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 CT 在早期肺癌及肺小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及价值

2022-05-30 11:07李绍国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15期
关键词:多排螺旋CT

李绍国

【摘要】目的:针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对其诊断效能展开分析。方法:观察对象为80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确诊),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对患者随机分组,分别为对照组(n =40,常规CT诊断)与观察组(n =40,多排螺旋CT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诊断方式的效能。结果: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诊断符合率,观察组多排螺旋CT 诊断(95.00%)高于对照组常规CT诊断(85.00%)(P <0.05);对照组常规CT诊断操作时间为(24.51±5.15)min,长于观察组的(17.57±3.51)min(P <0.05);观察组多排螺旋CT检查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5.00%(P <0.05);观察组40例患者当中,34例钙化患者,占比85.00%,11例分叶征患者,占比27.50%,9例毛刺征患者,占比22.50%,32例空泡征患者,占比80.00%。结论:针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诊断,较常规CT诊断,其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用时短,图像质量优,诊断效能显著,方案值得推荐。

【关键词】肺小结节;早期肺癌;多排螺旋CT;诊断效能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15-0140-04

肺小结节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它是局部病灶的一种,形状是圆形的或者趋于圆形,经影像学检查,密度增高的阴影是肺小结节的最为典型的影像学表现。肺小结节涵盖两种类型,即多发类型和单发类型两种,并且患肺小结节的患者,往往也会伴随肺不张或胸腔积液等疾病,临床认为,肺小结节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发展成为肺癌,但是这个结论并不具有一定性,但是如果肺小结节的性质是恶性的,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会预示着肺癌的发生和发展[1]。根据国内外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肺癌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往往会采用5年生存率作为评估患者病情发展和预后效果的指标之一。也就是说,肺癌患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十分重要且关键的,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周期以及预后效果有明显的帮助。而早治疗是建立在早诊断的基础之上的,目前临床上对于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评估,主要采用影像学的方式进行,比如CT 是最为常见的,而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排螺旋CT 技术也逐渐的被运用到临床诊断和评估当中,并且效果显著[2]。本次研究重点为诊断方式的选择,将常规 CT 诊断、多排螺旋CT 诊断纳入研究方案中,选取本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80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就其当中的应用价值展开探讨,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内容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观察对象为80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将其按诊断方式分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4~75(57.56±3.44)岁,病程1~19(5.61±1.34)个月;观察组40例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5~75(57.62±3.41)岁,病程1~20(5.69±1.35)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异差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临床表现,如咳嗽、咯血、胸闷等;(2)心脏、肾脏、肝脏等重要器官无重大病变;(3)患者经病理学诊断和评估为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3];(4)患者的病情稳定,且均为住院患者,能够配合本次的研究和分析。

排除标准:(1)陈旧性肺结核者;(2)慢性支气管炎;(3)肺气肿者。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多排螺旋 CT检查;仪器为64排螺旋 CT 检查仪(编号 YZB/JAP1551-2008),由美国 GE 公司出厂。患者在接受检查前,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呼吸进行指导和练习,尤其是屏气练习,在检查的过程当,呼吸要均匀,屏气尽可能减少胸腔的波动,维持稳定、均一的呼吸深度。检查过程当中,将相关参数设定如下,扫描层厚5 mm,重建层厚1.25 mm,床进:30 mm/周,140 Kv、40 mA,患者取仰卧位,将扫描的范围定义在胸廓入口处-肺底部,扫描时,仔细判断肺部结节的位置、大小等指标,并且做好记录,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进行评估,并且由专业的医师团队给出统一的、一致性的诊断和评估。

对照组采用常规 CT 检查:按照常规 CT 检查标准,操作仪器完成检查。

1.3 观察指标

(1)统计常规CT检查与多排螺旋CT检查的符合率,

并作出对比和分析,金标准为病理学诊断结果[4];符合率为各项目检测出来的患者数量除以金标准患者数量的百分比。(2)对比常规 CT 检查与多排螺旋 CT 检查的操作时间。(3)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的图像质量,以优(无任何伪影)、良(少量伪影,不影响结节的观察)、差(有伪影,且影响结节的观察和评估)表示[5]。(4)统计多排螺旋 CT 检查的影像学表现。(5)典型患者案例展示。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2.0软件处理所有患者的数据。计量资料采用( x(—)± s )表示,并以 t 检验进行;计数资料采用[ n (%)]表示,并以χ2检验进行。以 P<0.05即证实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符合率以及操作时间对比

观察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5),见表1。

2.2 图像质量对比

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0%,對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多排螺旋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观察组40例患者当中,出现钙化患者34例,占比85.00%;出现分叶征患者11例,占比27.50%;出现毛刺征患者9例,占比22.50%;出现空泡征患者32例,占比80.00%。

2.4 典型患者案例展示

2.4.1 典型病例1

男,69岁,主诉:发作性胸痛20余天,加重1小时。

病史:20余天前无诱因胸痛不适,阵发性发作,以胸骨后为著,伴心慌、胸闷,症状加重时伴有出汗,劳累后发作持续5~10分钟,休息后缓解。

冠状动脉 CTA 示:左回旋支开口处轻度狭窄(约30%),见图1。

2.4.2 典型病例2

男,53岁,主诉:间断胸痛2~3个月。

病史:2~3个月前开始出现胸痛,以剑突下及心前区为主,呈紧缩样疼痛,多在清晨,活动时及情绪激动后发作,休息或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片”后几分钟可缓解,病程中无大汗淋漓及濒死感。

冠状动脉 CTA 示:右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近段重度狭窄(约80%),中远段轻度狭窄(约30%),见图3。

DSA 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段80%~90%狭窄,中远段30%~40%狭窄,近段植入4.0 mm×33 mm 支架一枚,见图4。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疾病,也是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品质。肺癌的发病率高,致死率也较高。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空气的变化、吸烟喝酒等,均是肺癌发生的高危险因素。临床对于肺癌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也是提升患者生存周期的唯一方式和方法[6]。早期肺癌的患者,症状并不明显,出现的咳嗽、胸闷等症状,也不会直接联系到肺癌的发生,患者会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因此患者不会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进而会对最佳的治疗时机产生影响。故早期肺癌的诊断和评估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课题。

临床上,对于肺部疾病主要采用影像学的诊断和评估的方式,比如 CT 诊断,虽然较为常用,并且操作简单,但是它的临床局限性较大,会受到层厚、扫描速度等众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临床会出现漏诊和误诊,造成严重的后果。常规 CT 扫描,在亚段以下支气管方面具有局限性,也就是说,CT 扫描能够对大支气管有良好的显示,但是细微的变化则无法进行良好的展示[7];而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多排螺旋 CT 技术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8]。

多排螺旋CT 诊断技术扫描技术成熟,对肺部的结节大小、形态、分布等可以进行良好的观察,从而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9];此外,多排螺旋 CT 检查技术的剂量较低,在扫描的过程当中,参数可以不变,并且将管电流水平大大降低,它的X 线辐射剂量更低,从而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减少患者内心的害怕和担心[10]。多层螺旋CT技术还将X射线球管的利用率进行强化和提升,从而大大消除了图像噪声,将图像的质量大大提升[11]。多排螺旋 CT 检查技术比传统的CT 扫描技术存在很多优势:(1)检查速度快。多排螺旋 CT 检查技术的扫描面积大,能够对单独的肺部小结节进行判断和评估,因此整体的检查流程更快[12-13]。(2)能够对肺部的大小、形态等进行清晰的呈现,还包括肺部的内部组织和结构、分布以及边缘情况,图像清晰,能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和参考[14-16]。(3)探测器阵列数更宽阔,涵盖冠状面、矢状面、横断面等多个层面,并且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重建,这样的技术会使得图像更为清晰,更为全面,临床优势更为明显;(4)具有低剂量的特点,多排螺旋 CT 检查技术的辐射剂量使用更低,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更小,也因此,患者更加能够接受多排螺旋 CT 检查技术,使得多排螺旋 CT 检查技术的运用更为广泛[17-20]。

本次研究中,选取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将常规 CT 检查与多排螺旋 CT 检查进行对比和深入分析,从结果当中可以示,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为95.00%,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为85.0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操作时间为(17.57±3.51)min,对照组操作时间为(24.51±5.15)min,观察组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97.50%,对照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8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0例患者当中,出现钙化患者34例,占比85.00%,出现分叶征患者11例,占比27.50%,出现毛刺征患者9例,占比22.50%,出现空泡征患者32例,占比80.00%。这说明,多排螺旋 CT 在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检查当中的符合率更高,图像质量更高,诊断操作的时间更短。

在马英剑的研究中[21],将60例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常规CT 检查(对照组),多排螺旋 CT 检查(观察组),结果显示,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与 CT 扫描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且检查操作时间相比对照组缩短。提示了多排螺旋CT 检查CT 图像质量高,临床误诊、漏诊率低的优势。

综上,针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进行多排螺旋 CT 诊断,较常规 CT 诊断,其诊断符合率高,操作用时短,图像质量优,诊断效能显著,可行性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刘鹏飞.探讨64排螺旋 CT 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7):227-228.

[2]  张孟.双源 CT 低剂量扫描显示肺小结节及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2020,28(3):7-8,17.

[3]  陈淑娇,谢丽萍,陈懿.肺内微小结节 CT 影像征象与病理表现在早期肺癌診断中的临床应用[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0,13(4):521-523.

[4]  朱金德.肺癌患者肺内小结节良恶性的 CT 检测临床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10):119-120.

[5]  Ma L,Wang Y,Guo L,et al.DeveloPing and verifyingautomatic detection of ac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 from multi-slice sPiral CT images based on deeP learning[J].Journal of X-R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0,28(5):1-13.

[6] 张志芳.高分辨率 CT 就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3):55-56,173.

[7]  董志辉.多排螺旋 CT 对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2):81-82.

[8]  李志强.多排螺旋 CT 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3):155-156.

[9] 蔡顺达,吴湘萍.多排螺旋 CT 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 A4):171-172.

[10] 赵焱.多排螺旋 CT 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6):55-56.

[11] 周丹丹,李华侨,任诗君 . 多排螺旋 CT 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2):165-166.

[12] Shen YC,Wang L,Yin XH.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in carotid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 Patients with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J].Chines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Neurology and Neurosurgery,2020,20(10):886-892.

[13] Gou J,Jiang Z,Wang P,et al.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 in lung comPression ratio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contusion comPlicated by Pneumothorax or hydroPneumothorax[J].American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Research,2021,13(4):3004-3009.

[14] 张建生,汪琪,仇爱民 . 探讨血小板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與淋巴细胞比值和肺癌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的相关性 [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3):2-3.

[15] 马瑞,陈佳祺,张婷婷,等 . 静态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对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对比观察及临床毒性研究 [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2):41-42.

[16] 赵丽楠,刘东杰,马成,等 .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EGFR、ALK 和 ROS1 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9):14,16.

[17] Liu D,Zhu S,Liu B,et al.ImProvement of CT Target Scanning Quality for Pulmonary Nodules by PDCA Management Method[J].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2021,2021(6):1-9.

[18] 侯丹玮,陈诗军,周杨,等 .MSCT 对< 2 cm 肺炎性结节和小肺癌的影像特征分析及鉴别诊断价值 [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9):2837-2840.

[19] 王春龙 . 多排螺旋 CT 在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和安全性分析 [J].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1,5(20):177-178.

[20] 王强 .CT 引导下Hookwire穿刺定位在胸腔镜治疗肺部小结节中的应用分析 [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26):52-53.

[21] 马英剑 . 多排螺旋 CT 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作用研究 [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9,20(6):564-566.

(收稿日期:2021-05-11)

猜你喜欢
多排螺旋CT
MSCT和CTPI在外伤性弥漫脑肿胀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多排螺旋CT诊断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多排螺旋CT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诊断价值评价
多排螺旋CT联合肿瘤标志物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
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探讨冠状动脉CTA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多排螺旋CT对宫颈癌影像诊断的价值
基于肋骨骨折的多排螺旋CT诊断优势探析
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