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点穴联合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后泌乳的应用效果

2022-05-30 07:48黄丽平陈碧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3期

黄丽平 陈碧玲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点穴联合乳房按摩对促进产后泌乳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产妇产后接受常规产后指导,观察组采取乳房按摩联合手法点穴的干预措施,比较两种方法对产后泌乳时间、泌乳量、乳房胀痛程度以及血清催乳素水平等相关指标产生影响的异同。结果: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比较,观察组(11.17±2.26)h 短于对照组(28.58±2.5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后1 d、产后2 d、产后3 d 的泌乳量较对照组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产妇的乳房胀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乳头皲裂与乳腺炎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手法点穴联合乳房按摩的方式更有利于促进产后早期泌乳,产后泌乳量更多,且可以减轻乳房胀痛程度,能够提升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因此,此种方法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手法点穴;乳房按摩;产后泌乳;乳房充盈;泌乳量;乳房胀痛

【中图分类号】R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3-0153-03

母乳是新生儿最天然、最安全、最值得信赖的食物,因为乳母的温度适宜,并且营养丰富,从成分搭配来看,母乳是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食物,尤其是产油1~2天以内的母乳,其营养成分是最高的。产后1周分泌的初母乳中含有非常丰富的免疫因子和蛋白质,更容易被新生儿吸收,而初母乳可有效提升新生儿免疫力,增强其抵抗力,并为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提供重要保障。同时,产后行母乳喂养可以对产妇产后子宫收缩起到促进性作用,避免发生产妇发生乳腺疾病,减少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从而改善妊娠结局。由于受到产后疼痛和身体疲劳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导致一些产妇无法保障新生儿得到有效吮吸,乳房无法得到有效的刺激,会导致乳汁分泌量减少[1-3]。西医上对于产妇泌乳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若使用药物催乳则会对乳汁的分泌质量产生影响。近年来,中医学理念不断发展,中医促泌乳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乳房按摩、手法点穴是中医上常用的促泌乳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性高等特点,还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缓解乳房胀痛。本次研究选取50例在本院分娩的产妇作为主要对象,将其分组后,分别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指导方式,旨在深入研究手法点穴联合乳房按摩对于促母乳分泌的效果。现在就对护理过程与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2020年1月至2020年8月在本院分娩的产妇共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年龄最大37岁,年龄最小21岁,其平均年龄是(28.51±2.16)岁;其中,初产妇14例(56.0%),经产妇11例(44.0%);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05±1.06)周。观察组:年龄最大38岁,年龄最小22岁,平均年龄是(28.47±2.22)岁;初产妇16例(64.0%),经产妇9例(36.0%);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8.08±1.05)周。通过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产次和平均孕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是具备对照研究可比性的。

纳入标准:(1)研究中纳入的所有产妇均在本院完成分娩,且均为单胎、足月妊娠[4];(2)所有产妇的各项基础资料完整,孕期检查资料均完善;(3)所有产妇均可以配合医护人员正常的沟通交流,认知功能障碍;(4)对于此次研究的目的、过程,所有产妇均明确表示知情的、同意,明确表示是自愿参与到此次研究中,并且在研究开始之前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乳房发育不完全的产妇;(2)既往患有乳腺疾病,或有乳腺疾病手术史;(3)患有产后焦虑或产后抑郁等精神类疾病[5];(4)合并意识障碍、认知障碍或理解障碍。此次研究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道德要求,经由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對照组行常规指导:于产后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向产妇介绍正常的母乳喂养方法,坐姿和怀抱新生儿的方法。在产后让新生儿尽量早吸吮,以刺激乳汁的分泌。实施常规产后乳房护理,清洁乳房后,在哺乳前对乳房进行按揉,以刺激乳房分泌乳汁,进行乳头牵拉练习,以纠正乳头内陷问题,实施早期哺乳指导,用热敷方式缓解胀痛,引导其取舒适、正确卧位,哺乳后挤出少量乳汁,涂抹在乳晕、乳头,以避免乳头皲裂。

观察组除常规护理指导外,还要实施手法点穴联合乳房按摩。其具体方法如下。

(1)操作前准备。营造舒适环境,控制室内温度在合适范围,并播放舒缓音乐,为孕产妇准备好专用的按摩床。

(2)操作方法。指导产妇取仰卧位,暴露乳晕和乳头。在按摩前,护士需将双手清洗干净,并用消毒处理过的毛巾对产妇乳房进行清洁处理,将毛巾用温水浸泡,拧至半干,覆盖乳房,热敷时间为3~5 min,在产妇双乳上涂抹精油2~3 mL,用双手掌面的鱼际肌对乳房壁进行按摩,20 min/次。用中指对膻中穴进行按摩,20次/组,而后以乳头为中心,用拇指和食指按摩天池穴、乳根穴,有节奏地挤压乳头,将多余的乳汁排出。四指并拢,并且从胸壁向乳头方向有节奏、轻缓的拍打,持续时间为3~5 min;用手慢慢托起乳房,轻轻向左右、上下抖动,持续时间为3~5 min;一只手轻轻托起乳房,另一只手用拇指、食指以及中指分别捏压、向外牵拉,每日2次,每次时间在10~20 min。

1.3 观察指标

(1)统计比较两组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并进行组间比较。(2)对两组产妇产后1 d、产后2d、产后3d 的泌乳量进行准确记录,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3)评估乳房胀痛程度,应用视觉模拟量表[6],分值为0~10分,分数高低与乳房胀痛程度呈正比,0分表示无胀痛感,10分表示胀痛感非常明显且严重。(4)采用电话随访方式,追踪出院后乳头皲裂、乳腺炎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 21.0统计学软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 n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比较

比较产后泌乳始动时间,观察组(11.17±2.26)h 明显较对照组(28.58±2.51)h 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73,P=0.000)。

2.2 两组产妇产后1 d、产后2 d、产后3 d的泌乳量比较

观察组产妇产后1 d、产后2d、产后3d 的泌乳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评分比较

乳房胀痛程度评分比较,观察组(2.33±0.16)分低于对照组(4.48±0.2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52,P=0.000)。

2.4 两组产妇乳头皲裂、乳腺炎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母产妇乳头皲裂、乳腺炎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母乳是新生儿最天然、最健康的食物,母乳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和免疫活性物质非常丰富,对于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绝大多数产妇在产后会出现乳汁淤积和泌乳时间延长的情况,而出现上述情况会导致母乳喂养率降低,影响乳汁的分泌量。同时,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短,导致产妇出现乳房胀痛的情况,而乳房胀痛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产妇的疼痛程度,也加重了产妇的心理负担,导致其负面情绪加重,从而影响产妇产后的身体恢复。据研究显示,我国6个月以内婴儿纯母乳喂养率尚未达到50%,母乳缺乏是造成该现象的主导因素。以往临床上主要是在产后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和干预,同时配合使用吸奶器的方式来缓解产妇的临床症状,但此种干预方法并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效果[7-8]。随着人们对于乳房健康关注度的提升和对产后泌乳认知的提升,关于产后促乳汁分泌的方法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中医学理念不断发展,中医促乳汁分泌的方法也得到了广大产妇的接受与认可,且获得了较好的促乳汁分泌效果,对于刚生产的产妇而言,是一种无创、适宜的护理方法,可有效促进乳汁分泌,帮助其减轻乳房胀痛、疏通乳腺,同时还能减少乳头皲裂、乳腺炎等发生,整体效果显著,为提升产妇产后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9-10]。

中医上认为,产妇产后乳汁分泌不足主要是因为气血乏源,分娩导致气血消耗较多所致,肝郁气滞、气血虚弱是导致乳汁分泌不畅、运行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采取中医疗法促进乳汁分泌,主要以活血通络、补血生津为主要原则。通过乳房按摩可以起到通气活血的作用,还可以健脾疏肝,改善机体的血液循环,有利于促进代谢,促进乳汁的分泌,从而改善产妇产后的不良情绪,缓解产妇产后乳房胀痛程度。对产妇进行乳房按摩,能够加快产妇产后疼痛感的消失,让乳房接受刺激,刺激垂体后叶和垂体前叶,增加催乳素的分泌量,从而使乳房变软,让乳汁正常分泌[11]。手法点穴是通过对体液和神经反射的方式,增强宫缩,同时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将手法点穴与乳房按摩两种方式相结合,可以减轻产妇产后乳房的胀痛程度,促进乳房局部血液循环,让产妇的身心处于轻松状态,提高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本次研究选取在本院分娩的产妇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原则将其分组后,对照组均实施常规指导,观察组在常规指导外,还联合使用手法点穴联合乳房按摩。比较常规产后指导与乳房按摩联合手法点穴两种方法的促泌乳效果发现,经乳房按摩联合手法点穴的产妇产后泌乳情况更佳。首先,其可以缩短产妇的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产妇经乳房按摩联合手法点穴干预后其泌乳始动时间为(11.17±2.26)h,这与常规产后指导产妇的(28.58±2.51)h 相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次,观察组产妇在产后1 d、产后2d、产后3d 的泌乳量更多,分别是(36.52±2.08)mL、(114.58±3.26)mL、(148.76±3.02)mL,较对照组的(30.23±2.21)mL、(85.84±3.07)mL、(110.21±3.08)mL 相比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均相对较多;最后,经乳房按摩联合手法点穴的产妇其乳房胀痛程度更轻,乳房胀痛评分是(2.33±0.16)分,与对照组的(4.48±0.27)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产妇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跟踪了解到,观察组乳头皲裂、乳腺炎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预后也相对较好。与丁望阳研究中的相关论点符合[12]。

综上所述,产妇产后行手法点穴联合乳房按摩对于其早期泌乳有促进性作用,可以增加产后乳汁的分泌量,缩短泌乳始动时间,缓解乳房的胀痛程度,优势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娜,梁旭霞,苏勇,等.产前低频脉冲联合手法点穴按摩对初产妇分娩及产后泌乳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9,16(3):80-83,88.

[2] 唐爱萍.早期乳房按摩联合福代斯幸福感训练护理对产妇产后泌乳发动时间及产后抑郁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2):89-91.

[3]李桂娟.产后乳房穴位按摩对减轻乳房胀痛及刺激泌乳的临床效果观察[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6):747-748.

[4]周美兰,李莉,凌笑琼,等.早期乳房按摩护理对产后乳房胀痛及产后泌乳的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4):137-139.

[5] 谢小芳.产前低频脉冲联合手法点穴按摩对初产妇分娩及泌乳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光明中医,2020,35(3):457-459.

[6]陈晓曼.穴位按摩对产后泌乳及产后康复的效果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3):137-139,199.

[7]李蕾,付凌云,张晓毅.产后乳房按摩结合心理弹性支持对剖宫产后泌乳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23):2999-3002.

[8]张翔娣,王春华,孙磊.情绪疏导联合乳房按摩对母婴分室产妇泌乳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36(4):42-45.

[9]丘青,张燕娜,刘惠贤,等.产后不同时机实施乳房按摩联合穴位按摩对初产妇泌乳质量、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全科护理,2019,17(33):4118-4121.

[10]梁秋霞,陈秀绮.专业催乳师引导下专项产后泌乳乳房按摩对剖宫产产妇泌乳量及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19,18(5):31-33.

[11]蒙金梅,葛圆,黄菊萍,等.产前乳房按摩点穴对缩短产程和早泌乳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19):26-28.

[12]丁望阳.不同时间穴位联合乳房按摩对产妇乳汁分泌与母乳喂养的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22):68-71.

(收稿日期:202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