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22-05-30 20:50曹小艳
健康之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儿科

曹小艳

摘要:目的:分析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属治疗满意度、患儿舒适度。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采取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疗效,提高患儿舒适度,且不良反应少,患儿家属满意度高。

关键词:微生态调节剂;儿科;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为儿科常见病。常见的有炎症性肠病、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消化性溃疡以及儿童腹泻等,严重威胁患儿生长发育及身体健康,给患儿家属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1]。正常菌群可以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抵抗致病菌的入侵,其中肠道菌群有益正常菌群在小儿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3]。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微生态调节剂也在儿科中应用广泛[4]。为了探讨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6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消化系统疾病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研究组:男患儿17例,女患儿13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岁,平均年龄(4.12±1.11)岁。对照组:男患儿16例,女患儿1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9岁,平均年龄(4.31±1.21)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治疗依从性较好;均不是过敏体质,对研究药物不过敏。排除标准:中途脱落的患儿;正在参与其他研究项目的患儿。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症状较轻者,口服盐酸小檗堿片(国药准字H21022453,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生产),3岁及以下患儿3次/d,1片/次,3岁以上患儿3次/d,1.5片/次。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如出现药热、皮疹、呕吐及恶心等情况,需立即停止治疗;症状较为严重者同时给予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药准字H44022819,深圳致君制药有限公司生产)静脉滴注,20~80 mg/kg,持续治疗3 d。

研究组患儿给予微生态调节剂治疗。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国药准字S20020037,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生产,规格:1 g/袋),2岁及以下患儿2次/d,1袋/次,2岁以上患儿2次/d,2袋/次。用40℃温水冲服。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属治疗满意度、患儿舒适度。

(1)疗效判定。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5~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家属治疗满意度评估。主要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估表进行评估,分数高表示患儿家属满意度高[7]。(3)舒适度评估。主要根据GCQ量表进行,该量表主要包括环境舒适、心理舒适以及生理舒适3大项目,每个维度25分,分数高表示患儿舒适度好[8~9]。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家属治疗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家属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患儿舒适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舒适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讨论

小儿自身消化功能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为脆弱,极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患儿临床表现主要有腹泻、腹痛及呕吐等,严重影响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甚至给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一旦患病需及时接受治疗[10]。在目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治疗主要以微生态调节剂治疗为主。微观生物学理论认为,人体属于微生态环境的一种,主要由衣原体、真菌及细菌组成,这些菌群会对患儿的营养吸收、免疫功能及生理结构等起到重要作用,可以使患儿的肠道微生态保持平衡。随着微生态学的逐渐发展,微生态调节剂成为了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方案之一。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可以起到促进有益菌生长及补充肠道有益菌的作用,使患儿主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处于平衡状态,通过以菌治菌的方式来发挥标本兼治的作用,这种治疗方式还可以避免抗生素治疗带来的毒性效应[11]。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效果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给予微生态调节剂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王云香,宋杉,张铁英.运脾止泻汤联合培菲康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疗效及对肠道微生态和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J].浙江中医杂志,2021,56(6):3.

[2]雷洪军.肠道微生态对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研究[J].饮食保健,2020, 7(1):35-36.

[3]陈健,孙秋华.微生态调节剂在儿科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大健康,2020(8):2.

[4]赵紫楠,金鹏飞,李可欣,等.微生态制剂在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及其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20,17(4):5.

[5]刘奇,郭宏丽 新加胃苓汤联合肠道微生态调节剂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及对患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J].海南医学,2020,31(4):4.

[6]孙秀梅,杨雅茗,李宛洋,等.微生态调节剂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炎性、免疫指标及并发症等影响[J].临床误诊误治,2021,34(7):39-44.

猜你喜欢
儿科
基于SOAP病例讨论评价在儿科临床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银翘散加减治疗儿科疾病验案举隅
儿科专栏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请为儿科医师设专项补助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超声诊断184例儿科急腹症的临床分析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