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FMA评分的影响

2022-05-30 02:55杨容情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综合护理神经功能情绪

杨容情

【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Fugl-Meyer肢体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影响。方法:抽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为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n =37)、观察组(n =3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护理。组间比较其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FMA(上肢、下肢)、功能独立性量表、康复知识认知度、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分值更高,卒中量表、焦虑自评表、抑郁自评表分值更低(P <0.05)。结论: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开展综合护理,对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以及情绪、生活能力、康复知识认知度有积极意义,同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综合护理; FMA;情绪;FIM;神经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5-0103-03

脑梗死为临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发病后需及时展开救治以保障患者生命健康,而脑梗死患者经救治后会出现不同程度运动、语言、吞咽功能障碍,其中以运动功能障碍较为常见,而康复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的术后康复十分关键[1-3]。此次试验即分析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抽取本院收治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遵循数字随机法将其分组为对照组(n =37)、观察组( n =37)。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16例,年龄56~78(65.31±2.23)岁,其中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例数分别为15例、13例、9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患者例数分别为18例、19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22例、15例,年龄54~79(65.25±2.17)岁,其中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例数分别为16例、12例、9例,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患者例数分别为20例、17例。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符合脑梗死疾病诊断标准,且经 CT、超声等检查确诊;(2)影像学检查结果表明责任病灶/病症持续时间>24h;(3)发病至就诊时间低于24 h;(4)合并有运动功能障碍;(5)认知功能正常,可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开展;(6)关于此次试验内容,患者/患者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因脑出血以及非血管性病因所致脑梗死;(2)合并其他神经系统病变,如帕金森、小脑或前庭功能障碍、重症肌无力;(3)于其他脏器功能方面,存在明显异常,如心、肾、肝;(4)合并影响患者步行/平衡/运动功能障碍的其他病变,如外伤、骨关节炎;(5)合并有严重听力障碍、失语、认知功能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为患者提供舒适、整洁、温馨的病房环境,根据患者认知能力为其介绍疾病及康复护理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同时密切关注患者各项体征数据,若患者出现异常需及时反馈医生进行处理。另一方面,指导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待患者体征稳定,辅助患者开展床上肢体伸展运动、下床行走等活动。

观察组行综合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为:(1)组建综合康复护理团队。由护士长、康复医师、责任护士组成此次综合康复护理团队,由该团队开展此次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由护士长组织、康复医师指导,定期开展团队内部培训、考核,培训内容围绕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护理内容展开,同时结合患者反馈不断调整培训内容,以达到不断提升团队成员护理能力的目的。(2)综合评估。掌握本组患者各项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采用Fugl-Meyer 肢体功能量表(FMA)对患者上肢、下肢运动功能作评估,以功能独立性量表(FIM)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评估,以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作评估。结合以上评估结果、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疾病特点、以往康复护理经验,拟定综合康复护理计划,并落实各项康复护理措施。(3)康复认知干预。为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综合康复护理计划、内容、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配合,并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解答,同时告知患者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对疾病康复以及神经、运动功能的改善十分重要,提升患者的重视程度。(4)情绪干预。为避免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因病出现焦躁、不安、恐惧等情绪,进而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需以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患者不良情绪,结合患者 SAS、SDS 评分结果、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心理特点,展开有针对性情绪疏导工作,倾听患者主诉,针对患者的心理顾虑作针对性疏导,引导患者维持乐观、积极心态,同时介绍成功病例以提升患者救治信心,指导患者亲友陪伴、鼓励并辅助展开肢体康复运动,以提升其康复效果。(5)肢体康复运动。①运动康复训练。结合患者具体情况,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以患者耐受为宜,逐渐增加运动量,延长运动时间。施行被动康复运动时,自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施行关节被动运动,防止关节活动受限同时,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后逐渐过渡至床边坐位训练、床边站立运动、扶墙行走等。②康复治疗。展开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仪干预,以刺激存在运动功能障碍的肌肉神经。③穴位按摩。对患者四肢作按摩处理,上肢按摩时,维持患者体位为仰卧位/坐卧位,依次对曲池穴、少海穴、合谷穴作按摩处理;下肢按摩时,依次对外膝眼穴、昆仑穴、照海穴作按摩处理。④生活训练。结合患者康复状况,逐渐引导患者自行展开生活活动,如穿衣、如厕等。

1.3 评价指标

组间对比护理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變化,其中上肢、下肢肢体运动功能以 FMA 量表作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 FIM 量表作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佳,则表现为 FMA(上肢、下肢)、FIM分值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NIHSS 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则表现为NIHSS 分值越高。

组间对比护理前、后情绪、认知度变化,以 SAS、 SDS 量表评估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则表现为 SAS、SDS 分值越高;以问卷对患者认知度进行评估,患者认知度越高,则表现为问卷分值越高。

组间对比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以生活质量评估表(SF-36)做评估,项目内容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环境,各项目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佳。

组间对比护理满意程度,以问卷作评估,项目分值包括宣教、关怀、护理态度、康复指导,各项目分值越高则表明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软件 SPSS 21.0对此次试验涉及项目数据作规范化处理。计数、计量项目数据分别以[ n (%)]、(x(—)± s )表述,组间比较分别行χ2检验、 t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对比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变化

护理后组间比较可知,较对照组,观察组 FMA(上肢、下肢)、FIM 分值更高,NIHSS 分值更低(P<0.05),见表1。

2.2 组间对比护理前、后情绪、认知度变化

护理后,较对照组,观察组 SAS、SDS 分值更低,康复知识认知度分值更高(P<0.05),见表2。

2.3 组间对比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

组间对比生活质量各项目分值可知,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3。

2.4 组间对比护理满意程度

组间对比护理满意度各项目分值可知,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4。

3 讨论

脑梗死亦称之为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因各种因素所致机体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致使机体局部脑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进而导致脑组织缺氧、缺血性坏死。而运动功能障碍为脑梗死救治后常见后遗症,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日常生活[4-6]。而针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对其展开护理干预过程中,需尤其注重康复护理的开展,以促机体神经、运动功能恢复。

常规护理多围绕疾病症状展开,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而用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于康复护理内容方面较为薄弱,且缺乏一定的全面性、综合性,相比之下,综合康复护理有效避免了常规护理弊端,对进一步改善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情绪均有积极意义[7-9]。分析原因可知,综合康复护理作为多系统、综合性的新型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针对患者病情展开全面、综合性康复护理干预[10-12]。由专业护理团队负责护理开展,确保护理质量,对患者作综合评估后结合评估结果、疾病特点、以往护理经验、患者具体情况,拟定康复护理计划,确保护理的可实施性、针对性,并注重运动功能康复[13]。施行具体护理过程中,通过展开康复认知干预、情绪干预以改善患者情绪状态、提升患者康复知识掌握度,以确保患者的积极、正确配合。同时,为改善患者运动、神经功能,展开运动康复训练、康复治疗、穴位按摩以达到刺激效果,行生活训练以提升患者生活能力,进而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综上,综合康复护理用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对改善患者肢体、神经功能有积极意义,同时达到改善患者情绪、生活能力、认知、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罗家敏.脑梗死肢体運动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系统化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1(24):150-152,171.

[2]  童福英.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15):2152-2153.

[3] 何慧芳,韩英,马亚菲,等.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9):3481-3483.

[4]  关玉杰.行为护理干预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2):148-149.

[5]  辛金梅,邱燕华,韦艳丽.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行为护理后的康复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7(10):53.

[6]  陈英华.行为护理应用于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对其康复效果产生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14.

[7] 杨文萍,蒋萍,苗丽竺.行为护理对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2):247.

[8] 梅玫.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中行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0):4310-4311.

[9]  姜冬梅,赵英.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33):281-282.

[10]  刘爱花.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26(4):186-187.

[11]  莫辉燕.行为护理在脑梗死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8,31(21):3293-3294.

[12]  钟欣怡.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9):66-67.

[13]  曹艳文,刘佳,雷瑞玉,等.不同时机的系统化康复训练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1,28(24):256-258.

(收稿日期:2022-01-25)

猜你喜欢
综合护理神经功能情绪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