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在老年代谢性疾病脾虚证中的创新康复前景

2022-05-30 11:24徐瑞洋郭海英张传儒
健康之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莱菔子

徐瑞洋 郭海英 张传儒

摘要: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莱菔子对老年代谢性疾病脾虚证的康复疗效,探讨莱菔子在老年代谢性疾病的创新应用前景。方法 以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3个主要观察平台,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主要采用以莱菔子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汤剂及其他剂型施治于患有代谢性疾病脾虚证的老年患者73例,观察对比疗效。结果 临床实效证明,有莱菔子处方对代谢性疾病脾虚证的疗效与无莱菔子的补虚剂比较,通过患者体征及实验室相关检查,前者康复疗效显著较高。结论 莱菔子在老年代谢性疾病脾虚证康复方面有开发前景。

关键词:莱菔子;老年代谢性疾病;脾虚证;创新康复

1背景资料

国家卫健委相关统计(动态)数据,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为2.48亿人,占总人口的17.8%;65岁及以上人口约为1.63亿人,占总人口的11.7%。我国已经逐渐成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成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国家之一。

2目标及主要内容

2.1 目标

老年代谢性疾病往往是慢性病的主要诱因。通过对老年群体健康指标中关键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以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预防。

2.2 主要内容

老年代谢性疾病中常见的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都有可能出现脾虚证的诸多表现,加之老年人往往同时会患有其他系统的病证,从而表现出一体多病的状态。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莱菔子不同剂量、剂型针对单一脾虚证,其他疾病出现的脾虚兼加证都有良好的疗效。莱菔子单用或与某些中草药配合使用,在治疗过程中所呈现的临床症状缓解和各项现代化验检查数据都有相应的改善[1]。通过临床实践,结合普及膳食营养、体育锻炼、定期体检、健康管理、心理健康以及合理用药等知识,探索莱菔子的应用前景,可以为老年人的健康创造条件,为应对老龄化社会贡献力量。

3技术方法与路线

3.1 方法

3.1.1 文献典籍法

以中医药典籍为研究对象,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及互联网等广泛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整体分析研究,进一步挖掘莱菔子与某些中草药配合使用的具体方法。

3.1.2 案例比较法

对跟诊过程中的案例进行持續追踪调查、剖析;比较研究莱菔子与某些中草药在配合使用过程中的疗效与特点,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得出启示,以供借鉴。

3.1.3 统计分析法

统计一年来莱菔子与某些中草药在配合使用的效果和患者支付比重,分析本市居民健康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升的发展空间。

4进渡阶段

4.1 准备阶段(2020年2月)

制定计划方案,完成前期调研资料整理汇总。

4.2 实施阶段(2020年3月~2021年11月)

4.2.1 跟诊(临床观察)/文献典籍研究

2020年初,由于受疫情影响,适当放缓了跟诊(临床观察)工作节奏,增加了线上收集病例和文献典籍研究环节,克服疫情期间的一系列困难,重点对《内经》《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脾胃论》《十四经发挥》《医学入门》《医林改错》等7部典籍进行查阅,采集论据15条,同时采集莱菔子消积导滞作用的案例124条,大体形成了一个研究框架。

4.2.2 跟诊(临床观察)/案例比较分析研究

对上一阶段的7部典籍进行再次查阅,并对上一阶段采集的论据进行拾遗补缺,扩充至30条。同时,利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资源进行跟诊(临床观察),有针对性地研究莱菔子消积导滞作用案例,跟诊大内科收集42个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并注意收集莱菔子在病例中的使用情况。

明确跟诊(临床观察)重点,为案例比较分析研究和莱菔子配伍研究做准备。一是针对研究目标和脾虚证的诸多表现进行临床观察,为后期工作打下基础。在目前跟诊大内科收集的17个病例中,对便秘(气虚证)、胃脘病痛(肝脾气滞证)、胁痛病(肝脾亏虚证)、痹证(风湿证)、月经病(肾虚证)、胸痹病(肺脾湿热证)、瘿病(气滞痰凝证)、瘾疹病(正虚邪实证)、消渴病(气阴两虚证)、痹证(心阳不振证)、眩晕(痰湿阻结证)、心悸病(心脾两虚证)、高血压病(痰滞互结证)、噎膈(气血不足证)等进行用药后临床观察,在医嘱调畅情志、规律作息、清淡饮食的同时,另嘱随诊,为后期工作打下基础。

4.2.3 跟诊(临床观察)/统计分析/视条件进行实验求证

对照7部典籍进行查阅,论证采集的30条论据;采集莱菔子消积导滞作用的案例124条;借助校外资源,收集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地“老年代谢性疾病”35例;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门诊部跟诊大内科收集73个病例,并注意收集莱菔子在病例中的使用情况,形成了完整框架。

通过对上一阶段工作的小结,对下一阶段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拟定方向,对采集的数据进一步整理和提炼。一方面对已有论据先进行梳理,然后进行拾遗补缺;另一方面进行莱菔子与其他药物配伍实验,形成新的论据。

5临床资料

5.1  观察对象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11月在江苏省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南京中医药大学百草堂门诊部患者73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提出的诊断及分类方法,73例患者均符合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合并高脂血症的诊断指标。

5.2 诊断指标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诊断及分类方法是,以清晨空腹血糖(静脉采血)大于7.1 mmol/L,餐后2h>11.1 mmol/L;同时,按照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血脂水平分类标准,总胆固醇(TC)边缘升高≥5.1~6.19mmol/L,明确升高≥6.22 mmol/L,甘油三酯(TG)边缘升高≥1.7~2.25 mool/L,明确升高≥2.26 mmol/L。全过程以循证医学与中医整体辨证相结合,重点观察脾虚证的变化。

5.3 纳入及排除标准

患者纳入标准为:年龄大于60岁,性别不限,配合临证观察。

排除标准为:不能按要求服药,不能按疗程复诊者。

6治疗方法

6.1 常规随机分组

常规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7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20年以上。对照组36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5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20年以上。

两组患者除了糖尿病及脂质代谢失常,没有兼夹其他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心肝肾功能在正常范围,近期内没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及其他细菌及病毒感染。

两组患者均以容易疲劳、懒言、说话声音较低或不难多言、每到冬季较常人怕冷、食后腹部胀闷、便秘或便溏无规律、间歇性肢体麻木,或有虚胖、或有轻度浮肿,舌淡暗有紫气或紫斑,苔薄白或微腻,脉寸关弦尺弱为主要症状。

两组患者在观察期间保持原来的降糖药维持量,对其他降脂、抗凝中成药和西药尽可能减量或者停用。

两组患者按照原来治疗常规控制饮食,均不改变原来的食谱,3个月为一个疗程。

6.2 中药治疗方剂

治疗组中药治疗方剂:炒莱菔子、党参、黄芪、山药、白术、枳壳、芡实、茯苓,根据体质病情轻重,总的用药品种相同,只在用药量的多少方面会有变通。常规水煎,每日一剂,水煎服,上下午各一次,口服150~200ml。

對照组只是方药中不用炒莱菔子,治疗脾虚的中药组方与治疗组相同。

7疗效观察

显效:糖尿病脂质代谢异常按照发病标准,脾虚证以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为依据,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血脂TC下降≥20%或TG≥40%,临床脾虚症状基本消失。对于老年患者,脾虚证涉及全身每一个系统。此次主要观察老年患者的体力、说话的声音、对季节变化的适应能力、大便能否非便秘亦非溏泻、肢体行动自如、没有明显浮肿体征、舌质及舌下静脉紫暗程度能有改善、脉无论是小弦或者濡缓但心脏功能正常,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有效:根据检测指标,血糖血脂控制满意,但脾虚症状只有部分改善。

无效:脾虚症状无改善。

8治疗结果

治疗组37例,显效19例,占51.35%;有效15例,占40.54%;无效3例,占8.11%;总有效率为91.89%。对照组36例,显效13例,占36.11%;有效14例,占38.89%;无效9例,占25%;总有效率为75%。

通过对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间的疗效差异显著。

9讨论

经过长期实践和观察,发现气阴两虚、热郁痰瘀是2型糖尿病(NIDDM)合并高脂血症的病机重点;而患者如果出现脾虚证,能得到及时适当纠正,对于稳定疗效和改善生活质量作用很大。

在本课题开展前,已对莱菔子进行了五十余年的观察,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并证明,莱菔子(炒熟)与补脾药配合,能够提高补脾药的功效,并且在消胀、化滞等方面,体现出更好的疗效。

在临床观察中发现,现代医学对莱菔子的运用,与古籍中的介绍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恰恰是守正创新的空间。通过临床观察,可以得出结论:对于体虚的患者,参芪类补益药和炒莱菔子配合使用,其补益的效果更好。而对于古代文献中有关老年代谢性疾病的论述,均能创造开拓思维的条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炒莱菔子药性平和,气味不算峻猛。尽管脾虚有便秘和便溏的不同,但是炒莱菔子在配方应用中用之得当,补脾助运,通补结合,利多弊少。总之,莱菔子资源充足,推广应用价值颇高。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72-273

猜你喜欢
莱菔子
莱菔子热奄包外敷神阙穴联合按摩疗法治疗胃肠胀气的临床观察
中药莱菔子治疗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莱菔子的新用途
何晓晖应用莱菔子治疗脾胃病经验
人参与莱菔子配伍研究
治排尿功能障碍
治咳嗽痰喘
莱菔子的鉴别与炮制
莱菔子抗高血压有效部位筛选实验研究
莱菔子饮片中萝卜苷测定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