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在和谐人性化的转化中得以升华

2022-06-03 13:04罗映珍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7期
关键词:转变和谐人格

罗映珍

【摘要】现在农村小学班主任遇到的最大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困生问题,尤其在人数众多的情况下,要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下帮助他们,教导他们改正缺点,学会做人的道理。对班主任而言,转化学困生工作是一项难点工程。然而,转化学困生的最重要工作就是了解学困生的心理活动,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恐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困生表现出来的行为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因此,教师要转变观念,以人为本,用体现和谐、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来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小学;学困生;转变;和谐;人格

学困生转化教育是一个最容易引起班主任头疼的话题。大多数班主任在学困生教育转化过程中,往往批评多于鼓励,甚至经常用一些刺激性的语言。这不但严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使转化的效果适得其反。这是一个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使用新的教育方法,以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学困生进行教育转化,用爱心、用真情从心灵深处温暖每一名学困生。这样,学困生的教育就有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一、以人为本,充分了解各类型学困生的表现及心理特点

根据笔者做班主任的经验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观察,笔者把学困生分为三大类型:

(一)火爆型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好出风头,脾气火爆,易冲动。课堂上,表现为讲话声音大,常顶撞教师,好搞小动作。这种类型的学困生,男生占大多数。

(二)封闭型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不爱说话,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流沟通,缺乏自信,易自卑。课堂上,表现为安静,很少说话,眼神有点怪,爱幻想,有时课后会问一些古怪的问题。这类型的学困生占少数。封闭型学困生,班主任易忽视,因为他们违纪少,对班集体破坏力不大,但他们往往存在一些心理问题。

(三)度日型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表现:整天无所事事,懒,不爱学习,也不喜欢参与各类各项文体活动,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课堂上,表现为好睡觉,基本上不会顶撞教师。班主任了解各类型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其表现,对于班主任开展下一步转化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具有很好的针对性作用。

二、对学困生实施和谐的转化教育工作,要转变观念

“任何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学生某方面的差异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对于学困生的教育应植根于爱,看重他们,不鄙弃他们,尊重他们,加倍地热爱他们是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教育经验表明,只要班主任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改进工作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绝大多数的学困生还是可以教育转化过来的。

(一)“没有完全烂的苹果,不要轻易丢掉。”要变“无用论”为“可用论”。“烂苹果”启示:苹果烂了,还能吃吗?丢了不觉得可惜吗?只要把烂的部分切掉,还是可以吃的,学困生也是一样,退学了多可惜(除非无药可救),想办法帮助他克服、改正缺点,不也很好吗?要记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不是,但这些都是成长中需付出的代价,是可以原谅的错误。“他是铁的时候,为什么要求他马上是钢呢?”还需经过融炉的铸造,才能变成“钢”,学困生的转化也是如此。

(二)“做过一次贼,并不永远都是贼。”要变“定性”思维为“可塑性”思维。有的教师或者班主任对学困生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后进生成绩差,他就什么都差,看到学困生违纪了,就很不高兴,“一棍子”打死。其实,学困生在经常性犯错误时,他内心也有一颗要求进步的“火种”,只是你还没有点燃他这颗“火种”,而更多的是看到他的“阴暗面”,忽略了他为了表扬而做出的点滴进步。

(三)“压倒就能稳定一切吗?”要变“高压政策”为“用情、用心”去转化,经常采用“居高临下式”的批评、处分等高压政策,以“压倒可以稳定一切”的心态去教育学困生,只会给他们“冬天”而不是给他们“春天”,可能会让学生表面服,但他们心里却不服,甚至产生“对着干”的严重对立情绪,更不利于教育。批评处分等高压政策不是不能用,但对学困生教育更多应采用以真情去感化。

三、對学困生实施和谐的转化教育工作,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是关键

(一)对学困生的教育及转化,要用赏识、积极的语言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学困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他们自我表现欲强的心理,加以积极引导,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采取优点激励法,使他们感到“我能行”“我会进步”。

(二)转化学困生的教育,要多采用“少吃多餐”战略。学困生共同特点,就是遗忘性强和注意力易分散,听不进去。那么,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就要遵循学困生的这种特点,采用“少吃多餐”的策略,也就是说,对学困生的谈话教育,每次教育谈话的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学生听不进去,但要经常找他谈话教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对学困生的教育要“反复抓、抓反复”。

(三)对学困生的教育及转化,可以实施“小步子”计划。“要循循善诱,持之以恒,每天进步一点点,做不懈的努力能够使每个学困走出困境。”这就决定了“学困生”的转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改变他、转化他,并非三言两语就可立竿见影,必须持之以恒,克服急躁情绪,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契机,打持久战。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教育过程。班主任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原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对学困生进行耐心教育,让他们快乐健康成长。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即要用情又用心去感化,侮人不倦,更要做到悔人不怨;对学困生的教育转化要做到转变观念,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在复杂、艰巨的学困生转化教育工作中体现和谐、体现人性化,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蓝乃明.如何转化后进生[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三卷),2012:60-61.

[2]孙宏兵.关于小学学困生转化的的点滴经验[J].新一代月刊,2013 (11).

责任编辑  温铁雄

猜你喜欢
转变和谐人格
铸造人格之鼎:文化育人三合一本质讨论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