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干预对Ⅲ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2-05-30 05:59陈宁宁
健康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术后生存质量化疗

陈宁宁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I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94例I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项数值结果更优(P<0.05) 。结论 对I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负性情绪及降低癌症疲乏程度,提升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个体化护理干预;I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生存质量

结肠癌是当代社会最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40~50岁人群。近年来,结肠癌发病率随着人们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1]。由于III期結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治疗周期较长,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加之现今人们对于临床护理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往单纯以“病”为护理中心的常规护理已难以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需要寻求另外一种更具临床针对性与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基于此,个体化护理干预逐渐被临床提出并相继实施,它所倡导的护理措施均以尽量满足患者各项生理、心理需求为护理目的,因而更易被患者及其家属接受,也更容易达到护理目的[2~3]。为进一步明确个体化护理干预在临床的实际应用价值,本次研究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I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中择取94例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的94例I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例。组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对比。见表1。

纳入标准:(1) 所选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III期结肠癌,且均接受肿瘤切除手术及术后辅助化疗;(2) 所选患者均具备基本的自理能力,临床资料均完备;(3) 所选患者及其家属均详知本次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 存在手术或化疗相关禁忌症的患者;(2) 合并存在其他恶性肿瘤、严重躯体器质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或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患者;(3) 合并存在精神障碍、语言沟通障碍、情感表达障碍、认知障碍等疾病的患者;(4) 患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5)治疗依从性极低或主动脱离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定期对患者病房进行环境清理、空气消毒;遵医嘱给予相关化疗药物并在给药时仔细说明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密切关注患者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并在发现异常状况时及时报告主治医师对症处理;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口头上的健康教育,帮助他们了解术后化疗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便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患者提供饮食、生活等方面的基础护理服务。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另外,挑选4名具备5年以上临床护理经验及高度责任心的护理人员共同组成个体化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在查询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依据自身临床护理经验及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家庭状况、体力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等资料制定个体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并在落实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具体的方案内容如下:(1) 建立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在患者入院之初,护理人员便应热情接待并与之进行友好交流,尽量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如依据其个人喜好适度应用绿植、墙贴、书刊、漫画等物装饰病房,以帮助患者尽快消除治疗环境的陌生感与紧张感,并以舒适愉悦状态迎接治疗。(2) 合理应用评估量表。首先,在患者入院后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 [4]及抑郁自评量表(SDS) 以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于存在明显焦虑、抑郁负性情绪的患者应及时了解其负性情绪产生原因,如担忧治疗效果及化疗副作用、害怕死亡等,并以此为依据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鼓励患者勇敢诉说内心疑虑与痛苦并耐心倾听和适时提供合理建议;鼓励患者在身体条件许可状况下,参与自身感兴趣的文娱活动,或是指导其进行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并建立平稳心境;多为患者讲述相关化疗成功案例或邀请治疗效果显著的病友现身说法,以提供患者治疗心得与经验;鼓励家属及亲友多加陪伴安慰患者,多为患者讲述正向积极事件并借助家庭、社会力量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及生活希望。其次,应用应对方式量表(CSQ) [5]以评估患者的应对方法,对于测评结果为不成熟型与混合型的患者可进行重点护理,积极诱导患者掌握正确的疾病应对方式,以使其做到遇事不慌,积极应对。最后,应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 以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SSRS评分分值低于20分说明社会支持程度较低,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通过细致讲述医疗保险报销政策、适度增加家属及亲友的探访次数、寻求社会援助等方式提升患者的社会支持程度,使之获取存在价值并提升治疗希望。(3)多途径实施健康宣教。日常条件许可下,尽量与患者进行友好交流并为其细致讲述结肠癌、手术及化疗相关健康知识,尤其重点告知化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其应对措施,以使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与治疗,健康宣教途径多种多样,如面对面宣教、制定健康宣教手册及床旁温馨提示、粘贴宣传海报和宣传栏、播放宣传视频、召开集体讲座等,注意选择患者心境平和、休息充分时候进行健康宣教,每次宣教时间≤1 h,以免增加患者心理压力。(4) 科学制定饮食方案。依据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治疗需求为其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在遵循“清淡饮食、少量多餐”原则上鼓励患者多摄入高纤维、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易消化食物,避免食用易产气食物,多食用新鲜蔬果和饮水以预防便秘;嘱咐患者于饭后服用化疗药物以降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1) 负性情绪及癌症疲乏程度评分情况。于护理前后进行评分,负性情绪包括焦虑及抑郁两种,分别通过SAS及SDS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值高低对应负性情绪的严重程度的高低;癌症疲乏程度通过癌症疲乏调查量表进行评分,满分10分,分值高低对应癌症疲乏严重程度的高低。(2) 生存质量评分情况。于护理前后分别应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生存质量问卷(QLQ-C30) 进行评分,包括身体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 生活质量6大方面共30个条目;除总体健康/ 生活质量分值为1~7分,其余方面分值为1~4分,分值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关系。(3) 护理满意度。于末次护理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表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内含住院环境、服务态度、业务能力等方面,分值为0~100分,其中65分以下为不满意,66~85分为比较满意,86~100为非常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负性情绪及癌症疲乏程度评分情况

表2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癌症疲乏程度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及癌症疲乏程度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评分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2 生存质量评分情况

表3可见,护理前,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2.3 护理满意度

表4可见,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

3讨论

结肠癌在男女中均有较高的发病率,据相关调查资料可知,在各类恶性肿瘤发生率中,男性结肠癌的发病率排第4位,女性结肠癌的发病率排第3位。另有调查资料证实,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概率约为44.3 %~83.4 %,且患者预后差异相对较大。经临床研究发现,结肠癌的主要致病因素为高脂高热量饮食习惯,其次包括家族遗传、结肠的慢性炎症、结肠息肉等,患者在早期阶段并未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随着病症的逐步进展可引发腹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血便、下肢水肿、贫血、消瘦等临床症状,至疾病晚期阶段还可发生黄疸、腹腔积液等肝、肺转移征象。

近年来,随着持续治疗、带瘤生存、终身随访等临床治疗理念的提出,结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对于I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来说,长期化疗不仅在生理上给患者带去明显痛苦,还会使之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悲观、厌世等负性情绪,若未能及时予以有效纾解,随负性情绪的长期积蓄可致使患者中枢神经过度紧张并提高其对致病因素的敏感程度,从而进一步影响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需要在積极、持续治疗的同时实施全面、优质的护理干预。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后的负性情绪、癌症疲乏程度评分更低,生存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更高,提示个体化护理干预更具临床应用价值,这是因为,该护理模式充分发挥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核心理念,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所实施的各项护理措施更加关注患者生理乃至认知、心理层面的护理需求,先是与病患建立友好沟通关系,在获取患者及其家属信任基础上应用相关科学评估量表来准确掌握患者心理健康程度,从而更加准确性、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总而言之,个体化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III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使之更加积极、乐观地应对治疗,值得推广施行。

参考文献

[1]雷甜利.基于PERMA模式的护理在结肠癌化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1,41(10):60-62.

[2]徐宁.改善结肠癌老年患者术后化疗期癌因性疲乏的干预化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8):286-287.

[3]聂敏,路瑶,李春雨.个体化护理干预对Ⅲ期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6,38(9):1331-1333.

[4]宋丽峰.舒适护理改善结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97):386-387.

[5]张起,路静静.身心康复护理指导对结肠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21):3274-3277.

猜你喜欢
术后生存质量化疗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跟踪导练(二)(3)
四子散热熨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社区在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
浅析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ICU临床体会
延续性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癌性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中医辨证结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胃癌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