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神竹编展示空间照明艺术研究

2022-05-30 01:57李丹丹周超
艺术科技 2022年15期
关键词:展示空间照明艺术

李丹丹 周超

摘要:青神竹编是四川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四川人民来说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手工技艺。四川青神竹编经历了长时间的沉淀,在发展中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竹艺文化带进展示馆,良好的照明效果能够展现四川青神竹编工艺品的独特魅力。文章探索在光与编织的双重作用下,展示空间照明的艺术设计手法。

关键词:青神竹编;展示空间;照明;艺术

中图分类号:J528.5;J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5-00-03

0 引言

青神竹编不仅体现了四川的地域文化,也是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照明设计对竹编展示空间十分重要,其不仅能凸显竹编的文化意趣,还决定着观众能否感受到展品的艺术特色。现今,青神竹编展示空间照明艺术存在一些问题,合理利用照明艺术展示空间、展品及观众之间的关系,对竹编展示具有重要意义。

1 四川青神竹编概述

1.1 四川青神竹编的发展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但是其起于何时尚无定论。《蚕丛氏的故乡》记载:“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活动。”此时编织的竹器有了用于生活的证明,生活在青神县的民众使用竹编织的簸箕开展养蚕活动。战国时期李冰父子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岷江两岸的石筑堤堡坎就是青神县人民用竹编篓网编成的。在现有的文字记载中,生产、生活型的竹编用具在唐宋时期就已出现。

传说苏轼就读于中岩书院时,曾与青神县的才女王弗产生过感情,因为所在的书院有较多的蚊虫,才女王弗请教篾匠教她竹编技艺,最终编织出宫扇赠给苏轼,用于驱蚊纳凉。这个消息传开之后,篾匠们纷纷开始编宫扇,并称其为“东坡宫扇”,从此青神扇闻名天下。后来,民间竹编工艺品逐渐增多,慢慢形成了竹制品市场。

明代开始,竹编发生了变化,逐渐朝着工艺型编织发展,几何形状的装饰粗线图案开始出现在日常用具上。

清代中期,竹编工艺水平提高。光绪年间,青神竹编宫扇因相当精美,成了朝廷贡品,现沈阳故宫博物院陈列的竹制品就由青神袁氏艺人编织而成。

民国时期,青神的竹编工艺水平进一步提高,扇面上出现了花和字。抗日战争时期,天庙竹编的艾正星艺人,创造性地使用薄而细的竹丝编扇子送给朋友,同时,还能在扇子上编出字样“抗战到底”。来自观金乡的斗笠、产自罗湾乡的凉席、源自天庙乡的特色吨篼围垫,在各府县声名远扬,销路广泛。同时,青神乡的养蚕事业急速发展,带动了晒簟、簸箕等用于养蚕的编织用具的销量,竹编产业发展迅速,竹编器具成为日常用品。

1.2 四川青神竹编工艺品类别

四川青神竹编拥有悠久的历史,青神先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其竹编手法极为精湛。青神人民会采用多样的色彩,创作出具有诗情画意的竹编作品。在编织创作的时候,选材十分重要,当地特产慈竹是青神人民最佳的选择。

四川青神竹编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没有忽略艺术创造。一个完美的作品必然离不开精湛的手工艺和独特的艺术内涵,具有特殊的意义及价值。青神竹编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平面竹编,二是瓷胎竹编,三是立体竹编。

1.2.1 平面竹编

顾名思义,平面竹编是二维作品,主要以花鸟鱼虫、人物、山水等为母题进行创作。手工艺者利用薄薄的篾层创作出形态各异、颜色丰富、样式独特的平面作品。在青神,竹子的自然色彩被称为素色,还可以对竹子进行特殊的染色处理,二者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体验。素色竹编工艺品更加质朴纯粹,保留着自然气息。染色的竹编工艺品,色彩丰富,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表现富丽庄重的作品方面更具优势。

1.2.2 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将瓷器作为编织品的胎底,使竹丝紧紧扣住瓷胎,依据瓷胎而成形,根据胎的形态编织,使竹编与瓷器合二为一,浑然一体,别称“竹丝扣瓷”。瓷胎竹编按照工艺类别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普通常见的编织、采用提花的编织、图案丰富的编织。最后一类编织方法能够在三维作品上创造出精美的图案。

1.2.3 立体竹编

矩形横切面的竹丝是三维竹编创作的基本要素,矩形形态能使竹编工艺品造型更加立体。立体竹编家族庞大,按照造型可以分为篮类、筐类、盆类、帽类、包装盒类、灯罩类、仿生动物类等[1]。

青神竹编工艺品丰富多样,因此需要在照明设计上展现出其优势。

1.3 四川青神竹编的艺术特色

青神竹编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青神人民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仔细观察生活,融合地域文化、民俗特点,不断赋予竹编新的艺术生命,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富有吉祥含义的“百寿有鱼”“松鹤延年”等。作为展品,青神竹编工艺品更应该展现其光彩,不辜负创作者的心血,充分展现创作者的智慧。

2 青神竹编展示空间中的空间照明

2.1 竹编与光在空间中的整体协调

竹编展示空间应注重竹编与照明的相互协调。在现今的展示空间中,照明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环境照明,二是重点照明,三是情景照明。竹編展示空间首先应协调好环境照明。竹编工艺品本身具有纹理美,青神竹编富有韵律秩序,不同纹理排列能够创造出多种多样的作品,带给观者独特的视觉体验[2],再结合自然舒适的竹材色彩,可以达到一定的视觉平衡。

由于编织纹理特殊,竹编与光结合使用涉及光与影的双重作用,需要通过明暗、角度、位置展现物体的艺术造型,体现出物体本身的美感以及内在的精神。在竹编展示空间塑造上,可以将照明灯隐藏在竹编工艺品的侧面,让光线穿过竹编工艺品的缝隙到达地面,从而营造出光影感,使整体环境更加和谐,减少混乱感[3]。青神竹编博物馆(见图1)将竹编与光协调使用,与崇州竹编博物馆(见图2)相比,空间的照明效果更为柔和。同时,这为精美的竹编工艺品在展示馆中的重点展示做了铺垫。

2.2 竹编通过照明在空间中与观众互动

将竹编运用在整体设计中,能使整体展示空间更具设计美感。将竹编与照明效果结合,可以带给观众更強的体验感。

设计师采取空间内照明设计手段的主要目的是为观众服务。展示空间的环境氛围对观众有诸多影响,当其情绪与环境印象产生共鸣时,观众更能够沉浸其中。同时,展品的艺术展现也达到了最佳效果。因此,在光环境设计上需要注意协调观众与竹编展示空间之间的关系。

在竹编展示空间中,光环境构成应避免复杂性,同时要结合竹编工艺品的肌理特质和艺术特性,协调光色与竹编色彩。竹编工艺品因为具有编织特性,会产生透光效果,同时编织具有规律性特征,所以从色调统一的角度来看,在竹编展示空间中创造整体环境氛围时,需要依据环境需求使用主色光,避免环境灯光的混乱,协调其他功能区域的光色差。感染力强的空间氛围,有助于参观者全身心沉浸于展示空间,感受竹编工艺品的编织之美及自然之美。空间中除了强调和谐一致的光色,也要依据展览品的特殊需求,使用富有变化的光色,在统一中寻求不同。这种照明设计有利于观众更迅速地了解展品信息,同时能够有效划分功能分区,合理规划观众的观展路线。要结合色彩心理学暗示空间所传递的信息内容,在博物馆中运用冷白灯光凸显竹编工艺品的自然暖色,传达竹编的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休息空间运用暖光,能让空间显得更舒适和温暖。

3 青神竹编展示空间中的展品照明

3.1 光对竹编展品的还原

在展示空间中,作品展示以重点照明为主要照明方式。通过提高对比度,即提高展品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照度,使展品能在第一时间进入观众的视野。在这个时候,空间中的重点照明聚焦于展品,展品周围的环境则不易被参观者感知。采用这种照明设计,多是为了强调特殊展品,或者丰富空间形态和营造空间氛围。在竹编展示空间中,光的作用至关重要。竹编工艺品形态优美,同时拥有自然的色彩、舒适的触感,但是这些特质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完美呈现。因此在设计展品照明时,第一要务是利用重点照明的方式,还原展品形态和特征,展现展品的自然状态。要展现展品的原真状态,涉及一个重要的概念——光的显色性。光源由光谱组成,光谱的各异组合还原展品色彩的能力不同。在展示竹编工艺品的时候,最好采用显色性大于90的光。决定色彩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光的显色性,二是光的色温。在显色指数一致的时候,色温的不同会使展品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效果。展示竹编工艺品,需要使色温不高于3300K,从而给参观者带来舒适温暖的视觉感受。在照明角度的设计上,要考虑编织品的表面纹理特点,最好采用平行照射的方式,突出作品的凹凸质感。高照度光源适用于竹编这种哑光且色彩较暗的展品。最后,要结合具体展品造型的复杂程度决定灯具的类型。如平面类竹编工艺品,多用一个射灯且其垂直于作品表面,以实现对竹编工艺展品色彩及细节的还原,再现展品的原始状态。

3.2 光与竹编展品的交互

立体竹编的视觉肌理感受较弱,而平面竹编的视觉肌理感更强,因为平面竹编更强调编织出优美的图案,对外在形状要求不高。平面竹编工艺品要使视觉肌理感更强,就要具备光滑的质地和细腻柔滑的手感。四川青神平面竹编工艺品以名画为创作母题,手艺人参照名人名画、优秀的书法作品等编制竹编工艺品陈列在竹艺馆中。远看像是一幅挥毫洒墨的绘画作品,近看竹编纹理细密,可见其技艺高超惊人。照明能够更好地展示竹编工艺品,要体现出青神竹编工艺品的精美,就要使竹编工艺品与光互相“交流”。竹编工艺品种类丰富,照明应突出展示不同种类工艺品主要的形态色彩特征。对待立体类的竹编工艺品,需要依据展品的独特造型,运用灯光展现出其造型特征和立体感。立体感的决定性因素有受光面和背光面,竹编工艺品不同于其他展品,具有特殊的透光性,因此展品在光源下对比度较低。在对竹编工艺品进行照明时,只有亮度合适,才能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充分展现展品的轮廓细节。例如,在青神竹编博物馆中,针对竹包的展示照明,并没有体现出竹包的精美图案,同时照明亮度不够,色温使用不得当(见图3)。而崇州竹编博物馆则对竹编工艺品进行了重点照明,凸显了其独特的造型和图案,并且使用了与产品相契合的柔和色温,带给观者舒适和美的感受(见图4)。

竹编疏密程度的不同,会使竹编工艺品形成不同的虚实感,在合理的照明下,竹编工艺品能够呈现光影交错的效果。根据视觉工作原理,作品的影子是对展品的重现,也就是说,展品的艺术形状和环境光亮程度决定了影子的塑造。光环境明暗对比越强,影子的形态越清晰,则影子越受关注。竹编工艺品十分精致,其影子也会影响展示效果。合理运用照明手法,能对展品进行再塑造。在室内展示空间中,可以将灯具设置在墙顶地三面,丰富装饰层次,同时展现竹编工艺品的美感。光与竹编工艺品只有实现了虚实交互,才能使竹编工艺品展现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空间流动之美。

4 结语

竹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种类多样,要充分展现竹编工艺品的精美,使四川青神竹编能够在展示空间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应当通过照明凸显作品特色,实现光与竹编工艺品的交互,同时配合环境灯光创造出更有感染力的展示空间。照明与竹编展现空间、照明与竹编工艺品相互作用,能使观众沉浸其中,充分感受到竹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黄诗惠.青神竹编技艺的梳理及设计创新[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9.

[2] 尉笑.青神竹编艺术主题博物馆空间的设计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1.

[3] 万洁涛.湘西地区竹艺展示馆室内空间设计[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21.

作者简介:李丹丹(1999—),女,江苏宿迁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周超(1982—),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设计理论及设计教学、建筑及环境设计、陈设设计。

猜你喜欢
展示空间照明艺术
纸的艺术
展示空间设计中的情节策略
浅谈灯光的艺术效果在舞台演出中的运用
浅析轿车照明与信号灯教具的实践
建筑电气照明节能技术的研究
浅谈交互性展示空间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