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TE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

2022-05-30 11:24王秀
健康之家 2022年12期
关键词:循证

王秀

摘要:目的 观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骨科患者80例,根据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VTE预防循证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准确率、发病率,以及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结果 观察组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和准确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T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腘静脉、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预防循证护理方案为VTE的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有助于规范临床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VTE症;循证;护理方案;骨科住院患者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其中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为常见。VTE的主要因素与静脉血回流、血液高凝状态、内膜损伤等危险因素密切相关。美国每年有63~70万例静脉血栓发生,其中约15万例患者死于该病。以往我国VTE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调查更全面、人口老龄化加剧等因素影响,病例上报人数不断增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骨科患者,由于肢体长期固定,血液循环不畅,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因此,应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此类危险事件的发生。临床研究表明,准确评估和早期预防对减少VTE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案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本研究基于循证构建VTE预防护理方案,并监测其在骨科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2019年3月~2020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骨科住院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23.5)岁。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19~65岁,平均(42±23)岁。两组资料经对比提示P>0.05,可分组比较。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1)骨科关节、脊柱等大手术患者,术后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为中危及以上的患者,且下肢深静脉通畅,无血栓;(2)神志清楚,可以配合护理操作;(3)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根据出血风险评估表评估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2)对肝素过敏。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普及VTE的原因及风险、筛查前有效预防措施、主要治疗措施及筛查后预防措施,并注意患者的康复训练,住院指导患者的饮食和生活。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VTE预防循证护理方案。组织循证护理小组,实施前对组内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者才可以参与护理操作。(1)科室成立循证护理实践小组,该小组的所有成员均有接受过循证护理培训的专业医生以及护理人员组成,且均具备多年工作经验。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深静脉危险因素评估,在按照科室制定的健康教育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性化要求选择适合患者的循证护理实践模式实施教育。(2)提出循证问题:查阅有关文献,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及在按照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宣教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患者对有关静脉栓塞症知识存在不足,及住院期间治疗的依从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本小组成员围绕以上问题展开循证进行健康教育。(3)寻找证据支持:专业小组在数据库中通过关键词查有关静脉血栓健康教育的文献,加以分析评价,寻找最佳的证据与临床知識、经验、患者的需求综合制定出针对相应患者的护理解决方案。(4)风险评估:根据Caprini血栓形成风险评估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以评估VTE的风险。其中,低风险的中危患者推荐药物预防或机械预防,高危患者推荐药物联合机械预防。住院期间每48h评估一次患者的血栓形成风险,并接受超声检查。(5)预防内容:在入院初期,通过口头教育或健康手册对患者进行教育,普及VTE评估和出血评估的重要性,介绍VTE的症状和体征,提高患者认识。另外,鼓励近期卧床休养的患者进行下肢锻炼,比如脚趾、脚踝、小腿三头肌和股四头肌的锻炼,每天训练5组,每组15次,根据自身耐受的范围内进行调整。在活动间隔期,配合机械以及人工辅助帮助患者进行足部内、外翻和旋转运动,同时加强踝关节背屈运动,每次训练时间在5min左右。同时,可以使用科室的气波压力治疗仪和联合训练板,治疗仪可以持续压迫患者下肢,而训练板可以让患者对患肢进行独立的屈伸运动,以刺激静脉血液流向患者的下肢。必要时可使用抗血栓袜进行预防。(6)病情观察:责任护士每天观察测量患者下肢肿胀情况,固定时间、固定位置、固定条测量髌骨下缘10cm。若两侧小腿周长差>2cm,或同侧肢体生长>2cm,则放置护理单观察深静脉血栓形成并测量皮温,并向主治医生报告。建议使用彩色多普勒血管造影以尽快排除和检测VTE。

1.3 观察指标

血栓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收集并记录患者住院、术后的情况。入院24h内和术后6h内达到及时评价,就可以判断为及时,反之则不及时。

计算血栓形成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公式:评估患者血栓形成风险及时/准确的次数与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栓风险评估的次数之比。

发生率:详细记录两组住院期间VTE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发生率的差异。

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在我院血管超声下测量下肢静脉的血流速度,包括腘静脉和股静脉,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统计数据的显示采用百分比和卡方检验。计量数据的测量显示采用(±s)和t检验,数据结果为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及时率及准确率情况

对照组血栓形成风险评估及时率为30例(75.0%),观察组37例(9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及术后血栓风险评估的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1 对比两组患者VTE发病率

对照组住院期间发生VTE7例,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住院期间发生VTE1例,发生率为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干预前,两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VTE的發生通常无明显体征,但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如何有效减少VTE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防措施。

目前,临床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侧重于预防性健康教育,相关预防措施的实施缺乏科学指导,导致临床干预效果不理想。如何对患者血栓风险进行准确、及时的评估,是实施预防的先决条件。护士对血栓风险评估的认识程度对于血栓风险的评估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采用的VTE预防循证护理方案是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该方案首先对患者的血栓风险进行评估。该评估方法提高了评估的准确性,为完善VTE患者的预防措施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护士参与血栓风险评估和VTE防治护理措施记录单的运用,提高了评估的及时率。同时,医护共同评估加强了医护的沟通与协作,有利提高正确率;VTE护理预防方案的应用,明确了护士在血栓风险评估中的责任和作用,使得护士对血栓风险评估更加及时和准确,协同医生做好各种预防措施的实施和健康教育。此外,参照Caprini血栓形成风险评估表,将患者分为中危患者和高危患者。根据患者病情,通过干预指导,将药物预防与机械预防充分结合,有效预防VTE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证实,观察组VTE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护理常规对照组(17.5%)的临床结果基本一致。这充分证实了VTE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在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方面的优势。同时,VTE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对于患者下肢功能的训练也极为重视,更大程度地恢复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为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研究结果证实,干预后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同时,由于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体温和肤色,因此对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早期干预,除密切监测患者以发现异常情况外,还应当进行健康教育、抗凝药物使用管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等。本次研究,更加注重转化应用给系统、护士和患者带来的变革,从而规范VTE预防护理的行为,降低护士风险评估的错误率,从而有效预防VTE的发生。

综上所述,VTE预防循证护理方案预防骨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能有效改善患者下肢血液循环,降低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王金萍,植艳茹,等.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循证护理方案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1,38(1):57-60.

猜你喜欢
循证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稿约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循证管理在医院手术感染控制和护理中的应用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循证护理在ICU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中医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循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