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VAS抗肿瘤药物配制中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效果评价

2022-05-30 07:14何梦静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2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效果

何梦静

【关键词】静脉配置中心;抗肿瘤药物;持续质量改进;配制质量;应用效果

恶性肿瘤是现阶段威胁我国人民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类型,从相关数据可以发现,我国的肿瘤发病率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实施肿瘤药物的治疗过程中,化疗和放射治疗等措施具有比较突出的疗效,因此相关措施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PIVAS)是指在高标准的操作环境下,由具有专业素养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对处方进行抗生素、全静脉营养等静脉药物混合调配的药学服务机构[1]。抗肿瘤药物一般在分子、基因水平抑制肿瘤的生长,对药物的含量准确度、精密度、输注方法等要求较高,因此应重视抗肿瘤静脉药物调配过程的合理性,提高配置效率。持续质量改进本是工业常用的管理方法,其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品、过程或体系管理的质量,随着我国医疗领域对持续质量改进认识的深入,临床工作人员开始将该方法整合到医疗实践中,以便更高效且规范地进行抗肿瘤药物配置[2]。本研究旨在探讨PIVAS抗肿瘤药物配制过程中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参与静脉用药调配工作的人员共19人,其中,男性3名,女性16名;年龄21~55(39.06±4.03)岁;岗位:护士4名,药剂师15名;工作年限2~35(18.06±3.04)年。本院肿瘤科护理人员共97名,均为女性,年龄22~45(31.81±4.32)岁。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12月为实施前组组,于2020年1月开始在PIVAS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将该模式在抗肿瘤药物配制质量控制过程中进行实践应用,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作为实施初级阶段组,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作为实施稳定阶段组,各阶段选取40例纳入研究,共120例。

1.2方法

(1)建立质量管理小组。召集护理主任、药剂科主任、优秀护士、药剂师代表,监督并指导我院的用药调配管理实施工作。(2)评价体系的制定。质量管理小组成员通过对当前医院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制定出一套适宜我院的评价体系:①加强人员培训。组织PIVAS全体人员学习《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②落实处方点评过程。先由系统审核药物剂量、溶剂、给药方式等常规方面,再由药剂师进行药物滥用、配伍禁忌等特殊审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督促医生修改,并定期召开会议,报告不合理使用常见科室、药物品种。③把控药品管理规范。对药品库进行定期打扫与整理,严格管控毒性、麻醉、精神等药品。④提升沟通效率。与护士电联及时反馈患者用药及回访状况;医生需在医嘱中标注特殊用药以提高药剂师审方效率。⑤管理与核查。小组定期对药方配置内容匹配度及出错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着重整改易出错药方沟通的内容。⑥改进落实。小组将管理与核查阶段存在问题归纳整理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归入下一循环实施。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三组的相关工作指标,包括审方时间、配置时间、排药时间。(2)比较三组所发现的不合格医嘱情况,不合格医嘱主要包括不合理药量或浓度、配伍禁忌、给药途径错误。(3)比较三组肿瘤用药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情况,让本院肿瘤科97名护理人员填写自编撰的《满意度调查问卷》[3],评价肿瘤用药过程的感受,满分100分,得分≤60分为不满意;得分在≤80分为较满意;得分>80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相关工作指标

与实施前组比较,实施初级阶段组和稳定阶段组的审方时间、配置时间、排药时间均明显缩短,且实施稳定阶段组明显短于初级阶段组(P<0.05),见表1。

2.2药方调配发现不合格医嘱率比较

实施初级阶段组和稳定阶段组的不合格医嘱率为5.00%和2.50%,低于实施前组的22.50%(P<0.05),见表2。

2.3肿瘤用药护理人员满意度

实施初级阶段组和稳定阶段组肿瘤用药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84.54%和93.81%,高于实施前组的73.20%(P<0.05),见表3。

3讨论

PIVAS的意义是提升静脉输液成品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适当的临床静脉用药。PIVAS的设置布局庞大、工作环节繁琐、工作人员密集,但大部分医院针对PIVAS所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职责和标准操作规程不够高效和科学[4]。从实际工作之中来看,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是依托相关药师对药品的有效配制实现,同時该过程中也需要对临床医师的药物配伍进行核查,但由于整体工作内容较多,工作量较为庞大,有可能出现药物配置出现误差的问题[5]。且PIVAS需要对整个医院的抗肿瘤药物进行合理配置,对于整体工作环境及人员的防护状况等要求较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理念之下,往往难以对这一系列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形成系统性的统筹,不利于整体工作质量的全面有效提升。

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质量管理理论,其是依托既往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发展而来,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需要相关单位和人员对整体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划分和界定,并在此前提下对各个具体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管控,从而最终实现促进工作质量有效提升的目的。为了保证质量控制工作开展的有效性,相应工作之中还需要参与方对各个阶段的质量改进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和分析等进行清晰的规划,以便于寻找出工作之中影响质量提升的具体因素,以及针对性计划的最终顺利实施[6]。

本次研究之中我院PIVAS对PDCA措施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首先进行了相关的小组的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建立主要是依托于我院的医务部、药剂科、护理部等部门的人员,通过成立相应小组的方式来系统性地改善工作质量。在完成小组的组建之后,立即开展了对以往PIVAS工作质量不高现象的原因的调查及分析,依托调查分析把握了可能影响现阶段PIVAS工作质量的具体因素[7]。其次,为了促进相关工作质量的提升,对具体的工作方案进行拟定是工作之中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之中质量控制小组提出了采取行政干预、流程优化和强化PIVAS信息支持的方法促进质量提升。完成这一系列计划之后,需要进行具体的实施,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如下几个角度来进行了工作展开:(1)行政干预。对我院现阶段的高危药品储备药在种类和数量方面进行了调整,从而降低在药物配置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的风险事故,保障工作质量;(2)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相关工作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合格,形成更好的护理效果;(3)定期以药师为中心对药方外的药品状况进行检查[8]。在检查制度完善方面,采取了如下的措施:(1)定期对临床科室在静脉药物配置方面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以把握现阶段工作与临床用药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2)对收到的不良事件反馈进行整理,并分析导致相应不良事件发生的药物配置原因;(3)针对肿瘤放化疗药物的配置工作加大和对力度,实际工作之中我院采取了相关药品的100%双核对制度,以降低药物配置不当导致的不良事件。我院的PDCA循环落实过过程之中坚持了以各个循环相互推进,确保PIVAS相关的工作人员得以全面、全员和全程的参与改进的理念贯穿其中,同时也保障了PDCA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交叉,从而实现推进PIVAS工作质量得到持续改善的目的。

持续质量改进专门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制定针对性的指导监督工作,为PIVAS高效且规范地配置抗肿瘤药物制订可行性的措施,包括人员培训、处方点评、药品管理等方面。持续质量改进通过完善审方流程,解决了实施前组普遍存在的配置效率较低、人员与药品管理较混乱的问题,大大提升配置过程的效率和用药合理性[9]。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后初级阶段和稳定阶段组的审方时间、配置时间、排药时间均明显短于实施前组,且发现不合格医嘱率低于实施前组,提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升PIVAS抗肿瘤药物配制效率,提升配制准确度,与马昭朝等[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抗肿瘤药物的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多,用药注意事项也较多,肿瘤用药护理人员是药物治疗的一线实施者,配置药物的质量可以影响护理人员的药物治疗水平,质量控制较差的毒性药物可能会增大护理人员给药过程中的风险,持续质量控制可提升危险药品配置与存放的规范性,有助于护理工作更好开展[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初级阶段组和穩定阶段组肿瘤用药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提示持续质量控制可有效增加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而可达到较好的整体应用效果,与沈妤等[10]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PIVAS抗肿瘤药物配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12-14]。

综上,PIVAS抗肿瘤药物配制过程中,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提升药物配制效率,提升配制准确度,增加抗肿瘤药物的安全性,提高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