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脾益胃温中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分析

2022-05-30 00:37苏安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慢性胃炎

苏安平

【摘要】目的:探究补脾益胃温中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效果。方法:选取甘肃省宁县盘克镇中心卫生院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的116例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82.76%(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分别为(7.23±2.86)分、(3.47±0.56)分,均低于对照组(15.26±2.76)分、(4.62±0.84)分,差异明显(P <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食少、稀溏、胃脘隐痛、食后胀满等症状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补脾益胃温中汤;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

【中图分类号】R573.3 R256.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5-0036-04

慢性胃炎是临床中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近些年,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主要是由于人们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很多人对自身身体健康关注不够,存在暴饮暴食、饮食不洁等相关问题[1-2]。据相关调查显示[3],我国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该病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代谢产物毒素原因导致。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嗳气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还可能诱发肠癌[4]。临床中,对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主要采取西药治疗,但长期使用西药会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近些年,随着中医学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医对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优势得到突出,而通过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避免胃黏膜萎缩[5]。基于此,本研究对11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甘肃省宁县盘克镇中心卫生院2017年9月至2021年9月的116例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

纳入标准:(1)均符合慢性胃炎脾胃虛寒证临床诊断标准;(2)年龄在18~60岁;(3)均对本研究内容知晓,并自愿参加。

排除标准:(1)合并心脑血管疾病;(2)存在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3)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患者;(4)存在恶性肿瘤患者;(5)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给予奥美拉唑胶囊(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108)口服治疗,每天两次,10 mg/次。同时采用阿莫西林(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1020363,规格0.25 g)治疗,每天两次,5mg/次。

观察组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药物进行治疗。该药物成分主要包括茯苓15 g、生姜15 g、山药15 g、小茴香15 g、厚朴10 g、白术10 g、炙甘草15 g、草豆蔻15 g、香附15 g、砂仁15 g、白芍15 g、党参15 g 等。每天1剂,早晚温服。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

(1)显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胃镜检查结果正常;有效为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胃镜检查结果有所好转;无效为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还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况。

(2)记录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食少、稀溏、胃脘隐痛、食后胀满。

(3)主要症状总评分,无为0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4分,重度为6分,计算总评分为0~30分,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症状越轻。

(4)采用胃粘膜活检病理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后病理学检查,异性增生、炎性反应等进行评分。无为0分,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计算总病理评分。

(5)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100分,生活质量越好的患者评分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用 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x(—)± s )表示计量资料,行 t 检验;采用[ n (%)]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当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3。

2.4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4。

2.5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观察组患者食少、稀溏、胃脘隐痛、食后胀满等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5。

3 讨论

慢性胃炎主要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从病理学分析患者胃黏膜会有少量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而引起胃炎的因素很多包括免疫原因、生物原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等[6]。其中,生物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其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免疫因素是由于患者胃体萎缩所导致患者血清中能检测到B细胞抗体;物理因素是由于患者长期饮用浓茶或咖啡,过度食用过冷或过热的粗糙类食物;化学因素是由于长期服用各种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这些药物会抑制胃黏膜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且长期吸烟患者会由于尼古丁影响胃黏膜血液循环,导致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慢性胃炎[7-8]。患者主要症状为食欲减退、上腹隐痛、恶心等。对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在治疗方面需要采取有效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还需要引导患者合理饮食,避免辛辣油腻性食物,对于吸烟患者,要鼓动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方法进行治疗。近些年,受到饮食结构、工作压力等方面的影响,导致慢性胃炎患病率逐年增加,而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如果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会导致出现胃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严重的情况还会引发癌变,威胁患者生命安全[9]。研究表明,对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固本生机、补中益气的效果,同时能够缓解患者胃部的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身体方面造成的伤害。引发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主要原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同时还与其他物理因素、免疫因素有关。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大多数是由于饮食损伤,身体阳气不足、脾胃虚弱等导致。另外,患者还可能存在肾阳不足的情况。

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主要是由于患者饮食不节制或不规律所导致,由于近些年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对于各种美食无法抵抗,长此以往导致素体脾气虚,继而引发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该病主要症状表现为隐隐疼痛,在空腹时疼痛更为严重,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反酸不止和手脚冰凉的症状,而通过采用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调节患者肝胆功能,起到疏肝升阳的效果[10]。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主要表现为胃痛、胃胀,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才会体现相应的症状。该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患者机体功能造成损伤。由于很多患者自我察觉能力较低,往往在发现病情之后,已经呈现出一定的病理症状。在过去临床中对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主要采取西药方法进行治疗,但是这种治疗方法其效果不佳,而且长时间用药还会导致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开始将目光转移至中医理论研究中,通过采用自拟中药汤进行治疗,希望能够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将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归属为“胃脘痛”“痞满”范畴,绝大多数患者是由于暴饮暴食或过度食用辛辣食物所导致,而且该病在发病之后具有难治愈的特点,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会发展为脾胃虚寒,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11-12]。基于对患者病机进行分析,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方法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症。奥美拉唑、阿莫西林是临床中常用的抗幽门杆菌药物。奥美拉唑具有抑制幽门杆菌繁殖的效果,而且能够起到杀菌的作用。阿莫西林是临床中常用的消炎药物,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清除幽门杆菌的消除炎症的效果,但是长期服用可能会引发耐药性和一些不良反应。补脾益胃温中汤药物能够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提高胃黏膜的保护能力。同时还能够调节胃肠黏膜表皮生长因子,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通过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药物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能够降低炎性因子。炎性细胞因子IL-6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加重溃疡。IL-8会增加活性氧代谢物,促进炎症反应。而通过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缓患者机体炎症反应,这对促进患者恢复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116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82.76%(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主要症状总评分、胃黏膜病理学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生命活力、健康状况、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食少、稀溏、胃脘隐痛、食后胀满等症状缓解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针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药物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胃黏膜病理变化,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其主要原因在于补脾益胃温中汤药物中党参能够起到益气健脾的作用,茯苓能够起到健脾和胃的效果,白术能够起到健脾燥湿的作用,山药能够起到补脾养胃的效果,小茴香能够起到理氣温中止痛的作用,厚朴能够发挥下气降噪的作用,砂仁能够温脾化湿,白芍能够缓解疼痛,炙甘草能够调和中药。黄芪能够起到益气固表,党参能够匡扶正气,具有养气补血的作用。诸药联合可以起到很好的消炎杀菌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以改善快速改善患者症状。对于不同病情,采用不同药物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症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医生也可以根据患者病情对药物配方进行加减,实现个性化治疗,这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补脾益胃温中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黎霞,孙振祥,胡玉荃.加用加味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22,45(1):15-17.

[2]  王莹.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4):92-93.

[3] 周永平,翁志鹿,傅军芳.补脾益胃温中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21,28(4):642-643.

[4]  蔡正轩.加味黄芪建中汤结合穴位敷贴辅治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0,36(3):327-328.

[5] 殷文银.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探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8,40(5):62-65.

[6] 赵广桥.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应用加味黄芪建中汤联合西药治疗的疗效观察[J].东方药膳,2021(5):127.

[7]  房莹莹,徐明,马萍.分析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采用自拟中药黄芪建中汤剂的治疗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18):261.

[8]  祁向争,李慧臻,段鑫鑫,等.中医综合疗法对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症状及 SF-36评分的影响[J].中医外治杂志,2019,28(2):28-30.

[9] 赵晓林.自拟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33):144.

[10]  王春华.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慢性胃炎脾胃虚寒证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20):151,153.

[11]  刘洪涛.分析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疗效[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25,27.

[12] 冉龙轩.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患者应用黄芪建中汤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的临床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4):129-130.

(收稿日期:2021-12-12)

猜你喜欢
慢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克拉霉素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理护理在慢性胃炎抑郁症中的作用
慢性胃炎患者的整体护理效果研究
中西药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作用探讨
关于对慢性胃炎的护理的研究
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护理
针灸治疗脾胃虚寒症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