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2022-05-31 16:54赵丽英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摘  要:本文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深度剖析高职院校与企业良性互动格局没有形成的原因,指出适应国家职业教改新要求,适应市场环境要求,深度产教融合是提升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指引。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2021年8月2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较2020年12月增长2175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1.6%。10亿用户接入互联网,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渗透最强的数字社会,互联网应用和服务的广泛渗透构建起数字社会的新形态,移动端成为网购市场的主要消费场景,互联网重塑了资本及生产要素联结方式,创造了新的价值关系网络,改变了企业的营销环境,影响了企业的营销方式。

营销环境变化迅速的背景下,企业对高职院校培养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与时俱进,掌握数字经济背景下不断变化的新的营销技能。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普遍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培养的学生也无法跟上互联网新媒体的变化节奏,该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一、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相对薄弱

市场营销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实践类的工作岗位,因此老师课堂上的课程教学设计要注重实践内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同时要有足够的时间参与企业营销实践活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所占教学时间较多,学生实习实践机会少。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是这两方面:一是学校校内实训实践场所少,而且很多院校所处新大学城,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商业中心和企业工厂。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安全,日常教学中一般禁止老师带学生外出,所以学生实践机会较少。二是师资团队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的老师多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应聘到学校教学,加上日常教学繁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市场实践,即使考过了一些职业资格证,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素质老师。学校从社会上招聘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但基于学历要求或者薪资水平,往往很难招聘到真正优秀的营销人员,兼职的企业老师上课时间无法保证,学校教务安排又缺乏灵活性。

(二)教学信息更新速度慢

互联网时代千变万化,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各种营销平台、营销技术和营销渠道层出不穷的时代。直播带货李佳琦、抖音巨资签约罗永浩、一夜网红王同学……新的营销案例层出不穷,一些专业教师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无法紧跟时代步伐,知识信息没有迭代,所用教学案例严重过时,前沿的信息技术和理念无法及时传递给学生。当今社会各种APP、小程序和新媒体营销平台层出不穷,老师们如果无法及时响应市场变化,提高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也就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

不少高职院校缺乏对团队教学研究的投入和激励机制,导致教研室没有共同教学研究的氛围和动力。

(三)课程类目相对单一

现在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重点领域依然围绕着“4P”,比如“市场调查”“客户关系管理”“品牌管理”“广告实务”“推销技巧”等课程均围绕“4P”展开。课程门类相对单一死板,无法满足企业对于网络营销新型人才的需要。I企业营销已经线上和线下相结合了,对于营销人才的要求不限于对“4P”策略和STP战略的掌握,学生必须学习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引流,获得顾客并留住顾客。企业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要对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等各类新媒体的运用以及互联网技术有所了解,对商务数据能够分析和应用。这就要求培養方案中增加一些与时俱进的课程,避免课程门类单一,适应时代变化的新要求。

(四)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不少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中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大学管理的松散和考核的不严肃使很多学生认为考试基本都能通过,缺乏职业规划和自我要求,因此在课堂上听课效率低下,这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心情,恶性循环,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二、高职院校与企业良性互动格局没有形成

(一)企业没有发挥主体作用

产教这两个体系本来独立运行,因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指引,二者逐渐开始合作。但目前大部分合作仅限于企业给学校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没有参与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没有起到主体作用,这造成企业实际需要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学校和企业都清楚产教融合是一种双赢的举措,但因为企业只注重经济利益和用工成本,缺乏战略眼光,不关注社会效益,没有意识到校企共同育人的重要性,学校很难找到合适企业进行深度产教融合。

没有良好的合作机制来支持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产教深度融合,双方缺乏合作经验,彼此关注己方利益多于对方,对未来长远的利益和预期利益信心不足,校企权责失衡、企业内驱动不足、实习岗位针对性差、学徒身份异化、学生跳槽频繁、学生对企业忠诚度差等问题严重。

(二)校企合作冷热不对等

调研现在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情况,很多学校吐槽在校企合作中“学校热、企业冷,剃头担子一头热”。在现有的校企合作案例中,几乎都是学校主动去找企业,甚至发动老师动员身边资源,去找优秀的企业构建合作平台,这种松散的、自发式、冷热不对等的合作模式让校企合作处于低水平和浅层次状态。企业积极性不高原因主要有:刚毕业的学生需要较长时间岗前培训,需要人力财力的投入,几乎不能创造价值,而且人才流失严重,企业成本增加而收益低,一般小企业很难承受这样的风险。即使学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引进企业师资,但因为学生缺乏职业认知和规划不愿意为企业“私定终身”,导致真正能进入企业的合格人才较少,所以企业的表现会比学校“冷”一些。

(三)地方教育资源和产业布局没有统筹规划

高职教育快速发展,以河南为例,近几年新增院校,几乎都是职业院校,每个地级市至少两所高职院校,郑州市多达33所,高职招生也是每年创新高。河南的企业数虽总体上上升,但企业平均寿命不长,更新淘汰非常明显,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呈点状间断性模式,往往没法长期合作。中小企业较多,无法实现批量实习和就业,需要的人才两级分化,或技术含量较高的人才或低层次车间工人,教育资源的规划布局和企业契合度不够。质量一般的毕业生不上不下就业难,而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又供不应求。要解决这种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占河南教育主体的高职院校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但很多专业建设前没有严格认真地进行市场需求调查与人才需求预测,专业建设也没有计划分阶段执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只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去关心填写问卷是否真实,并没有汇总分析。

(四)校企合作缺乏政策保障

随着这几年国家和地方产教融合政策的落实和推进,虽然政、校、企、研等方面都已认识到产教融合的重要性,但我国近代工业发展较晚,校企合作还是一个新事物,和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产教融合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在摸索中不断前进,在合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问题,缺乏相关政策依据,比如学分互换问题、学生家长认知问题、成本分担问题、责任风险人身安全等问题。一线教师在具体的产教融合中希望有具体的政策来支持,校企合作需要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政策。

三、产教融合是提升市场营销人才培养质量的战略指引

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市场分析、商品销售、客户服务等知识,具备用户画像、项目销售、数字营销、品牌策划、市场推广、智能客户服务、商务数据分析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養,能够从事商品或服务策划和销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实现该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其培养质量方面,产教融合是其战略指引。

只有产教融合,高职教育才能可持续发展,在产教融合模式下,校企双方共同课程技术开发,企业受益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可以将技术前沿问题及时反映到教学内容中,并将科研中运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践,对其实践能力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般的产教融合是根据已有的专业,整合政府、企业、行业和学校等不同的育人环境和教学资源,使其发挥各自的优势,把生产和教学两者结合起来,实践和理论对接,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和学校课堂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学校和企业无缝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度产教融合是指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个性化需求和有良好发展趋势的行业企业人才培养需求为中心,从学生的职业倾向测试和个性特征测试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职业探索,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实施,同时与上述行业企业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材与讲义的编制、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主动参与到企业的营销管理决策和实施中去,从而形成相互促进、互相支持,企业也能招聘到优秀的稳定的营销人才。

深度产教融合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市场营销专业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降低企业用人成本、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是各高职院校全面建设“双高计划”和提质培优行动的冲刺之年,如果不进行深度产教融合,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行业的需要,必将导致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严重脱节,上述诸目标很难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刘艳.产教融合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探索. 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5

作者简介:赵丽英(1976.03-),女,汉族,河南安阳人,教授,管理学硕士,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领域:营销管理。

本文系2021年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基金资助计划项目:2021-HZSK-12 《基于深度产教融合的1+1+1+X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农药市场营销技巧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成人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