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2022-05-30 22:05牛玉国
婚育与健康 2022年17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成药

牛玉国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在消化内科、肝病科,以及传染病科的收治率相对较高,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所引发,发病较为隐匿,病情相对复杂,临床治疗难度大,预后不佳,极易随着病情发展演变为肝硬化、肝癌等更为严重的病症。在现有中医学文献中并没有关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这一称呼的记载,但是可从其临床表现发现其隶属于“黄疸”“积聚”“臌胀”范畴中,并且经上述病症中医药治疗的效果较好,有着其他治疗方式不可替代的治疗价值。在此背景下,本文结合临床经验,以及查阅相关文献研究,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期间采用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实施综述,以期为临床相关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针灸;中成药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NIU Yuguo

Gansu,Zhangye City, Minl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Zhangye, Gansu 734500, China

【Abstract】The admission rat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is relatively high.It is mainly caused by hepatitis B virus.The incidence is hidden,the condition is relatively complex,the clinical treatment is difficult,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It is very easy to evolve into more serious diseases such as liver cirrhosis and liver canc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dition. There is no record of the term “chronic viral hepatitis B” in the exis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terature,but it can be found from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at it belongs to the category of “jaundice”,“accumulation”and“distention”, and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the above diseases is better,which has irreplaceable therapeutic value of other treatment methods.In this context, combined with clinical experience and consulting relevant literature research,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related medical work.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hronic hepatitis B;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据相关临床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有将近20亿的人曾被乙型肝炎病毒所感染,这其中有近12.00%的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员,每年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转变为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的患者数不胜数,并且有近65万的患者因此而死亡[1]。从我国自身情况出发,目前已有超过7.00%的国人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也就表明有將近2000万的人员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而我国每年因其所致死亡的人数高达30万人,现已成为危及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2]。目前,临床上对该类病症的治疗大多以西药保肝治疗、抗病毒治疗为主,虽然整体效果较好,但是长期服用费用高,且易产生耐药性、远期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随着现代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学者发现中医药在该类患者临床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在修复患者肝脏损伤,以及改善其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避免反复感染概率[4]。为此,本文从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机着手分析,对当前临床中医药治疗该病症的研究进展实施综述,以期为临床相关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1 基于中医角度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机分析

查阅古今中医文献,并未发现关于“慢性乙型肝炎”这一名称的记载,但是通过对该类患者典型症状的查找可发现与“黄疸”“积聚”“臌胀”等病症相似,据此可分析其中医病机有以下几种。

1.1 疫毒

该病症具有一定传染性,著有《温疫论》的明代名医吴有性曾记录:其年疫气盛行,所患者重,最能传染,即童辈皆知其为疫。至于微疫似觉无存,盖毒气所钟有轻重也[5]。

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可发现记录与现今的乙肝特征一致,由此可见慢性乙型肝炎中医一大病机为疫毒之邪。

1.2 湿热

中医著作《丹台玉案·黄疸门》中曾有关于“黄疸”的记载,提出其主要是因湿热所致[6]。同时,相关中医著作中也曾给出“足厥阴肝经之络,令人胁痛……两胁搐急,腰腿疼痛,不能转侧者,湿热郁也。”由此可见胁痛出现的原因是肝经湿热,由此推测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另一病机为湿热。

1.3 正虚

在清代中医学著作《名医方论》中提及“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若中土虚,则木不升而郁。”由此可以推测出,患者先天不足,体质较弱,或者是因为长期生病所致体虚,亦或者因为长期劳累过度,则会导致其脏腑中气血津液大量流失,进而导致阴阳失调,使得邪气等肾虚而入,最终引发黄疸、肝郁等病症[7]。简而言之,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另一病机为正虚。

1.4 肝郁

中医认为肝脏的作用巨大,其主疏泄,而情志对其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在《重辑严氏济生方·胁痛评治》中曾提到“夫胁痛之病……多因疲极、嗔怒、悲哀、烦恼,谋虑,惊扰,致伤肝脏。”由此可见,如果情志不畅经导致肝郁,进而引发胁痛等症状,也就是现今所提及的慢性乙型肝炎[8]。

1.5 瘀血、痰浊

在《丹溪心法》中有记载:“一身气痛,及胁痛,痰夹死血。”其主要是说明痰浊、瘀血会导致肝经脉络受到阻滞,进而引发胁痛等病症,同样也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出现的中医病机之一[9]。

2 中医药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研究分析

查阅当前现有中医学临床资料可知,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机主要有以上几种,同时掌握其病性为本虚标实,据此归纳出当前对其实施临床治疗较为有效的几种中医药疗法。

2.1 辨证论治

中医在对各类疾病实施治疗时主张“辨证论治”,也就是依据病机予以相应治疗,以此达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治疗目的。

比如,曾有研究人员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湿热毒瘀郁夹杂、本虚标实的特点提出治疗方式,认为可通过“清、疏、运、化、补”的方式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并经相应试验证实该种方式可靠、有效[10]。又如,针对“湿热毒邪”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研究人员经大量临床试验研究发现可将治疗重点放在清热利湿上,同时佐以健脾,同样取得了良好成效[11]。

2.2 中成药

在中医与现代医学技术的融合中,中成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采用中成药也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李月丽[12]等研究人员曾针对在常规保肝治疗+α干扰素治疗基础上融入肝爽颗粒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联合肝爽颗粒治疗小组成员的IFN-γ、IL-2水平明显较常规治疗组高,且IL-10、IL-6水平更低,组间对比结果存在差异性(P<0.05)。同时,该研究还指出经治疗3~6个月后,联合肝爽颗粒治疗小组成员的抗-HBc IgM、HbeAg、HBV DNA转阴率明显较常规施治小组高,且TBIL、AST、ALT水平更低一些,相关指标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肝爽颗粒可增强整体疗效,而肝爽颗粒正是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常用的一种中成药,由党参、柴胡等中药材合成。

2.3 中医外治

中医药除了内服外,还有很多外治药物,而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也有很多中医外治效果较好的药物,如下。

2.3.1 中药外洗 对于该种方式,临床中的应用率并不是很高,但现有文献记载中已证实该种方式确有一定效果。薛建华[13]等研究人员就曾对中药外洗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应用效果展开对比分析,所采用的药方为清热化湿方,包含茵陈、苍术、炒白术等多种中药材,要求联合使用小组每天睡前使用该方泡脚,结果显示联合使用小组在前28d的ALT复常率明显较常规施治小组高,且生活质量提高幅度明显,相关指标与常规施治小组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经由该项研究可以得出,在对该类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中药外洗治疗整体效果相对明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2.3.2 穴位贴敷 该种方式主要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敷上中药,通过药物渗透到穴位中起到治疗的作用。朱春丽[14]等研究人员曾进行过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经施治后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小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测定值明显较常规施治小组高,且中医证候积分明显较常规施治小组低,相关指标的组间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由此可见穴位贴敷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具有明确价值。

2.3.3 针灸 针灸属于临床用以治疗各类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也体现了不可忽视的优势。魏建新[15]曾选取其所工作医院患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针对联合针灸施治的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对常规施治小组和联合针灸施治小组患者进行为期4周治疗后,联合施治小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β、白介素-6水平测定值降低幅度较常规施治小组更大,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指标水平测定值更高一些,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改善情况更好一些,所有观察指标的组间对比均存在差异性(P<0.05)。该项研究证实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施治期间采用针灸可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3 结束语

随着现代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采用中医药实施治疗的病症较多,其中就包括慢性乙型肝炎,并且其治疗历史久远,整体效果明显,不管是中药方剂,还是中成药、针灸等方式,都能够有效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其肝功能的恢复,增强其免疫能力。但是,中医学中关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记载并不明确,现在临床相关人员仅依靠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中医病症劃分,进而导致其病机、病位等中医认识难以同意,这一问题的出现极易导致中医药在该病症治疗中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也就需要临床相关人员能够基于当前现有研究,在对中医学理论、实践等充分了解和掌控的前提下,对慢性乙型肝炎与中医药之间的联系进行更深入探究,以此能够使得中医疗法的精髓在其中得到充分发挥,间接性推动我国中医特色疗法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姜付泉,张秋香,孙凤霞,等.黄芪化纤汤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22,17(1):104-107,111.

[2] 张金付.柴胡疏肝散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4):121-123.

[3] 朱琦琦,姚超,徐立新.退高黄汤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血瘀热蕴证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1):2184-2188.

[4] 李腾飞,蒋明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21):206-208.

[5] 张朝臻,林姗姗,萧焕明,等.岭南名医池晓玲慢性乙型肝炎中医慢病管理思想[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8):749-751.

[6] 郑佳连,李偲,王岩,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卢秉久辨治慢性乙型肝炎用药规律[J].山东中医杂志,2021,40(8):828-833.

[7] 詹怀勇,梁平,秦东平.疏肝理气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21,32(13): 1648-1651.

[8] 杨小蓉,卢汉威,秦建川.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与凝血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 31(5):421-423.

[9] 魏雨石,张明香,田霞.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茵芪三黄解毒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42(3):38-41.

[10] 王伟芹,高占华,尹常健,等.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肝纤维化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21,31(2):135-137.

[11] 郑晓婷,梁惠卿,刘垚昱,等. 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J]. 中医外治杂志,2021,30(1):80-82.

[12] 李月丽,席领红.α干扰素联合肝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及对患者T细胞亚群免疫表达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33):134-136.

[13] 薛建华,吴香香,成扬,等.清热化湿方外洗对慢性乙肝生存质量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13(5):699-702.

[14] 朱春丽,黄清华,陈旭丽.穴位贴敷治疗在提高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患者生存质量中的作用[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1):178-179.

[15] 魏建新.柴胡解毒湯联合针灸对慢性乙肝患者炎症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J].哈尔滨医药,2021,41(1):124-126.

猜你喜欢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成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患者常见易患因素分析
两种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治疗失眠常用中成药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