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针疗法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原发性冻结肩临床观察

2022-05-30 18:41周汝寿赵永祥范雪梅黄梓越刘霄斌刘杏蓉张海金耿春梅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22年2期

周汝寿 赵永祥 范雪梅 黄梓越 刘霄斌 刘杏蓉 张海金 耿春梅

【摘要】目的:观察筋针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对原发性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原发性冻结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取筋针治疗,带针运动并行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予手法松解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1次,6周为1个疗程,通过对比研究,分析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90%,对照组7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针疗法联合手法松解对原发性冻结肩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筋针疗法;手法松解;冻结肩

【中图分类号】R245.3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4-0096-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end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Frozen Shoulder

ZHOU Rushou1ZHAO Yongxiang1 FAN Xuemei1HUANG Ziyue1LIU Xiaobin1

LIU Xingrong2ZHANG Haijin1GENG Chunmei1

1. Traditional Chinese of Kunming Hospital, Kunming 650500,China;

2. Traditional Chinese of Baoshan Hospital,Baoshan 67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end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release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frozen shoulder injury.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primary shoulder frostbit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n=30).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endon acupuncture ,movement and manipulation release, once a week, 6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anipulation release once a week, 6 weeks of treatment. Study and analyz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ive rates of treatment group were 9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76.66%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remarkable (P<0.05). Conclusion  tendon needle therapy combined with manipulation release has good clinical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primary frozen shoulder.

Keywords:Tendon Acupuncture Therapy; Manipulation Release; Frozen Shoulder

原發性冻结肩是50岁左右人群的多发疾病,主要症状为肩关节疼痛、僵硬,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1]。虽然本病通常具有自限性,但病程较长,肩部反复疼痛及活动受限,使患者的日常生活及活动受到严重影响,筋针疗法“以痛为俞”“以知为数”,具有较好即时镇痛效果,本研究在多年临床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筋针即时镇痛配合手法松解治疗,通过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筋针联合手法松解对原发性冻结肩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选病例为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本院骨伤科门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47~55岁,平均(50.51±1.15)岁;病程36~89 d,平均病程(60.37±7.61)d;病位左肩14例,右肩16例。治疗组中男8例,女22例;年龄46~55岁,平均(50.26±1.32)岁;病程40~97 d,平均病程(50.16±5.85)d;病位左肩10例,右肩20例。两组资料在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表2。

1.2诊断标准原发性冻结肩诊断标准[2]:①肩关节疼痛,无明显诱因或天气变化劳及累后诱发。②无明显外伤史及手术治疗史。③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④年龄50岁左右,多为慢性发病。⑤肩关节肌肉萎缩,关节周围压痛。⑥肩关节X线检查正常,关节周围无骨赘。

1.3纳入标准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46~55岁;知情同意,自愿接受相关检查和治疗;治疗前7 d内未服用过镇痛药物。

1.4排除标准肩关节核磁提示肩袖损伤者;肩关节X线示钩状(Ⅲ型)肩峰等。肩关节合并损伤、风湿免疫疾病、感染、肿瘤、结核等;骨折、脱位等肩部周围严重创伤周围及术后导致的继发性肩关节粘连;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并发心、肝、肾、脑血管、造血系统等疾病;妊娠及哺乳期者;年龄<46岁或>55岁;资料不全、未按规定治疗,影响疗效判断者;精神病患者。

1.5治疗方法对照组: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每周1次,6周为1疗程。治疗组:给予筋针治疗,筋针治疗后予带针做肩关节被动及主动运动,疼痛减轻后进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治疗,每周1次,6周为1疗程。

1.5.1筋针疗法取穴:在患肩周围寻找激痛点,然后循经筋循行,寻找筋结感或疼痛减轻点,定为筋穴,大多数分布于天泉、臂臑、臑会、肩髃、肩贞穴附近。操作:用0.40 mm×25 mm筋针(马鞍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次1906001),常規消毒后在上述筋穴进针,沿皮下循筋经走行沿向肩部压痛点透刺,约0.8~1.2寸,嘱患者带针活动肩关节,如屈伸、外展内收、旋转时有疼痛感,则调整针尖方向,直至疼痛减轻。针刺后带针做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内外旋运动(先被动后主动),运动时间30 min,患者自觉肩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1.5.2手法治疗①病人取坐位,术者站于患肩后侧,嘱患者搭患侧手掌于对侧肩膀,术者一手扶住患侧肘关节向上推压,帮助上举,另一手拇指向上剥离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②嘱患者患侧手掌尽量贴于头部枕部区域,术者一手扶住患侧肘关节向头部推压,帮助上举,另一手拇指向上剥离背阔肌、肱三头肌、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随后术者用一手拇指向背侧点按三角肌;③患者稍前倾,术者双手拇指向上、向外推剥大圆肌、小圆肌、冈下肌止点;④术者双手拇指沿患侧肩胛骨内侧缘由里向外、由上到下依次推剥、点按并分离肌组织;⑤术者一手扶住健侧,另一手以第7颈椎棘突为起点向前、向外推剥斜方肌;⑥患侧肩关节被动前屈上举、外展、内外旋锻炼,每次手法治疗控制在15~20 min。

1.6观测指标

1.6.1安全性观察指标①生命体征和体格检查。②评估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客观评价安全性。

1.6.2疗效观察指标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3]: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分别进行评分。VAS评分: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分别进行评分。

1.6.3安全性评价标准Ⅰ级: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Ⅱ级:有轻微不良反应,临床不用处理且不影响临床客观评价,可继续治疗;Ⅲ级:存在不良反应,经临床处理后不影响临床客观评价,可继续治疗;Ⅳ级:不良反应终止试验。

1.7疗效评价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3]:总分100分,疼痛(15分)、肩关节活动范围(60分)、日常活动(30分)以及力量测试(25分)构成,分数越高,显示肩关节功能越佳,100~90分(优)、89~75分(良)、74~51分(可)、≤50分(差)。对两组病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3月、6月分别进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

VAS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分为:0分(优)、1~3分(良)、4~6分(可)、7~10分(差)。

1.8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Statistic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的采用配对样本t经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及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如表3所示,两组治疗结束后疗效分析,经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VAS评分比较如表4所示,两组治疗开始后3月VAS评分与治疗前VAS评分的差值符合正态分布,经配对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Constant评分比较如表5所示,两组在Constant-Murley评分上治疗后3月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表明: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安全性评价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安全性评价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原发性冻结肩以肩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退行性病变、对各种外力承受能力减弱,加之长期姿势不良、活动过度等,导致肩关节慢性损伤而发病。本病属“痹病”“经筋病”范畴,主要因为机体劳损过度、外感风寒湿邪、气血不足导致的局部气血瘀滞[4]。中年后肝肾渐亏,气血渐弱,营卫失调,经筋失养,加之风湿寒邪外侵,导致气血凝滞、脉络不通、阳气不布、经筋挛急而发本病[5]。本病常用的治疗有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局部封闭、针灸推拿、理疗、热敷、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及富血小板血浆等,药物疗法虽可短时期内改善其临床症状,但是对其病程缩短并没有带来明显效果,部分患者停药后出现症状的复发甚至病情加重,且推拿、理疗及热敷疗效缓慢;镜下关节囊松解术、开放性手术治疗费用较高,技术要求高,疗效不确定,术后可能再次粘连,存在麻醉及手术风险等弊端。

经筋包括皮下浅深筋膜,肌腱、肌肉、韧带等,肩关节活动时反复劳损导致肌筋膜肥厚,皮肤与皮下脂肪之间的压力不断增加,挤压和磨损加剧,肌腱、肌筋膜增生、退变,发生慢性炎症,引起患者疼痛及肩关节活动受限,在体表可触及压痛点或条索状结节,相应疼痛点或肌肉的起止点即筋穴。筋针疗法是现代医家结合《灵枢·经筋》理论和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创的一种新型特色针刺疗法,认为经筋病是由于卫气不足,卫气与邪气相结于皮下经筋,腠理开泄,邪气乘虚侵袭而为病[6],因经筋不能运行气血,该病表现为局部疼痛,主要反应点为压痛点、筋结点,治疗时“以痛为输”进行取穴[7]。以劫刺之法浅刺皮下,激发行于脉外的卫气,“燔针劫刺”使卫气熏于肓膜,重新发挥“卫外”之功能,散结柔筋,达到“以知为数”的临床疗效[8]。筋针疗法可改善局部的微循环,减轻肌筋膜间的压力[9]。在准确定位筋穴的基础上,运用筋针联合运动疗法,通过肌肉收缩和放松交替,拉张力筋膜,松弛紧张的肌肉,达到即时止痛效应[10]。筋针疗法浅刺皮下激发卫气,选穴位置多为痛点,或是皮下的条索、筋结等处,通过切、割、削等作用纵行分离粘连的组织,具有一定的靶向性。

“筋滞骨错”理论即强调整体与局部之间存在着辨证统一的关系,又强调动与静有机结合的理论思想。骨、关节、韧带等结构组成人体的静力性系统,骨骼肌为动力性系统,二者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保持协调平衡,通过功能与结构的统筹兼顾,从而恢复关节的正常生理机能[11]。手法治疗通过医者手上的力量施于肩部,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以面带体,对肩关节及其周围经筋進行整体性的治疗,特别是对于肩胛肌群的重视,体现了中医的整体思想,当靶向治疗与整体思想结合在一起时,对于疾病的治疗应当更具有全面性。

肩关节是全身最灵活的关节,有赖于关节周围复杂的静态和动态稳定结构[12]。肩胛骨在肩关节运动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肩关节上举时,伴随着肩胛骨的上旋、外旋和后倾,肩胛骨的最适位置可使肩胛带肌肉处于功能良好的状态[13]。冻结肩发生时,改变了肩胛骨的正常位置,使肱骨头与关节盂的对合关系、角度发生了改变,导致肩袖各肌肉不能处在最适的功能状态并且负担加重,促进其劳损和退变。以此理论为基础,通过手法松解肩袖肌、肱三头肌及背阔肌,使肩胛骨处于良好位置,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在手法治疗的过程中,侧重肩胛骨的处理,在使患肢内收的同时注重肩胛骨的内侧推移,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手法应力更好、更和缓地作用于患肩,以取得更好临床疗效[14]。

此外,原发性冻结肩患者,由于关节粘连及疼痛往往难以配合手法治疗,甚至产生抗拒心理。我们采取“筋针疗法”具有即时镇痛的效果,使患者消除胆怯,在心理上建立治疗信心和治疗的依从性,而且筋针疗法还可以柔筋散结,疏通卫气,卫气运行畅通,重新发挥其“卫外”的功能;再通过独特的手法治疗来增加或恢复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以此达到治愈患者的目的,两种疗法配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疗效满意。

参考文献

[1]史晓东,丛莉莹.手法松解治疗冻结肩10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2,20(11):14-1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9-70.

[3]CONSTANT C R,MURLEY A H.A clinical method of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shoulder[J].Clin Orthop Relat Res,1987(214):160-174.

[4]谭燕泉,高辉.推拿手法结合局部走罐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0例[J].山东医药,2013,53(35):79-80.

[5]祝才银.小针刀松解术加肩关节内注射治疗肩周炎154例[J].中医正骨,2011,23(1):62-64.

[6]刘农虞.经筋与卫气[J].中国针灸,2015,35(2):185-188.

[7]刘农虞.析“以痛为输”[J].针灸临床杂志,2014,30(2):55-57.

[8]刘农虞.“筋针”的作用机制探析[J].中国针灸,2015,35(12):1293-1296.

[9]胡晓妹,伍果美,唐学,等.筋针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7,33(5):100-101.

[10]刘农虞,任天培,向宇.“筋针”对软组织损伤即刻镇痛效果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5,35(9):927-929.

[11]张向东,廉杰,赵启,等.平乐正骨“筋滞骨错”理论的辩证思维[J].中医正骨,2017,29(11):44-45,47.

[12]秦伟凯,张宽,闫安,等.对抗牵引松动联合肩胛骨旋转法治疗冻结肩64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8,26(5):49-51,54.

[13]郭晓程,李典,沈鹏,等.肩胛骨位置改变与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相关性[J].解剖科学进展,2017,23(5):498-501.

[14]刘习群.推肩胛骨加环转松解手法治疗肩周炎4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9(6):60-61.

(收稿日期:2021-07-05编辑:徐雯)

基金项目: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人教发(2017)29号);云南省科技厅-云南中医学院联合专项(2017FF16(-43))。

作者简介:周汝寿(1978-),男,汉族,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骨伤科。E-mail: 176500997@qq.com

通信作者:耿春梅(1981-),女,汉族,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骨质疏松、康复方向。E-mail:187897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