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驻泰职业院校“传承泰山非遗文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2022-05-31 21:46尚绪营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期

尚绪营

摘  要:泰山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拼搏向上精神的体现。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越来越收到重视,泰山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万花筒,继承和弘扬已成为必然之势。驻泰职业院校既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又承担着培养新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因而政校企联合创建传承泰山非遗文化实训基地是必然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驻泰职业院校;泰山非遗文化;传承实训基地

1 “传承泰山非遗文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1 泰山非遗文化需要保护的现状

泰山非遗文化经过一代一代人的传承、传递,具有连贯性和持久性。沉淀着泰山人民精神的内涵、记载着人民的智慧和人民的历史。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间的流逝,部分泰山非遗文化受到了一定的破坏和冲击。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外来文化的影响。外来文化的开放性和潮流性更符合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心理需求,而泰山非遗文化在趣味性,娱乐性方面表现较差,且需要传承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因此西方文化给泰山非遗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必然带来强大的冲击。第二,文化传承自身的原因。泰山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人员的参与,由于社会的历史原因,目前泰山非遗文化的传承主要体现在家庭制和师徒制方面,范围较小。加之现代社会老龄化严重,导致泰山非遗文化的传承受限。

1.2职业学院文化育人的需求

国发〔2005〕 35 号提出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技能实用型人才。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努力办出特色,要以内涵发展为主。把传统文化融入专业建设中,有利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思想内涵和技能水平。而泰山非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列入职业院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既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得一技之长,有能了解到泰山非遗文化的内涵、表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文化自信。

2  “传承泰山非遗文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2.1  泰山特色

“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主要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山川文化,“国泰民安”的封禅文化,“一览纵山小”的名人文化,“登泰山保平安”的信仰文化。泰山传说,是泰山周边人民千百年来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流传广泛。泰山传说讲述者有山民、农民、轿夫、道士、和尚、读书人和手工业者等,听众广泛,已成为旧时泰山人的精神寄托和良师益友,是泰山景区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泰山传说故事起源于中国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是山川形胜传说。它主要靠口耳相传,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几乎没有文字记载,受帝王封禅祭祀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民间俗信文化等因素相互融合渗透的影响,泰山传说门类广、数量多、内容丰富。从现已搜集到的泰山传说内容推断,泰山民间故事最早发生于远古年代。成书于先秦时期的《山海经》所载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有兽焉,其状如豚而有珠,名曰狪狪,其鸣自”的传说,是泰山传说的最早文字记载。

2.2  基础优势

2.2.1 丰富的师资技术

泰安市目前有11所驻泰高校,其中职业院校有5所。2018年山东护理职业学院首次公布了泰安市职业教育首批“微课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共建功能,为传承泰山非遗文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课程保障。2019年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联合高新区企业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发起倡议,诚邀企事业单位与驻泰高校一起共同搭建“校企合作联盟”。校企合作联盟坚持“成人+成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专业+产业”的培养模式,深化“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协同育人模式,为传承泰山非遗文化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2.2.2 工艺大师促进工艺传承

泰山各县市聚集了众多的工艺大师和传承人,他们将泰山非遗文化在泰安的各高校、各展会进行了展览和传播。2020年泰山皮影传承人范正安被评选为“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他的积极呼吁和努力下,泰山皮影于2008年正式作为一门学科进入小学课堂,全市有3000多孩子学习泰山皮影。泰山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英老师多次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博览会,山东省文物博览会等大型活动的展览展出,多次将剪纸文化带入泰安高校校园,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泰山剪纸文化。工艺大师们对泰山非遗文化的教育传播,进一步提高了广大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认知度,营造了弘扬、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

3.“传承泰山非遗文化”实训基地建设的路径

3.1创新合作机制

“泰山非遗”文化的传承应该有地方政府、地方各大职业院校、“泰山非遗”保护企业、博物馆等多部门共同配合完成。地方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具体的“泰山非遗”文化健全创新培养培训制度和方式、统筹培养规模,为非遗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和空间,为非遗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非遗保护企业合力地方职业院校、博物馆共同个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地方各职业院校应明确自己的地理位置、师资力量、设施设备等各方面的具體情况,结合博物馆和非遗企业的专业指导,以专业的角度,完成传承人的培养工作。另外地方各职业院校应加强非遗之间的联系,共同为泰山非遗文化的整理、申请和传承提供资料和相应成果。

3.2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

目前,泰山非遗文化的传承呈现的是零星散落状态。政府为申请非遗而向非遗传承人索或者非遗文化保护公司索要资料或非遗成果,过程较为被动。博物馆博物馆主要是收藏和保护文物、 开展社会宣传教育、进行社会科学研究。非遗保护企业是全面收集项目的实物和资料并为之做好整理和建档工作。各院校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与非遗相关的课程。各机构之间并没有相关的制约关系,因而在“泰山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实践过程中都缺乏相应的动力。为改善现存的局面,在管理模式上各政府、院校、单位间应建立畅销联络机制 ,校企反馈合作机制。为“泰山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实践提供长效的动力机制。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2017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