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探讨

2022-05-30 21:07刘晓巍
健康之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治疗并发症诊断

刘晓巍

摘要: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肛管直肠损伤患者50例,全部接受肛门指诊和相关辅助检查,确诊后给予针对性的手术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47例患者接受肛门指诊,其中41例呈阳性,有肠道缺损与指套带血现象;6例患者接受直肠镜检查,全部呈阳性。28例接受B超检查,6例患者盆腔腹膜后方有血肿现象,16例伴有腹腔积液。20例接受腹部X线片诊断,其中8例伴有气腹征。手术治疗后,有1例因术中失血过多休克死亡,剩余49例患者则全部康复出院,16例(32.00%)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及早确诊肛管直肠损伤对患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患者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肛管直肠损伤;诊断;治疗;治愈率;并发症

肛管直肠生长于消化道末段,和盆腔骶前凹处相邻,此部位特殊,出现损伤的概率也较低,在所有的腹部外伤患者中仅占有1%左右的发生率。一旦出现损伤现象,易引发一系列的感染现象,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视对肛管直肠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在确诊后及时进行对症干预,降低疾病危害。本研究将对我院的50例肛管直肠损伤患者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肛管直肠损伤患者50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20~80岁,平均(35.65±4.20)岁。其他资料见表1。

纳入标准:(1)患者了解本研究,并签字同意;(2)符合相关诊断开展的指征;(3)患者精神可,言语正常,能有效对话。

排除标准:(1)伴癌变征兆的患者;(2)凝血障碍的患者;(3)在特殊阶段的患者(如妊娠和哺乳期);(4)精神障碍,意识混乱,无法有效对话的患者。

1.2 方法

1.2.1 诊断方法

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对应的肛门指诊和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肛门指诊时保持动作轻柔,嘱患者收紧肛门,以便有效了解肛管括约肌是否存在断裂。47例接受肛门指诊,其中41例呈阳性,有肠道缺损与指套带血现象;6例接受直肠镜检查,全部呈阳性;28例接受B超检查,6例盆腔腹膜后方有血肿现象,16例伴有腹腔积液;20例腹部X线片诊断,其中8例伴有气腹征。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诊断后,均给予手术方案治疗,15例患者行单纯修补手术,配合局部引流操作,具体包括3例肛管,3例腹膜内段,9例腹膜外。29例患者接受肛管、直肠修补手术,配合乙状结肠造口操作,其中4例患者还开展了肛门括约肌修复手术。6例患者接受的单纯粪便转流操作,配合清创引流。

所有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开展直肠冲洗操作,冲洗药物选择加庆大霉素(16万U)与甲硝唑(200 ml)进行,针对合并伤患者,进行对应干预和处置。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治愈人数、并发症人数、并发症类型等。

(2)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感。借助VAS量表測试获得,分值0~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测试时间分别与术前、术后1个月各测一次。

(3)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两项指标。治疗前和出院前分别测试一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术后情况及并发症

1例因术中失血过多休克死亡,49例全部康复出院。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00%(16/50)。见表2。

2.2 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感

治疗后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下降,术后24 h、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分数与治疗前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3。

2.3 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指标

治疗后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4。

3讨论

3.1 肛管直肠损伤的临床特点

肛管直肠损伤的原因较为复杂,与机械性损伤、物理损伤、火器损伤、医源性损伤等均存在紧密联系。按照损伤情况进行分类,可分为开放性、闭合性两种。开放性损伤一般因锐器刺伤所致,肛管直肠位置和邻近组织受到损坏,严重时还会累及尿道、膀胱、阴道等多个部分。闭合性损伤则主要损伤机体腹部的直肠,患者多合并有腹内的脏器损伤和骨盆骨折现象。

肛管直肠损伤临床常见有肛门出血和排便出血症状,在损伤后的短期内便会有所表现。腹膜内部的直肠损伤患者,在初期阶段并无明显的症状表现,和其他脏器损伤有着对应相似之处,故在接受治疗前,存在较高的误诊和漏诊概率,诊断的难度高。本研究有1例患者出现了误诊现象,在损伤后的72 h内才发现,故第3日才手术,术中便出现了失血休克现象,手术失败而死亡。肛管直肠损伤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的损伤。术后有较多的并发症。

3.2 诊断

①下腹、骶尾、会阴、与肛门较近的臀部,检查其部位是否存在外伤史。②患者有无肛门出血和排便出血现象,有无肛门坠胀反应,若有则需警惕直肠中段损伤。③肛门有尿液溢出,引导有粪便溢出。④若患者有腹膜刺激症,经穿刺可见粪性液体,或涂片有脓球,则需警惕腹内段直肠损伤。⑤直肠指诊与镜检。指诊的临床价值较高,在直肠有损伤的情况下,若指诊时见指套中有血渍,或能扪及损伤部位,感知其有破口或肛门括约肌受损时,则提示存在病变损伤。如果检查结果呈现阴性,但高度疑似直肠损伤,即可进一步接受直肠镜检查,以便更加清楚病变的位置、大小与深度等。⑥辅助检查。通过X线,若发现有膈下游离气体,直肠中有异物表现,盆骨CT、X线检查有骨折端往膀胱、直肠倾刺,或B超见腹腔有积液,盆腔腹膜有血肿现象时,经需警惕直肠损伤。

3.3 治疗

3.3.1 腹膜内段直肠损伤的治疗

针对损伤程度小,腹腔轻微污染,损伤时间低于6 h的患者,则需开展一期的清创、修补和冲洗、引流操作,无须转流粪便。若病情较为严重,肠管裂伤周径长,腹腔污染严重、骨折或老年患者、休克患者时,则考虑转流操作。若患者的直肠损伤极为严重,还需对近端的乙状结肠进行造口处理,远端则开展直肠封闭术。本研究的4例患者仅接受了一期修补,没有进行结肠造口,结果1例术后有肠瘘现象发生,但引流后便康复;另外1例,因手术时间的耽误,术中大出血休克而死。

3.3.2 腹膜返折下直肠损伤的治疗

当直肠损伤的破口较小,位置偏低,且污染较轻,时间短时,主张一期清创、修补和骶前间隙引流操作。对于骨盆骨折、修补效果不理想或修补难度较大、邻近组织损伤者,则需及时行清创处理,并修补损伤部位,转流并引流,再以庆大霉素、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等进行造口肠管段的清洗。本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在常规造口后进行了冲洗和引流,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针对直肠中段破损的修补与否还在持续研究,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3.3.3 肛管损伤的治疗

面对肛管损伤较小的患者,进行单纯的清创修补术即可。如果患者合并有括约肌断裂,利用可吸收线进行有效缝合,在骶前做好引流,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的肛管损伤和括约肌损伤均较为严重,则可将腹部和会阴的手术相结合,并对乙状结肠进行造口处理,常规冲洗远端肠管和引流。针对括约肌损伤极为严重的患者,还需在清创后进行局部的引流操作,当创口痊愈后,再继续二期的修补手术。本研究中,6例患者存在肛门括约肌损伤现象,在一期修复后便获得满意效果,且能正常排便。

3.3.4 肛管直肠损伤的术后处理

①强化基础的抗感染治疗。感染是肛管直肠损伤最易出现的并发症。因此,手术前后,均需及时使用相关抗生素药物进行抗菌和抗感染。文研究实施的二联抗生素抗感染,达到了良好的效果。②保持机体环境平衡,做好营养补充。及时调整机体的水电紊乱和酸碱失衡现象,并通过肠内、肠外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③扩肛与括约肌训练。手术后,需定期进行扩肛训练,以免发生肛门狭窄现象,并注意進行提肛练习,促进肛周功能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高蕾,孙世昌,武明娟.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一例[J].实用肿瘤杂志,2021,36(2):177-180.

猜你喜欢
治疗并发症诊断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舒适护理模式对疼痛感的控制效果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膝关节镜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老年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可吸收螺钉治疗34例老年胫骨平台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的效果及其对疼痛和并发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