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

2022-05-30 22:23孙晶晶
健康之家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

孙晶晶

摘要:疾病会给患者造成多重伤害,不仅会造成机体损伤,还有心理及精神各方面的伤害,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随着医学模式由机能向心理甚至社会面的转变,患者们需要的不仅是革新后的医疗护理技术,更需要疾病康复期的人文关怀。因此,通过更加关注医患沟通、和谐医患之间的关系、关注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教育等,使患者从心理上走出疾病,增强战胜疾病和痛苦的信心,对加快疾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文关怀;疾病康复;护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医疗水平也取得一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革新与发展使许多疾病已被攻克。然而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疾病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处在社会环境下的心理疾病层出不穷。随着心理疾病的增加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服务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成为各医院不可缺少的一项服务。

1人文关怀护理的理念

1.1 人文关怀护理概念

人文关怀是指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了解患者的各项精神需求及心理活动,并给予对应的心理上的护理服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体现以患者为中心,将患者放在第一位的思想。患者在对各种医疗信息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焦虑不安,此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否则患者会出现不配合、甚至抵制手术的行为。另外,患者也很容易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表现,此表现建立在双方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此时需要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若沟通不及时,非常容易产生矛盾,医患关系会愈发紧张。

1.2 人文关怀护理特点

采取人文关怀护理能有效减少以上所有情况的发生。人文关怀护理具有即时性的特点,能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活动,安抚患者情绪,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具有渐进性的特点,能使患者逐渐在心理上接受治疗和康复阶段的医院安排,给患者提供了舒适、满意的服务,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 人文关怀护理本质

人文关怀护理的本质是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医护人员对所有患者都要平等对待,不管其亲疏远近、高低贵贱都应一视同仁,要给予患者极大的尊重和亲人般的关爱,让患者感受到亲人的温暖。从心底真正尊重并且关爱我们的患者,鼓励他们勇于抗击疾病,才能使患者对生活充满新的希望,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配合医务人员一起尽早地恢复身体和心理上的健康。

2人文关怀护理分析

2.1 儿童人文关怀护理

儿童护理区别于成年人的护理,需要医护人员在护理前悉心研究儿童患者的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是一种更为专业的护理。为了促进儿童更为全面的健康发展,医护人员需要运用现代护理理论和技术对儿童进行全面护理。

有研究证明,儿童保健研究的保育范围目标在18~20岁,即青春期将近结束时。中国卫计委对保育范围有所规定,即从出生到14岁的儿童临床服务包括儿童的正常发育、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保健措施以及对患病儿童的照顾。广泛地说,所有与儿童健康和卫生有关的问题都属于儿童保育范围。

儿童的人文关怀护理与成年人有极大区别,包括在身体生长期、心理、社会需求、疾病范围、疾病预防等方面。儿童的疾病护理需要关注儿童的成长、发展等特殊需求。这就需要医疗护理者了解儿童的疾病类型、疾病预防方式、成长机制、健康模式、性格爱好等多个方面,以便综合分析出儿童的人文关怀方法,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病后护理。要突出分析和观察儿童的个体状况,使儿童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并且要兼顾家庭中父母、长辈的感受,力求在此基础上多方面地从孩子的角度分析每个护理细节。

2.2 老年人人文关怀护理

老年人不同于青壮年,存在诸多基础性疾病,对手术的耐受力较差,对护理质量要求更高,有必要在手术室护理中引入人文关怀理念,以改善护理效果。融入人文关怀理念,是现代社会发展、人们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的必然结果。手术室护理人员也不再局限于机械地配合手术进行,而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生理、心理护理需求,提供精神支持、情感传递,以减轻术中应激反应,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辅助手术治疗。

有研究证明,基于人文关怀理念下进行的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术前感受到亲人般温暖,拥有足够勇气面对接下来的手术,保证术前体位准备麻醉、消毒等顺利进行,减少生命体征波动。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患者術中生命体征平稳率更高,主观护理体验优良率更高,患者对人文关怀护理的满意度更高。

2.3 危重症患者人文关怀护理

病情状况较为严重的患者被称为危重症患者。他们心理上的脆弱程度比普通症状的患者更强,因此,在配合患者进行危重症的康复过程期间,要更加积极地进行人文关怀的护理。进行有效、及时的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消极心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有效地促进康复状况的良好发展。

有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在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护理素质、加强文化思想上的修养并助力完善掌握相关制度,再对急重症患者进行人文关怀上的护理。在进行抢救的过程,医护人员应与主刀医生做到术前、术后的默契配合,不仅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更需要语言上的简洁有力、即时有效,才能保证护理的成功完成。在对危重症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增强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医护人员以亲切、友好的态度来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并时刻关注患者心理起伏波动情况,在出现情绪波动较大的状况时,及时给予心理疏导,避免出现焦虑、紧张、害怕、躁郁等一系列消极心理状态,及时给予患者心理疏导。多鼓励危重症患者和他人进行交流,例如家人、病友、医护人员等,并做好家属的工作,使其多多关心、安慰患者,多关注患者的状况,以便配合医护人员的进一步康复治疗。

第二,尊重患者,守护患者。在患者住院期间,医护人员应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将患者作为一个有权利、有身份的公民来看待。其次,尽量满足患者在康复期间的合理性要求,若患者需要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则应尽量安排;若患者要进行比较私密部位的护理,我们要抱着尊重患者的心态避让他人,及时做好护理措施的同时保护患者的个人隐私。最后,要尊重患者的个人信息,在患者自己没有向外透露的情况下,不得随意打探或者透露患者的隐私。

第三,关怀安慰,换位共情。医护人员在人文关怀护理的过程中,必须给予危重症患者足够多的心理眷注和慰藉,避免患者出现各种消极情绪。若患者在治疗或康复过程中,出现孤独、紧张、抑郁、恐惧、无助低落等情绪反應,医护人员应使用安慰性的话语和动作缓解患者情绪,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消极情绪,使其打起精神配合治疗或康复,增强与疾病对抗的信心。如果危重症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到了无法救治的程度,此时的工作则是积极、酌情地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遗愿并与家属进行配合,避免医患之间的矛盾甚至“医闹”现象的发生。

2.4 精神病症患者人文关怀护理

由于社会的发展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变高、节奏变快,精神问题导致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精神障碍患者表现出的精神病症包括但不限于自残、自闭、自杀、伤害他人等精神心理活动异常带来的病态行为。社会发展带来医疗手段的进步提醒我们要注重精神病症患者的治疗与康复。如何提升对精神病症患者的护理效果,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是所有精神科医护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

人文关怀护理作为一种新治理模式,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关注度明显有所增加,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品行、价值观和各项身为人的权利。

研究表明,精神疾病的产生与社会因素密不可分,受影响较大的是个人心理因素。积极防范疾病的诸多风险因素及可能性,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和帮助,全面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尽力帮助患者康复,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做到的。医护人员应当结合每位患者的实际病况,为患者安全提供有效的康复保障,高效减少精神病患者自虐事件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涉及精神科护理中的多数不稳定因素,在医疗护理的过程中,尽量用有效的方法和举措使可能发生的隐患概率降到最低。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患者自身因素,因此,将患者放在第一位,增强医患沟通,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非常必要。同时积极对医护培训,向患者定期做心理方面课程的讲解护理。具体的人文关怀护理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入院时,医护人员应当增强和入院患者的有效沟通。热情、耐心地向患者介绍病房的日常配置及相关制度,从患者的肢体动作、神情表达及行为反应等多角度了解患者的需求,并且对反应消极、神情悲观的患者给予及时的心理暗示,暗示患者可以控制病情复发,但需要遵医嘱服药,配合医院的工作,可以有效减轻自身的精神症状,共同达到控制病情复发的最好结果。此外,也需告知并鼓舞家属及亲友多来院探望。

第二,患者住院稳定一段时间后,医护人员应判断各位患者相应的智力水平,简明扼要地将自身疾病的产生、如何医治、配合康复等一系列事宜告知患者本人,引导患者积极、正面地正视疾病,使患者知道健康的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的意义。医护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热心回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可以举例向患者讲解,增强患者康复痊愈的信心,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担忧。

第三,舒适的环境及消毒工作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作用。同时加强病房的管理机制,比如明亮温柔的彩色壁画、绿植、患者的贴身摆件物品、舒缓的休息区音乐、节假日时的贴心祝福、一些保护性的器材和约束管理体系等。在固定的日期举办文体娱乐大赛,比如体育竞赛、娱乐性唱歌、跳舞、竞赛等,使患者的住院生活丰富多彩。

第四,日常护理中要用各种方式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医院的人文关怀,需要医护人员动用共情能力、同理能力,提高医患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有助于医护和患者之间形成互敬互亲、互信互爱的医患关系。

3人文关怀护理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护理的本质是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性的存在。若从政治思想的角度去解释,人文关怀护理指的是要尊重人的个性差异,正视人的主观地位,促进人性的多方位发展。

人文关怀护理是医疗技术手段发展的需要,是医疗工作质量的体现,是医疗队伍稳定发展并进步的保证。医护人员的工作具有特殊性,面对的人群是疾病患者,因此,不仅要求专业技术的精湛,还要求心理疏导方面的精通。医护人员的全面责任十分重大,在工作期间应以人为本地逐步提高护理水平。人文关怀的护理体现了人文精神对于医患关系、患者健康康复的重要性,体现了医护人员及团队的专业性。

参考文献

[1] 王飞.人文关怀在老年康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0):171-172.

[2] 丁闽江.养身、养心、养性、养德:心身疾病康复的一种新模式[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0,22(11):1-5,17.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