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牦牛腹泻疾病预防措施

2022-05-31 16:54王蕊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期
关键词:牦牛预防

王蕊

摘  要:由于牦牛具有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因此牦牛有着较大的市场需求,这也带动了高寒牧业的发展。西藏、青海等等严寒的高原地带是牦牛主要的活动区域和集中养殖区域,在饲养的过程中牦牛腹泻疾病始终困扰着养殖户,不及时处理将造成养殖效益下降。基于此,本文从牦牛发病原因入手,讨论腹泻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最后提出如何防治牦牛腹泻疾病,希望通过相关研究促进牦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牦牛;腹泻疾病;预防

在高寒地区一般菌群难以存活,这也是牦牛患病较少的原因,不过存活的病菌将持续威胁牦牛的健康生长,其中病毒性腹泻病毒就是一种破坏性强的病毒,主要导致牦牛高热、咳嗽、溃疡,并且不同月龄的牦牛都会因此感染,其中6-18月龄的犊牛发病率更高,母牛发病后将导致流产,需要养殖户、兽医重视起来。

一、牦牛发病原因

喂食腐烂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养管理不当以及受到应激都是导致牦牛出现腹泻疾病的因素。犊牛会从母体中获得抗体,之后产生被动免疫,通常来讲抗体可以在犊牛的体内存活6个月,潜伏期过后犊牛被动免疫力持续下降,一旦接触抗原将容易受到感染。随着时间的推移,犊牛免疫力开始提升,并且到18月龄时可以适应高寒地区环境。有研究发现,处于6-18个月的犊牛更容易出现病毒性腹泻,发病几率达到70%-80%。母牛患病后可以在孕期传染给犊牛,尽管犊牛出生后体征无异常,不过将导致病原菌进一步扩散,需要养殖户定期对牛只进行病毒性血清抗体检测。

二、腹泻疾病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

(一)腹泻疾病流行病学特点

除了犊牛容易受到感染,其它日龄的牦牛也有易感性。牦牛腹泻疾病有其发生规律,多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发病后通过风向、呼吸系统迅速传播,母体垂直传播也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从疫区发生情况来看,新疫区一般为急性流行性感染,而老疫区多为隐性感染。此外,成年牦牛被感染后症状明显,其中妊娠期母牛感染后将加大流产几率,出生的犊牛免疫力不足,不及时治疗将导致呕吐和腹泻加重,之后死亡[1]。

(二)牦牛患病临床特征

牦牛患有腹泻后体温逐渐上升到42℃左右,初期表现为呼吸急促、腹泻,后期口腔黏膜溃烂,具体的特征如下:

1急性感染病例

主要出现在6-18个月龄的犊牛,患病初期体温逐渐升高,具有呼吸急促、精神萎靡、皮毛粗糙等表现,随着病程的进行,开始出现食欲不振、间歇性腹泻,排出的粪便多为稀便,并且伴有恶臭。此外,结膜潮红,在口部和鼻部流出分泌物,不及时发现和治疗表现为四肢无力、脱水症状、体重明显下降,然后衰竭死亡。此外,急性感染病例容易引起蹄叶炎等并发症,可持续3-5个月,对犊牛生长持续影响[2]。

2妊娠期病例

妊娠期母牛受病毒感染后主要危害在于容易出现流产、诱发死胎,即使顺利生产泌乳量也将不同程度的减少,甚至会停止泌乳。此外,部分犊牛将患有持续性病毒血症,该情况下混合放牧将造成传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影响饲料转化率,养殖效益严重下降,所以养殖户要在母牛妊娠期做好养护管理,合理补充营养,并且定期检查[3]。

三、如何防治牦牛腹泻疾病

(一)预防手段

当前牦牛腹泻疾病对高寒牧业造成严重破坏,为了减少疫病發生需要养殖户树立“防大于治”的思想,采取预防牦牛病毒性腹泻的措施。其一,在日常的养殖中做好消毒措施,并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发现疑似疫情后要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在兽医指导下用生石灰和高锰酸钾对养殖场、圈舍彻底消毒,如果出现死亡病例要无害化处理。当前免疫接种是最佳预防手段。其中我国研制的弱毒冻干疫苗在病毒性腹泻预防上效果显著,牦牛接种14天后即可在体内产生抗体,药效可持续22个月,可以显著降低牦牛病毒性腹泻发生几率,起到减少犊牛和母牛感染的效果。其二,在饲料管理方面,为了降低牦牛腹泻疾病发病率,养殖户要严格做好饲料选择工作,接生牛犊期间对引产用具消毒,初生牛犊也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避免应激导致发病。饲料喂养要结合牦牛不同生长阶段选择饲料,控制好喂食量,尤其是哺乳期的牛犊要避免喂食过多增加胃部负担,养殖户还要做好饲料储存工作,避免腐烂发霉,发现饲料变质禁止继续喂食。其三,适量补充营养元素,例如钙、铁、锌,既能够增强牦牛体质,还可预防贫血等常见疾病。其四,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可避免疫病的传入,如果必须引种要做好健康检疫工作,确认牦牛健康才可引种[4]。

(二)治疗方法

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随着病毒耐药性的提升要避免单一用药,建议采取中西配合治疗方案,配合高锰酸钾溶液进行预防和治疗。其中西药治疗主要如下:其一,胃管导服高锰酸钾溶液,每次用药300毫升,每天2次,连续治疗3天,作用在于清理牦牛肠道,保护其胃肠道黏膜不受损。其二,养殖户还可以向牦牛静脉注射,单次使用葡萄糖盐水2000毫升,在病情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配合肌肉注射安乃近溶液,单次剂量为20-40毫升。其三,严重腹泻情况及时补充体液维持酸碱平衡,同时采取抗菌消炎措施,可用葡萄糖(200mL)、生理盐水(200mL)、VC(10mL)、樟脑磺酸钠(1g)、头孢噻夫钠(5g)、地塞米松磷酸钠(5mL)、磺胺间甲氧嘧啶钠(30mL),混合后静脉滴注。此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效果良好,方法为每次30-50毫升,每天1次,连续用药2-3天。如果采取中药治疗方法,主要选用炙甘草(5g),肉豆蔻、黄芩、地榆、泽泻(6g),茯苓、党参、猪苓(7g),当归、苍术、厚朴(8g)、白术、白头翁(10g),将以上药物煎熬、取汁,之后对病畜灌服,初期反刍逐渐停止、眼窝下陷、咀嚼无力、连续服用1-3天对缓解病情效果显著。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牦牛腹泻疾病发病率的升高,给养殖户带来较大损失。为了保证养殖效益,需要养殖户了解牦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掌握预防手段和治疗方法,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以此达到良好的养殖效果。

参考文献:

[1]更却江才.关于预防牦牛腹泻疾病的对策及思路研究[J].农家参谋,2021,22(5):121-122.

[2]忠德拉毛.高寒地区牦牛腹泻症的预防和治疗[J].畜牧业环境,2020,11(23):67.

[3]张生祥.预防、治疗冬春季节牦牛腹泻病的方法探讨[J].兽医导刊,2019,13(20):161.

[4]索南多杰.预防、治疗冬春季节牦牛腹泻病的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9,21(7):29-30.

猜你喜欢
牦牛预防
牦牛场的雪组诗
美仁大草原的牦牛(外一章)
跟着牦牛去巡山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敢于面对困境的牦牛
目前牦牛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
大通含1/2野血牦牛提纯复壮家牦牛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