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健康膳食模式”被推崇

2022-05-30 10:48刘敏程守勤杨璞
健康之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分餐淮扬菜公筷

刘敏 程守勤 杨璞

近日,被誉为中国人“吃饭指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时隔6年后再次更新,并首次提出了“东方健康膳食模式”——以浙江、上海、江苏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膳食,被认为是健康的中国饮食模式的代表性膳食模式。听听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们怎么说。

六条“核心推荐”改为八条“膳食准则”

据悉,2016版膳食指南“六条核心推荐”升级为2022版“八条膳食准则”,新版膳食指南提炼出来平衡膳食八准则: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金晖介绍,新版指南中“推荐”到“准则”,力度加强了,膳食指南的可信度更高,每一条的推荐更加细化。比对上一版,“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公筷分餐,杜绝浪费”为新增内容。“会烹会选,会看标签”更加强调要认识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对于预包装食品,要会读营养标签。营养标签可以让你买到更有价值的食物。“公筷分餐,杜绝浪费”则是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覆盖范围更广,对“老老人”私人订制指南

金晖介绍,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覆盖人群更广,包含2岁以上大众膳食指南,以及9个特定人群指南。其中,专门针对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增加了专门的指南,对于“老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预防营养不良和衰弱。老年人自身和家属要注意定期称体重,如果BMI<20,则需要找营养专业人士和医生评估营养状态,及时发现有无营养不足的问题。

首次提出“东方健康膳食模式”

大家耳熟能详的地中海膳食模式、美国DASH膳食模式等,不太适合中国推广,因为可实行性很低,也不符合国人的饮食习惯。为此,2022版膳食指南首次提出“东方膳食模式”。

江浙沪为代表的饮食模式,主要特点是口味相对清淡、食物多样、蔬菜水果豆制品丰富、鱼虾等水产类多。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杨晓辉主任介绍说,以江苏的淮扬菜为例,其十分讲究刀工,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本味呈现,所以厚重的调料用得比较少。此外,以汤为重,蒸煮较多,更多地保留了营养成分。又因为淮扬菜大众都能接受,所以国宴菜也多以淮扬菜为主。

新膳食指南还对“多吃”“少吃”“适量”“控制”“限制”等有了定性描述,对“高盐”“高油”“高糖”“含有”“富含”“低盐”“低油”“瘦肉”等进行了定量描述,有利于大众更直观地理解和运用。

对此,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杨晓辉主任介绍说,除了定量定性,还要定时定率。中医认为“先饥而食,食勿令饱;先渴而饮,饮勿令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这句话出自元代著名食疗保健专家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意思是说,不要等到很饿的时候再去吃饭,不要等到很渴的时候才去喝水。这是因为,“极饥而食且过饱,结积聚。极渴而饮且过多,成痰癖”。可见,非常饿和非常渴的时候暴饮暴食对身体很不好。那么,如何飲食最科学呢?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不饿的时候就补充些营养和能量,做到少食多餐,不要等饿得不行了、渴得不行了再大吃大喝,给健康埋下隐患。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学会“三会”

新增的第六条中提到“规律进餐,足量饮水”。对此,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韩林露介绍说,长期不吃早餐饿肚子,除了可能会引发胃病外,还会导致患糖尿病的风险升高,增加肥胖和胆道疾病的发生概率。当我们经过一夜的空腹时间,如果不及时进食早餐,也可能会引起学习认知能力下降。因此,指南中新提出的“规律进餐”很重要也很有必要!

此外,不少上班族不但一日三餐不规律,也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但是人体内一旦缺水,会使人精神不振、口干舌燥、浑身乏力、工作效率低下,严重的还会影响肝、肾功能,让有害物质积蓄,诱发各种疾病。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的人,水分摄入过少会导致血容量不足,血液黏稠度增高,较容易诱发脑血栓。另外,人太饿了,容易过食;太渴了,容易过饮。正如南朝医家陶弘景在其所著的《养性延命录》卷上《食诫篇》中所言:“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

对于第七条提到的“会烹会选,会看标签”这“三个会”,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韩林露介绍说,这提醒大家食材既要选的营养,也要注意烹饪的方式方法。比如,一般蒸煮比煎炸的烹饪方式更健康,清淡比辛辣刺激的更健康。由于很多食材已经是半成品,在超市购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标签的具体内容,特别是“三高”人群,要注意重点查看,比如一些“隐性”糖、盐的食材。例如,在一个无蔗糖食品标签上还有其他糖,比如麦芽糖浆、蜂蜜、果糖、淀粉糖等,这些都属于糖,仍然可能会让你血糖升高的。

新指南的发布,目的是让更多的家庭、个人从一日三餐开始科学合理的挑选、烹饪食物,规律进餐,预防疾病,促进健康。

猜你喜欢
分餐淮扬菜公筷
使用公筷
使用公筷
长公筷 传递爱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分餐,餐盘里的“战争”和“自由”
淮扬菜走进“国宴”73年
分餐不分爱,安全万家行——给爸爸的一封信
用公筷
文化名人与淮扬菜
基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淮扬菜走向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