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闪耀在书法艺术的星空里

2022-06-02 05:22刘珺
江苏教育·书法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宝课程教学

【摘 要】《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要通过书法综合艺术素质的培养,来提升学生书法文化素养。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在开展书法教育时,将代表中华艺术精髓的“国宝”的美学鉴赏,适当地安排到课堂教学中,辅助说明书法艺术美的特征,以此来提升学生整体的美学涵养,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

【关键词】书法育人;国宝;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7-0007-03

【作者简介】刘珺,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广东中山,528400)校长,一级教师,全国百佳美育校长,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阅读推广人,全国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主题班会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巍峨的五桂山下坐落着一所新落成的充满现代化气息的学校,这就是广东省中山市东区朗晴小学。学校按广东省一级标准建设,有完善的现代化网络系统、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尤其是学校的校园环境,个性鲜明,极富生机。就是在这样一所精致、灵动且富有文化气息的校园中,学校秉承“朗言朗心、晴霁晴曦”的校训,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核心素养培育的课程建设,坚持每班每周开设一堂书法课,以书法普及作为坚守传统文化教育的起始和开端,充分发挥书法育人的独特功能,培养具有“朗晴心、民族魂”的朗晴学子。

一、建构阵地,创设氛围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当我们进入被中国书法浸染的芬芳墨色的大门时,就会发现那一笔一画或规整或流动的线条,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久远的文化血脉之中,蕴含着千年的情感,昭示着文明的年轮。写一手好字,不仅是素质和修养的体现,更能催生学生的爱国情感,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强有力的保障。因此,朗晴小学把书法课纳入课程方案,全校每周每班都开设一节书法课,低年级以硬笔书法的教学为主,中高年级则每周开设一节毛笔书法课,且由专职书法教师任教。学校还从校园文化环境的营造、校本学习材料的编撰、书法课教学研讨、校园书法社团的组建、多元的活动展示等多方面构建书法课程体系。为了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学校让每一片区域都充满浓郁的书法文化,让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这里有精致的专用书法教室,有精美的书法碑帖欣赏长廊,有可供学生随时书写的水写石板……师生处处都能参与书法欣赏、感受书法氛围。

二、精心设计,多元操作

(一)编写有“国宝”的书法校本学习材料

自2018年元旦起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放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启迪了学校开展书法教育的新思路。这些堪称“国宝”的文物产生于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其艺术特点、审美规律与同时期的书法艺术作品往往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了保證书法教学与“国宝”相融,学校的书法教研团队编写了《国宝陪你学书法》的校本学习材料,逐步形成了书法美和文物美相融合的系统教程。在编写学习材料的过程中,书法教研团队处处注意依据书法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层次,紧紧围绕《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基本理念,结合校情,并关注国宝文物与书法作品在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上的贴合度。在此过程中,教研团队紧扣以下几点在学习材料中作精心编排。

1.选择最典型的“国宝”素材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先人留下无数智慧和诗意栖居的证明。文物,可以与一个时代、一群人产生联结,穿过这层层厚重的历史,找到与书法课堂相关但又不显突兀的重量级国宝尤为重要。

例如,《国宝陪你学书法》里有关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象形特征的内容,所有的甲骨文“鼎”字被一一罗列在其中。由于甲骨文处于汉字演变过程中最早期的一个环节,因此许多字都有很多种写法。“鼎”字的样子虽然大体相像,但是甲骨文里每个“鼎”的笔画安排都是略有差异的。由此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子龙鼎”与“后母戊青铜方鼎”。校本学习材料中还初步介绍了青铜方鼎的用途以及分类等等,让学生在了解到古人造字方法中的象形特征的同时,还牢牢记住了“国之重器”的模样,为学生了解三千多年前的历史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口。

2.紧扣“国宝”特点开展教学

书法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引领学生感受和欣赏书法的结构、笔法、章法和韵律之美,体会书法作品中蕴含的书者的艺术匠心与特色,包括情感的流露和持守的理念。但在以点、线构造的书法作品中,这样的美却是遥远的、抽象的。如何使书法之美生动具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恰到好处地把握契机,巧妙地运用国宝文物为教学辅助素材,便能突破难点,化抽象为形象。

例如,在讲到中国书法字体中汉代的隶书时,我们熟知的汉代官方的书写字体,都是以石碑上端庄秀美的隶书为时代书风的代表,而同时期在竹木上书写的简牍文字,却有另外一种审美的意蕴。对于简牍上古老的文字,小学生当然没有必要去解读或临摹,但是简牍书法古朴而又浪漫的书写风格,确实是学习中国书法、欣赏书法早期审美特征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书法校本学习材料中,学校教研团队选编了四川博物院的一组和简牍书法同时期的汉代陶俑图片。这些民间工匠用泥土捏制的陶俑,有的是英姿飒爽的武士,有的是风姿绰约的仕女,更多的是勤勤恳恳的劳动俑和载歌载舞的说唱俑,甚至还有成群成组、栩栩如生的动物俑。相比秦始皇兵马俑刚硬的线条和肃杀的军阵之气,汉代陶俑的线条明显柔和许多,他们眉目宁静,表情从容,虽然出自民间工匠之手,但同样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风尚。汉代陶俑和简牍文字相契合的美学特征,使学生能更多地了解汉代这个伟大时代的方方面面,由此也能深刻体会这一时期书法的独特魅力。

书法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因此,在同一历史时期一定能找到一些与当时书法相类似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的时代特征。如汉代书法与汉代的画像石、雕塑都集中反映了时代的事功、行动;魏晋的书法如魏晋文人的文学作品一样表现了当时士子的精神、思辨;唐宋书法同诗词、山水花鸟画一般展示了时人的襟怀、意绪;明清书法犹如小说和瓷器、花梨紫檀等描绘的是世俗人情。那么,我们在以“国宝”作为教学资源时,就可以选择与书法具有相通的时代特征及美学特征的文物,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书法艺术特色和情感的理解。

(二)设计、开展与“国宝”相关的书法活动

有特色的书法活动往往能十分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提高教学成效。例如,学校开展了三到六年级讲述“国宝里的书法史”的比赛活动,学生以自述的方式讲述书法史里的国宝。它们分别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商代“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西周“大盂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以及唐代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集序》;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秦李斯《峄山刻石》、东汉《曹全碑》、唐代《颜勤礼碑》;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博物馆的西汉“居延汉简”;山东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的北魏《张猛龙碑》;辽宁省博物馆的唐代张旭《古诗四帖》 等等。这些镇馆之宝都是学习中国书法的重要素材。学生除了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国宝的珍贵,还自己尝试着去写写这些国宝上的书法,最终由获奖的学生将稿件录制成“国宝里的书法史”系列短视频,通过学校公众号向社会推送。如一位選手这样讲述西周大盂鼎。

大家好,我来自三千年前的西周,我的主人叫作“盂”,所以我的名字叫作“大盂鼎”。我在刚刚制作出来的时候是金光闪闪的,主人喜欢拿我煮肉。你们看,我的身上饕餮纹和弦纹。当然珍贵的还是我身上的“金文”了,一共有291个字,记录的是周康王训诰我的主人盂的事情。我身上的文字线条苍劲有力,有些字的笔画还很“肥”,这是西周早期金文独有的装饰特点。这么多字的铭文排列在我身上,一点都不显得拥挤,因为布局非常规整。请大家注意,我身上的字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工匠铸刻在我身上的,这在三千年前可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技术!最后,我还想感谢我的恩人潘氏家族。我在1849年出土于陕西宝鸡杨家村,之后在战争的岁月里历经磨难,是在金石收藏大家潘祖荫家族的全力保管下,才得以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捐献给了上海博物馆。1959年我又来到了我现在一直居住的家——中国国家博物馆。

学校还成立了“国宝陪你学书法”社团,注重培优工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在学校的书法长廊上,经常会出现学生的优秀作品。每学年学校还会收集各班学生的书法作品,择优制作成学生书法作品集。

朗晴小学“让国宝在书法课堂里‘说话’”的书法教育实践只是一个开始。在不断的探索与完善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才是我们每一个书法教育工作者的初心。我们必将用一颗颗热爱中华文化的赤诚之心,不断开拓创新,让更多传承中国之美的“国宝”在书法课堂里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国宝课程教学
我们的国宝 妇好鸮尊——女战神的象征
漫话国宝
国宝求学记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国宝收藏:朱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