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多样化与文明

2022-05-30 10:48端木东舸
北京纪事 2022年10期
关键词:爹妈儿女养老

端木东舸

2006年的时候到德国学习,为了每天上课方便,免去远道奔波之苦,暂时住在了波恩市郊的一处公寓里。那里是一家“妇女救助与养老”机构经营的房产,所以有一段时间,就和住在隔壁楼里的老人们成了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比邻。每见到护工领着一众大爷大妈在庭院里晒太阳,倒也羡慕过那种惬意安然的老年生活。

对于德国人甚至是几乎所有外国人而言,在风烛残年之际,可以住进养老院享受有人照顾的生活,真真算是一个很不错的结局。这和我们国内的状况确实大相径庭,由于固有的文化差异,这样的操作绝对让大多数国人难以接受。

还不用说文化根源从来不同的欧美国家,就连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日韩,如果哪家儿女负责了父母的养老工作,恐怕都会被人看作是一朵不小的奇葩。

先拿日本来讲,日本人看上去都是很规矩很懂礼貌的,但那很多只是表面文章,实质上他们大多在骨子里有很强烈的自我感和自卑感。在对于儿女尽孝帮助父母养老这件事情上,也是同他们的彬彬有礼背道而驰。

2019年夏天去日本,住在朋友家,隔壁是一对七十左右年纪的老夫妻。朋友特意让我带了一些北京的点心过去,说是要送给这两个邻居,因为人家过年的时候送来过两瓶很不错的酒。

和朋友一起把点心送给两个老人的时候,真是像电视里演得那样,一个劲儿地鞠躬致谢。紧跟着就又送了一瓶好酒和一盒生巧回来,整得像是谁也别欠谁的一样。

但总算是彼此认识了,平日里出门也会打个招呼。一天下午从外面购物归来,老太太正在屋外的空场上收拾东西,见了面就随便聊了几句,朋友作翻译。无意间我问了老太太一句,儿女怎么没在身边?朋友马上用中文提醒我,这个不用问,没意义,自从做了邻居两三年了,他家的儿女我只见过一次。

日本的子女,没有赡养父母的传统。日本的孩子成年以后,和家里关系不是很好的那些,可以直接打包行李走人,自此以后跟家里再没有半毛钱关系。至于父母的生老病死,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不用操心。

就算和家里关系不错,那在长大了之后,孩子也是一年到头看不见人。尤其是儿女独立以后,和父母之间的经济关系是绝对断绝的,不存在父母接济一下孩子或者是孩子赡养父母的事情。

反观我们自己,在亲情这一方面,确实比其他国家和民族做得要好许多,最起码人老了,还有儿女可以指望,心里多少还算踏实。可是那种生活真的就是每一个老年人想得到的吗?我觉得也不尽然。

中国的老人们秉承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一辈子辛苦惯了,即便腿脚不利索了也是闲不下来。儿女同父母分居而住的暂且不论,就算是那些和爹妈住在一起的,有几个不是在享受那对不用花钱的“保姆”提供的服务呢?更别说把自己的下一代扔到老人手里,让爹妈带完儿女带孙子的事情了。

楼上的一个大妈病了,住了不少时间的医院才完全恢复。那天晚上遛弯遇见,询问了一下情况,坐在楼前的藤架下聊了几句。当时另一个大妈问她,身体不好就别帮着带孩子了,清闲点不好吗?可病愈不久的那个大妈却说:“孩子忙,这小孙子他们没时间带着,我不管谁管啊!”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对于儿女的事情,永远像是不知道累一样,活生生撕裂了属于自己的“养老”标签,在疯魔玩命的道路上义无反顾。

如此来讲,我倒是更赞成欧美日韩那样的父母,孩子的事情不再操心,因为他们已经是成年人,有自己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爹妈,不能一直帮衬他们到闭眼那天。我很赞成父母去做个真正的“甩手掌柜的”,操劳一辈子该歇歇了。别把本该清闲的养老年华过成了又一个拼搏的“青春”。作为子女,该孝敬就去孝敬,该关心就去关心,只是别再参与到他们的生活决定当中,别再给爹妈添麻烦就好。

而且作为父母,也实在没有必要和孩子住在一起或者每天都要见个面才算踏实。自己基本都有能够支撑开销用度的退休金,儿女争气的还会再补贴一些生活费,完全可以用这些钱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由自在,开心快乐,那才是真正的“养”老,而不是拧巴着委曲求全。

因为生活时代的改变,我们不可能要求生活状态始终固定在一个点上不会更迭。

就在十多年前,我们还抱着那份传统观念:只有老无所养的人们,才会在不得已的情境下选择住进养老机构,家里放着儿女不为爹娘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实在是对不起老人抚育多年的含辛茹苦。但凡谁家的老人住进了养老院,不论是不是他们愿意,反正众多指责都会落在儿女的身上。很多人会在背地里议论,然后捎带着问一句:孩子要是孝顺,能让老家儿去养老院?

在中华民族自古延续下来的思想意识流中,儒家思想一直居于主要地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更是“孝”字当头。而且“二十四孝”的故事,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从孩子时期就已经烂熟于胸。

这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样理念的熏陶下,中国人才具备了“养儿防老”的意识。在同一屋檐下,一家人从老到小,安居乐业,其乐融融。最起码这曾是每一个普通中国家庭的不二追求。

但是对于老人选择如何度过晚年,那是他们的权利,做儿女的要真是孝子贤孙,就别跟着掺和做决定,尊重他们就好。隔壁住着一个八十多岁的老奶奶,做街坊已经二十来年,从来都是自己一个人。据我了解,她的子女是孝顺的,经常会带着吃的用的来看望老人。儿子也想把老妈接走方便照顾,而老奶奶却屡次拒绝,唯一理由就是自己住着,活得自在。倒也是的,人家每天早起去公园遛弯,中午回来做饭吃饭,午睡后会有三个固定的老姐们儿到家里打麻将,输赢无妨,纯为娱乐。到现在,身板硬朗,头脑清醒,说起话来条理清晰,按人家自己话说:“孩子自己过自己的,我不掺和,我这么活着自在。”

中国的老年阶层,开始逐渐认可了更多的生活方式。他们最初接受了儿女分家而居,然后又慢慢适应了只有自己的自在日常。而后,自主养老、旅行养老、集体养老、社区养老、基地养老、招租养老层出不穷,无非就是老年人想要在有生之年,真正为自己活一次罢了。

守旧的人会说这是优良传统的退化,那纯属无稽之談。这其实是一种进步,社会的养老机制进步了,人们的养老意识也随之进步了。这就是文明进步的必然。是老人们想开了,不再为家庭这一传统单位所桎梏,而是凭借自己的力量来追寻更加自在的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支持呢?

猜你喜欢
爹妈儿女养老
带上爹妈来北京
天山儿女
江湖儿女
养生不是养老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