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CT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2-05-30 21:26孙艳丽
健康之家 2022年1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孙艳丽

摘要:目的:探讨在CT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进行CT室检查的33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分为一般组和SBAR组各165例,一般组实行一般沟通模式,SBAR组实行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结果:SBAR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一般组(P0.05);SBAR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室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效果显著,值得推荐使用。

关键词:CT室护理管理;SBAR沟通模式;应用效果

CT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通过CT检查能够及时查明病因,帮助医生进行及时确诊,并针对病症情况及时开展下一步的治疗工作。CT室患者较多、流动性较大,也是医疗活动较为集中的场所之一。CT检查主要包括拍片、洗片、阅片以及发报告等几个工作流程,以上工作流程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段,而患者等候的时间较长,在检查的过程中,患者有对疾病的担心、外界环境影响、等候时间长等多方面原因影響,出现焦躁、抑郁、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部分患者由于不理解CT检查的一些知识内容和注意事项,就会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紧张、排斥和恐惧情绪状态,不良情绪状态也会造成检查工作开展的成功率降低。因此,CT室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沟通模式与患者有效交流[1~2]。本研究旨在探讨在CT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的临床效果。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0月于我院进行CT室检查的33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模式分为一般组和SBAR组各165例。一般组年龄21~76岁,平均(53.18±3.69)岁;男90例,女性75例。SBAR组年龄22~77岁,平均(54.03±3.48)岁;男85例,女80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诊断需要开展CT检查;患者或家属同意本次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18岁以上成年人。排除标准:患有家族遗传病史者;意识障碍、无法正常交流者。

1.3 方法

1.3.1 一般组

采用一般沟通模式,主要为:患者到达CT室后,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登记和排队,根据患者的先后顺序进行叫号,引导患者开展CT检查,在此期间没有固定的沟通模式,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在工作开展中进行相应的沟通解释。

1.3.2 SBAR组

(1)组建SBAR沟通小组:由CT检查科室中的护理人员以及检查工作者组建成为一支专业的SBAR沟通小组,小组成员要定期开展培训和工作研究会议,医院可以邀请专业的礼仪培训师和心理专家开展沟通知识培训,通过讲解培训接待患者的礼仪和常用文明用语以及患者心理状态分析等,提高护理人员的沟通效果。同时,在培训中还要引导护理人员强化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全面提高与患者的沟通水平,促进CT室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避免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2)建立SBAR沟通程序:根据CT室工作开展特点以及护患沟通特点建立SBAR沟通程序模型。第一,找到问题和症状(S)。护理人员采用积极的态度与核实的礼貌用语向患者进行问候,及时确认患者的个人资料和检查信息内容等,了解患者的检查需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始终保持微笑,与患者进行必要的眼神接触,通过语言、肢体动作和眼神接触等建立患者的信任感,引导患者积极配合后续的检查工作;第二,背景和病因(B)。采用关心、理解和温和的语言与患者交流,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状况,掌握患者有无药物过敏情况、既往检查史以及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等;第三,判断和评估(A)。在与患者交流过程中,主动询问患者在检查中有什么担心和顾虑?检查中是否需要帮助?护理人员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估和判断,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情况;第四,应急措施和建立(R)。根据患者所提出的需求和问题内容,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服务,告知患者下面的工作安排和工作内容。

(3)根据SBAR沟通程序开展护理工作:①护理人员在接诊时,首先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耐心倾听患者的需求,对患者的期望进行研究分析,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通过良好的接诊护理服务,建立与患者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②为患者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患者到达CT室后,首先引导患者和家属查看患者检查须知等,在CT室机房门口张贴电离辐射标识,护理人员按照患者的先后顺序进行接诊,对急诊、危重型患者进行优先安排,让患者感受到温馨和人性化,创造一个和谐的就医环境。③护理人员叮嘱患者在检查前将身上的金属物品取下,防止检查中出现伪影。在做腹部检查时需要提前做好肠道准备,引导患者口服造影剂,对盆腔检查的患者指导其充盈膀胱,对胃十二指肠检查的患者进行654-2针肌肉注射并饮用充足的水分。对结肠检查患者进行清洗肠道准备,及时告知患者和家属造影剂可能会发生的过敏反应,同时准备好抢救的药品和设备。患者在检查完毕后指导其休息30min,无不良情况后再离开。④指导门诊检查患者在规定时间内领取诊报告以及CT胶片,告知住院患者会按照规定时间将诊断报告以及CT胶片送到住院各个科室。⑤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信息内容进行核查,将患者的诊断结果录入到医院管理系统中,将患者的检查申请单、记录单、诊断报告等进行整理和存储。如果患者为复诊和复查,则需要将以往的检查调出来,将前后资料进行收集,便于临床医生进行对比和研究分析。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SBAR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一般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比较

SBAR组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明显优于一般组(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CT检查已经成为了现代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影像检查设备,该种检查方式具有诊断准确率高、检查时间短等优势,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随着CT检查应用范围的扩大,CT室护理服务工作也成为了科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CT检查质量。在CT检查护理工作中,沟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良好的沟通是检查工作的开端,有效沟通能够帮助患者提高检查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和医患矛盾的产生,减少了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3~6]。

SBAR沟通模式包括情况(S-situation)、背景(B-background)、评估(A-assessment)、建议(R-recommendation),是一种标准化、流程化沟通模式。通过与患者接触评估问题,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进一步开展评估和诊断、向患者进行询问与沟通、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及建议,将以上每个步骤进行联通,实现与患者的良性沟通。将每一个护理环节循序渐进地开展,使沟通更加有序、规范,对每一个环节的护理流程进行细化和优化,通过严格落实与实施,能够减少由于沟通不良造成的矛盾,进而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7~10]。

综上所述,在CT室护理管理过程中采用SBAR沟通模式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情绪和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維持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优势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许玉俊.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2,514):403-405.

[2]李洋菂,李旭娟.现状—背景—评估—建议沟通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12):1699-1700.

[3]蔡津京,苏立楠,廖鑫,等.CT室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整改措施[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32):113-116.

[4]李惠,林洁,周慧,王庆.探究CT室的有效护理准备和配合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29):151-152

[5]黄晶,周霜,姚菲.SBAR标准沟通模式在妇产科本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1,28(9):171-173.

[6]姜春英,张华秀,王小凤.SBAR沟通模式联合快速小角度直刺法在静脉采血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1,18(19):109-113.

[7]王思敏,周海溶,杜静.SBAR沟通模式联合微信平台在儿科门急诊新冠病毒健康教育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0,26(S1):182-183.

[8]徐欣.SBAR沟通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可疑夜间低血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7):110.

[9]杨昆良.探究CT室检查中实行责任制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9,5(33):17-18.

[10]唐星.护理安全管理在CT室的应用效果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J].名医,2019(11):276,278.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