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糖尿病的治疗指南

2022-05-30 10:48宁冬平
健康之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酮症胰岛素小儿

宁冬平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被称为“富贵病”的糖尿病的魔爪也从中老年人身上慢慢伸向了孩子。近几年来,我国小儿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天真无邪的孩子也有了“甜蜜”的烦恼,它对孩子的健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必须要高度重视。那么,小儿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呢?

小儿糖尿病的简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9年糖尿病分型,小儿糖尿病主要包括4种类型:1型糖尿病。这是因为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因绝对缺乏胰岛素而造成血糖升高,大部分小儿糖尿病患者都属于此种类型;2型糖尿病。这部分患者体型较为肥胖,对胰岛素的利用出现障碍从而造成血糖升高;混合型糖尿病。包括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通常15岁以上起病,儿童少见)和酮症倾向性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包括单基因糖尿病,所致的新生儿糖尿病、继发于感染、胰腺外分泌疾病、其他内分泌疾病以及药物或化学因素等所致的继发性糖尿病。

小儿糖尿病如果控制不佳,可能会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急性的高血糖会引发酮症酸中毒等,对患儿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如果患儿是慢性长期的高血糖,有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失明、心脑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等。因此一旦确诊小儿糖尿病,一定要及时治疗。

小儿糖尿病的病因

小儿糖尿病属于遗传异质性疾病,主要由遗传、环境、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等因素造成的。

小儿糖尿病的症状

小儿糖尿病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食、多饮、体重减轻。此外,有些患儿出现视力变差、精神萎靡,尿路反复出现感染等症状;急性并发症常见有酮症酸中毒,可出现腹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等现象,甚至发生昏迷,患儿呼气中有烂苹果味。

小儿糖尿病的治疗

在小儿糖尿病的治疗上,需要“五驾马车并驾齐驱”,这“五驾”马车指的是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

药物治疗

胰岛素治疗 小儿糖尿病患者大都属于1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患儿体内绝对缺乏胰岛素,需使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来进行替代治疗。初发的1型糖尿病患儿应该尽快启动胰岛素治疗方案。

胰岛素治疗的初始剂量一般为0.5~1.0 U/(kgd)。常用的治疗方案有3种。方案一是在三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在睡觉前注射长效胰岛素。一般来说,餐前注射的总量占全天总注射量的70%,睡前注射的量相当于全天量的30%。这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案,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方案二是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可模拟机体分泌胰岛素,控糖效果好,但费用较高。方案三是使用预混胰岛素,在患儿早餐和晚餐前注射胰岛素,与方案一相比可以减少注射次数,但效果不如方案一。

另外,胰岛素的使用量要根据患儿的活动量、进餐等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在调整后注意监测血糖,根据结果微调。若患儿出现发热、腹泻、合并感染等情况时,易出现血糖波动,要及时就医,按照医嘱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急重症的发生。

口服药物 有的患儿可以通过口服药物来控制血糖,由于患儿的糖尿病类型不同,一般使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目前,2型糖尿病的患儿治疗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是二甲双胍,美国糖尿病学会批准二甲双胍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儿。二甲双胍可增加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不增加体重,可降低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很少出现低血糖风险,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功能紊乱,但有严重感染、心肺功能不全或肝肾功能异常者禁用。

饮食治疗

小儿糖尿病患者平常要避免进食巧克力、蛋糕、甜点、饮料、糖果等高热量、高糖的食物。0~12岁患儿全天摄入的总热卡为1000+年龄×(100~70);12岁后每年增加200 kcal。全天总热量可以1/5、2/5、2/5或1/3、1/3、1/3的比例分配到一日早餐、中餐和晚餐中,每餐可预留15~20 g的食物作为餐后小点心。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尽量选择升糖指数低的食物,减少餐后血糖波动。蛋白质占10%~15%,应选择动物蛋白等优质蛋白。脂肪占比25%~30%,主要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较丰富的植物油。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每天摄入的食物应多样化,保证维生素、微量元素及膳食纤维的充分摄入。

运动治疗

运动要注意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每天至少进行30 min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可选择爬楼梯、步行、慢跑、踢毽子、游泳、跳绳、骑自行车、做广播体操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至少持续20 min,运动应在餐后1.5 h进行,运动前后应进行5~10 min的热身运动。

为了防止血糖水平出现大幅波动,患儿不宜做激烈运动。当患儿血糖水平较高控制不佳或者有酮症酸中毒、发热、感染等症状时,需暂停运动,建议卧床休息。1型糖尿病患儿血糖稳定,控制在<11.1 mmol/L时,可以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体育锻炼。

血糖监测

日常监测血糖包括8个时间点,即一日三餐的餐前、餐后2 h、睡前和凌晨,具体的监测频率要根据患儿的病情来定。患儿初发疾病或者病情非常不稳定时,一天可以测血糖水平6~10次;当病情稳定后可以慢慢减少监测的次数。糖化血红蛋白HbA1c建议每3个月监测1次,正常应<6%,理想状态控制在7.5%以下。另外,为了防止出现并发症并做好预防,小儿糖尿病患者每年最好监测肾功能和尿微量白蛋白1~2次,还要注意检查眼底。

糖尿病教育

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孩子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接受病情。父母要为孩子普及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正确地认识自己,让他们学会配合治疗。第二步就是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父母要相亲相爱,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要充分的信任和尊重,从而让孩子在治疗上更加积极。第三步要多鼓励患儿参加活动,通过活动让其心情更愉悦,消除生病所致的自卑感;家长也可以带着孩子多旅游,多读书,开阔孩子的视野,和大自然接触,在书籍中汲取营养,忘掉疾病,保持好心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疾病,但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可以控制好血糖水平;但如果治疗不当,则可能引发各种并发症,损害患儿健康。因此,当患儿有糖尿病的发病症状表现,家长要及时带领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

猜你喜欢
酮症胰岛素小儿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观察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