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目标护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

2022-05-31 16:54邵凌晨
科学与财富 2022年1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质量临床效果

邵凌晨

摘  要:目的:对比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了解目标护理模式对于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54例的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下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急诊护理评价中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以及满意率数据分别为7(12.96%)、25(46.30%)、22(40.74%)、87.04%,接受目标护理模式下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1(1.85%)、19(35.19%)、34(62.96%)、98.15%(P<0.05)。结论:在急诊中实施目标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目标护理模式;急诊;护理质量;临床效果

前言

急诊科由于其收治特性与患者类型往往对于诊治以及护理的效率要求较高,所以在许多临床工作者中,对于急诊的护理模式探讨一直不曾中断,始终希望通过改善护理干预模式以辅助提高急诊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目标护理模式就是其中一种提及较多的方案,通过对急诊患者的快速评估与危重分级,选择对应的急诊流程,增加对于重症患者的重视度以及救治效率[1],在此次调研中希望通过对比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了解目标护理模式对于急诊科护理质量的应用效果,具体研究过程见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干预与效果分析,所有纳入案例均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与出院,将108例患者使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各54例的两组并设置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30例,以及女性患者24例,年龄范围16岁至69岁,年龄均数(38.05±7.93)岁,急症发病表现时间1h-31h,均值(18.35±4.28)h;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9例,以及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15岁至69岁,年龄均数(38.11±7.90)岁,急症发病表现时间1h-32h,均值(18.42±4.25)h;所有临床以及基线资料数据已使用数据分析软件分析确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研究内容,并签署相关文书进行确认,研究内容经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纳入标准:护理依从性较高的患者,基础资料完善的患者。

排除标准:严重传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的患者,不可抗因素退出治疗护理与观察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包括急救中心接线-安排急救车-到院接诊-检查与急救处理-安排相应科室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科进一步治疗或出院;观察组患者接受目标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急救接线以及急救车安排过程同对照组,同时在急救车送达过程中与患者或其陪护人员取得联系,大致了解疾病情况与症状,评估危机程度,当患者到院后第一时间评估与判断与前置判断是否吻合,可以一定程度上缩短评估所需时间,并根据评估以及确定结果给患者划分危机等级,轻症或无紧急症状表现的患者予以蓝色标识,按常规急诊流程进行检查与诊治;需要立即处理但无明显危机生命迹象的患者予以黄色标识,酌情缩短手续办理以及检查流程;危重症、需要立即处理、生命体征出现明显异样,需要立即急救处理的患者予以红色标识,并开启绿色通道,将所需的手续办理后置处理,配合医生进行急救处理的同时致电检查处,立即安排检查项目,当患者情况稳定后开始指导办理相关手续;目标护理模式实施之前对相关急诊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目标护理模式培训,将护理流程以及护理理念、注意事项进行讲解与考核,合格后开始实施具体内容[2]。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急诊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整体数据使用SPSS 27.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与处理,%作为数据体现形式,x2进行检验,P<0.05表示对比项目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接受目标护理模式下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下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可见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87.04%,观察组患者護理满意率98.15%,组间差异有效(P<0.05),具体见表1。

3.讨论

通过对本院108例急诊患者的护理干预与效果分析,发现目标护理模式的应用相较于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具有更为积极的应用优势。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控制变量后的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模式下的护理干预,一组常规护理,另一组接受目标护理,在后续结果中可见接受目标护理模式下护理干预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下护理干预的患者。而后在对整体临床阶段的回顾分析中发现,目标护理模式实施之前的人员培训对后续实施效果本身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单一的护理模式调整培训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护理效果,其原因与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惯性以及重视程度有关,护士长期忙碌于临床急诊工作,对于以往的工作模式具有更高的熟练度,所以需要增加相应考核以达到相应的实施效果[3]。

综上所述,在急诊中实施目标护理模式下的护理干预能够积极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对于急诊科护理质量具有正面影响。

参考文献:

[1]熊佳丽.目标护理措施对急诊护理质量及护患纠纷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1):6+26.DOI:10.16282/j.cnki.cn11-9336/r.2020.31.005.

[2]井克俊.目标护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名医,2019(01):190.

[3]Almeida M C ,  Portela M C ,  Paiva E P ,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 rapid response team in a large nonprofit Brazilian hospital: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mergency care through Plan-Do-Study-Act[J]. Revista Brasileira de Terapia Intensiva, 2019, 31(2).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质量临床效果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