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

2022-05-30 10:48李凡贵
求知导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摘 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支持。文章立足教育现代化的现实背景,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以教学知识点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以动态效果呈现为手段,借助信息技术展现数学内容;以搭建实践平台为途径,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理解记忆;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依托,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

作者简介:李凡贵(1977—),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秀厢小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01年版)》指出,教师应重视在数学课程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开发其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数学资源。信息技术作为强有力的教学工具,教师应将其与数学课程教学相结合,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乐于学习数学。

目前,很多学校均配备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支持,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课堂教学为例,从四个方面提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主要策略。

一、信息技术发展与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所谓信息技术,指的是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使用等功能的技术。从教育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可看作是教育环境或教育手段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教学,促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学者指出,学校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从而较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变革,使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由多要素构成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新形势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课堂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样也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理论和教育教学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学数学教学规律,实现信息技术系统与教学系统各要素融合的信息化教学思想,其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克服过去难以解决的矛盾,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改变,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其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新颖、先进的教育技术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新的生长点提供广阔的展示平台。因此,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思想,优化课堂教学,更新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观念与教学机制的整体改革。融合的核心在于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甚至虚拟现实等多种形式进行课件制作,充实教学形式,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方法更加多样、灵活。具体策略如下。

(一)以教学知识点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再现知识形成的过程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教师以计算机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可以发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和引导过程中的作用。在揭示、展开、阐述、归纳以及总结数学知识点等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具体来说,教师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特点,化静为动,静动结合,使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知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使画面定格、慢放、重复,实现教学内容在展示形式上的增、删、变。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包括知识点揭示、展开、阐述、归纳总结在内的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在知识点揭示环节,除了课堂实物展示,学生还可以在课堂的投影屏幕上看到各种形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直观、多样化的印象。在知识点展开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计算机动画和图形技术,动态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个面,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与棱的关系,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棱与面的关系等,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观认识和理解。在知识点阐述和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长方体、正方体的拆解和拼凑游戏。

再比如,在教授“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给学生做数学实验,让学生主动发现并自主推断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几何画板”的交互性特点,让学生自己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而后在“几何画板”上对三角形进行平移和旋转,发现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可以结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现象大胆推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利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这样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以动态效果呈现为手段,借助信息技術展现数学内容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辅助手段一般以静态形式为主,如展示实物、挂图、模型以及卡片等,很难将事物的变化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传统的静态教学转化为动态的,尤其是在教学几何图形、植树问题、行程问题等内容时,通过信息技术开展更为生动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对事物变化过程产生直观、全面的了解。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这种动态教学方式相当实用。如有数学题目为:一列长为160m的火车,以每秒20m的速度通过一座1400m长的大桥,需要用多少分钟?此时,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动态展示,可以帮助学生简单地分析火车的整个行进过程,让学生在观察中感知、理解和解决问题。

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中的色彩显示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特征。例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图形,随后隐去实物图形的色彩、细节图案,只留下几何图形轮廓,从而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印象,突出图形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用“几何画板”制作一只带有飞舞效果的蝴蝶,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结合蝴蝶的两只翅膀在飞行中不断重合的情形,可以更好地理解轴对称的含义。

(三)以搭建实践平台为途径,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理解记忆

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造成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感到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实践平台,能强化学生对抽象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记忆。多媒体技术能具体展示形象,动静结合,教师恰当地对其加以运用,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解决部分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从而有效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实际的教学实践由于受到空间、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不能顺利呈现教材中的知識,阻碍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而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虚拟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空限制,从而能高效地积累学习经验。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秒、分、时之间的换算关系,这是这节课的难点。针对这一难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比如,教师在多媒体显示屏上展示电子时钟,把时间调至7:00,让时针和分针从这一时刻开始运动。当时针转到8时,按下停止键。这时,教师向学生讲解:在分针行进的过程中,每两个数字之间相隔5分钟,时针从7转到了8,同学们数一数分针一共走了几个空格?这些空格加起来一共是多少分钟?学生答对问题后,教师在电子时钟上用显眼的颜色画上特殊的记号。通过以上演示,学生能够直观、清晰地认识秒、分、时之间的转化规律。

再如,教授“圆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推导过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自己将圆进行分解和组合,自主思考和探讨,不仅能将抽象的推导过程简单、准确地呈现出来,而且能够为学生理解知识提供助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四)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依托,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至关重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是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的有效依托。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对现有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决定教学形式,设计教学内容。在接到学习任务之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协作式或者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主要培养的是学生分析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强调培养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时提取、整合、加工以及再应用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师生可以一起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评价,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教师将数学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可以通过对网络信息环境的利用和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而后想出解决办法,并在这一过程中增进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教师通过营造这种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激发,从而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发现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例如,教师在教授“圆的认识”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展示汽车、火车、自行车以及飞机等交通工具的轮子,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学习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可不可以将飞机、汽车、火车、自行车的轮子换成其他形状呢?”在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之下,学生的探究兴趣得到激发,会积极投入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对圆的认识自然会更加深刻。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更加深入和多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信息技术,能够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借助信息技术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实现数学课堂的有效互动。这一过程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创新了教学形式,能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安长丽.基于小学生认知特点优化数学教学方式的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1):27-28.

陈伴荣.信息化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03.

陆佩香.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J].江苏教育,2007(2):30-33.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分析
论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