由于舍内家禽数量较多,使舍内温度大幅提升,甚至不利于家禽生长,从而影响家禽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若是其中某只家禽发生了疾病,很容易在同群内大范围横向传播,不利于其他家禽的健康成长,若是疾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就会影响家禽生产性能的发挥甚至造成家禽死亡,给养禽从业者带来经济损失。因此,为提高疾病预防的有效性,应结合家禽的日龄情况对养殖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同时配合有效的机械通风,严格控制舍内湿度和温度,还应根据家禽的不同生长阶段和气候变化情况开展切实有效的“带禽消毒”工作,有效控制疾病的横向传播。

4.5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疾病流行的三要素和从实际调研的情况看,完全消灭传染源或切断传播途径在养禽生产中很难实现。因此必须从易感动物入手,建立易感动物保护屏障——打造均匀有效的抗体,使家禽的免疫抗体集中,离散度在4以内;同时使用有效、毒株对型的疫苗,保证免疫后抗体值在保护标准以上。为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养殖场应围绕使家禽产生均匀有效的抗体,全面开展防疫工作,这是最切实际且能收到良好效果的唯一途径。因此应结合当地疫情和养殖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执行免疫程序计划,根据饲养的数量、日龄情况做好疫苗采购和免疫计划,组织培训好免疫操作人員,执行科学、规范的免疫操作,通过疫苗免疫接种,使家禽获得对疾病的免疫力,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在对家禽进行疫苗接种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免疫接种前,家禽的健康状况良好,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减少鸡的应激反应;免疫过程中应规范操作,防止操作人员动作粗暴;接种部位准确,剂量符合要求,漏免的家禽要及时抓回补免;免疫后要密切关注家禽健康动态,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4.6提升饲养管理水平

家禽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养殖经验及职业素养都对疾病预防和控制成效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养殖场不仅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还应邀请专家或教授,对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组织养殖人员开展经验分享会、专业知识讲座及技能培训班,提升养殖人员的饲养水平;进一步推广家禽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研究成果,聚焦行业发展动向,从广度和深度上提高基层兽医从业人员的知识面和技能操作能力。还应提升养殖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实现疾病防控奠定强有力的基础,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对养殖人员提供专业指导,使其掌握先进的家禽饲养和管理方法,掌握合理使用药物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根除药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的危害,有效降低家禽疾病的发生率和传播率,最终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收益。

5结束语

养禽业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劳动力就业、粮食转化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疾病预防、控制的有效性,养殖场管理人员应积极学习先进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技术,探寻有效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饲养管理、落实日常监管、控制养殖密度、及时接种疫苗、提升家禽抗体水平、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切实提升养殖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家禽养殖产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鑫得.农村畜禽疾病的预防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畜牧科技,2019(5):72-73.

[2]邓伟江,朱舜芳,陈焕洪.浅谈农村散养家禽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J].兽医导刊,2020(7):23-24.

[3]郭志军、李岩、夏艳国.浅析家禽疾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20,41(10):38.

[4]张云霞.家禽大肠杆菌病的流行、诊断和防控措施[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2019,39(8):65-66.

[5]毕志杰,张光霞.冬季家禽常见疾病诊断与预防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20(1):34.

猜你喜欢
预防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浅谈学校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浅谈发票腐败及其治理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水对沥青路面的破坏和预防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