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黑客罗宾汉”

2022-06-07 05:16刘胡君
世界博览 2022年11期
关键词:阿桑奇维基厄瓜多尔

刘胡君

他是自由斗士,又是叛国分子;是意气青年,又是阶下囚徒。如今的他虽然已经很少对维基解密进行管理,但是他所创造的“揭秘帝国”依然高举“维护公民信息自由权”的大旗,同肮脏的内幕斗争着。

维基解密网站的创建者朱利安·阿桑奇。

2022年3月23日,身陷囹圄的朱利安·阿桑奇与身穿白纱的斯黛拉·莫里斯举行了一场举世瞩目的“监狱婚礼”。而此时此刻,阿桑奇依旧前途未卜,等待这对新婚夫妇的,依然是充满未知的命运。

1971年,阿桑奇出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第二大城市汤斯维尔。阿桑奇的母亲克里斯蒂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青年”,她17岁时就孤身一人骑上摩托车,带上一顶帐篷离家出走,并加入了一个反传统文化的圈子,也就是在这段时间,克里斯蒂娜与高大帅气的青年约翰·希普顿相爱了。但是,这段青春期的爱情并没有持续多久便夭折,克里斯蒂娜怀着身孕来到了汤斯维尔市。

在阿桑奇刚满周岁时,他母亲克里斯蒂娜与在同一个剧团工作的艺人布雷特·阿桑奇结婚了。他们所在的木偶剧团经常在澳大利亚全国各地巡演,这使得阿桑奇一直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据他本人讲述,他一共上过37所学校,其中光是大学就上过6所。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无形中塑造了阿桑奇充满冒险精神的性格。

青年时期的阿桑奇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却对钻研新奇事物有着浓厚兴趣。16岁那年,阿桑奇结识了一位“新朋友”——一台“Commodore64”电脑。凭借这台电脑,他开始以门达克斯(MendaX)的网名在网络世界中尽情探索,天资聪颖的他很快便掌握了最精湛的黑客技术,门达克斯的名号也越来越响亮。上世纪80年代互联网才刚刚起步,他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早联网的那一批人之一。在网络世界里,他几乎无所不能,自由地出入互联网上最机密、最前沿的领域,也被其他黑客称为“可以闯入世界上最安全网络的程序员”。在网络世界里如鱼得水的阿桑奇在现实世界里也坠入了爱河。18岁的朱利安·阿桑奇和一位16岁的当地少女举办了婚礼,并在一年后生下了他们的孩子丹尼尔。

1991年,刚满20岁的阿桑奇又把目标瞄向了北方电讯(NorthernTelecomLimited)。北方电讯是一家总部位于加拿大的电信公司,也是全加拿大最大的电信和信息传递设备制造公司,他們的电脑系统防护之严密可想而知,然而阿桑奇却如出入无人之地,他嚣张地给系统管理员发消息“我在你们的系统里玩得很尽兴”。尽管如此,阿桑奇的野心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同年9月,他和2名来自国际知名黑客论坛“电子梦幻”的网友组成了一个名为“跨国颠覆者”的团队,这一次,他们的目标是全世界范围内防护等级最高的网络系统——美国国防部网络信息中心(NIC)。不出意外,他们又一次成功了,这个几乎是网络世界里最敏感而又隐秘的地方,俨然成为了这3名黑客的游乐场。

频繁又猖獗的黑客活动终于吸引了澳大利亚警方的注意。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南部计算机犯罪调查组展开了一次名为“天气行动”的调查行动。1991年10月29日晚11点,警方破门而入,抓捕了正在电脑前飞快敲击键盘的阿桑奇。不久后,他的黑客同伴们也相继锒铛入狱。由于澳大利亚联邦警察局内部缺少像阿桑奇一样计算机技术高超的工作人员,他们对阿桑奇的搜查取证成为了本案中最艰难的任务。在警方历时3年的不懈努力下,阿桑奇被指控了31项黑客犯罪行为,其中6项指控被取消,最终他对25项指控认罪。负责审判阿桑奇的法官认为阿桑奇的黑客活动并没有带来实际的经济损失,仅仅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年轻人出于好奇心在网上冲浪。最终案件以他被判处小额罚款了结。

阿桑奇创建的维基解密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直接将原汁原味的文件材料呈现在大众面前。

阿桑奇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

2012年2月,阿桑奇在英国伦敦最高法院出庭。英国对他被引渡到瑞典提出了最后的上诉,并且要求对其涉嫌“性犯罪”的问题进行讯问。 

虽然这一次审判结果对于阿桑奇非常“友好”,但这长达3年的漫长候审经历却给他的家庭带来毁灭性打击——妻子带着孩子离开了他。为了争夺孩子的抚养权,阿桑奇和前妻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战。为了支付高昂的诉讼费用,他必须同时兼职好几份工作,尽最大努力赚钱。最终历经30多次听证会和上诉之后,他在1999年与前妻达成了协议,孩子的抚养权归阿桑奇。年仅28岁的阿桑奇几乎一夜白头,这次对监护权的争夺也使得阿桑奇对政府当局更加失望。与此同时,他的政治思想也逐渐成熟。他撰写的一份名为《阴谋即统治》的文件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人类世界最为关键的斗争并不是左右之争或信仰与理性之争,而是机构之争。他坚信能够通过信息透明、公开交流来使政府的统治更加公正。在这种信念的驱使下,他于2006年创办了维基解密(Wikileaks)。

维基解密和维基百科的名字虽有共通之处,但是二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使命与运行模式。一种较为可信的说法是,二者名称中的“Wiki”,取自“What I know is”(我所知道的是)的首字母。在互联网世界,这种网络指的是可以由多人在线编辑、共同进行社区建设的网站。阿桑奇创办维基解密的初心便是信息自由与公开秘密。当年12月,维基解密就小试牛刀公布了首份解密文件——索马里反政府武装“伊斯兰法院联盟”的领导人签署的一项关于刺杀索马里官员的“秘密决定”。这份文件很快将全世界媒体的注意力吸引到阿桑奇身上,维基解密也因此声名鹊起。

《纽约客》杂志曾这样评论:阿桑奇致力于让大众生活在一个没有秘密的世界中,他要成为一个“吹哨人”,将所有政府隐藏的秘密公之于众。阿桑奇出任网站总编后,声明了网站的三大宗旨:信息自由、揭开事实真相、创造和维护真正的历史。这个由阿桑奇创建的国际性非营利媒体组织本身非常神秘,该组织没有自己固定的办公地址和办公电话,除了创建人朱利安·阿桑奇外,该组织其余5名核心成员的身份至今仍然是谜,他们之间用代号相称,用经过特殊加密处理的聊天工具进行沟通。除这5名核心成员外,该网站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几百名志愿者,主要负责上传以及公布网站收集到的秘密文件。这些志愿者来源很广,有教师、记者、法律人士、大型公司技术人员、科学家等,他们工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服务器分散在全球各地,追踪极为困难。至此,顶级黑客们和高超的匿名工具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泄密天堂”。

创办短短几年后,维基解密迅速成为全球众多政治家都闻风丧胆的“超级网站”。它打破了传统媒体对一手文件资料加工处理后再公布给民众的传播方式,直接将原汁原味的材料文件呈现在大众面前,被无数粉丝称为具有相当程度客观真理性的“科学新闻”。至今,维基解密公布的解密文件已经高达1000多万份,其中包括英国国防部的秘密名单、法国总统马克龙的7万份私人邮件、科特迪瓦的有毒废物倾倒事件、气候学家私自篡改观测数据、沙特国王敦促美国攻打伊拉克等涉及军事、经济、环境、政治等各个领域的机密文件。这些敏感文件的暴露也使得一些政治家苦心经营的政治形象毁于一旦,尤其是给美国的外交形象带来了巨大打击。这使得很多國家都将阿桑奇视为国家安全的巨大威胁,将矛头对准了他和维基解密。

维基解密最开始使用的服务器大多来自一些位于欧洲的网络公司,但是很快这些服务器开始频繁遭遇黑客攻击,阿桑奇被迫开始与亚马逊合作,其租借的主机服务器属于亚马逊公司。在美国政府的高压之下,维基解密与亚马逊的合作并未持续多久。由于触碰了很多大资本家的利益,除了服务器遭受攻击之外,维基解密也遭遇了资金危机,被瑞士和美国的多家主流银行封杀,阿桑奇一度只能依靠朋友们的接济度日。为了防止被暗杀,他甚至过上了东躲西藏、四处漂泊的日子。他染黑白发、蓄起胡须、频繁更换住所和联系方式。阿桑奇俨然已经成为一名“国家公敌”,连他的祖国澳大利亚都表示不会为他提供保护。而在他身处的政治环境相对宽松的瑞典和冰岛,其个人安全也不再受到任何保障。2010年11月28日,瑞典官方以“强奸”和“猥亵”罪签署了对阿桑奇的逮捕令。国际刑警组织也于12月1日发布了红色通缉令。终于,山穷水尽的阿桑奇选择向英国警方自首。在支付25万英镑的保释金之后,他获得了来之不易又限制颇多的“自由”。2012年,他进入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开启了他为期7年的“大国囚徒”生涯。

阿桑奇的被捕引发了国际社会各界舆论的哗然。阿桑奇的同行、美国国家安全局前雇员斯诺登表示,这是新闻自由的至暗时刻。阿桑奇所捍卫的“公民信息自由权”有着大量的忠实拥趸,为了捍卫信息自由,为了捍卫阿桑奇,他们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抗议活动。在网络世界里,一些支持者利用黑客技术攻击对维基解密不友好的网站,万事达卡、亚马逊等网站先后沦陷;在阿桑奇的祖国澳大利亚,超过5万名民众在政府大楼前举行声援阿桑奇的集会;在美国纽约,大量抗议者高举印有阿桑奇头像的宣传牌……

2021年,50岁的阿桑奇被关押在伦敦贝尔马什监狱。2022年1月24日,阿桑奇成功向英国最高法院提起上诉,伦敦高等法院就此前引渡其至美国的判决作进一步的审理裁决。图为阿桑奇的未婚妻在接受采访。

2014年11月25日,阿桑奇和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共同现身于厄瓜多尔驻英国使馆的阳台上。

美国《时代》78CdkwSR+GOWJ7TLWrbCHuFPYSXOXwzOuhrYNZ7RWr4=杂志封面。

阿桑奇在厄瓜多尔驻英国大使馆的避难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刚开始,他和厄瓜多尔的关系有一段蜜月期,2018年阿桑奇获得了厄瓜多尔公民的身份,为了方便阿桑奇享有更多的自由,使馆还一度想给予他外交人员的身份。阿桑奇的房间里有沙发、电视、跑步机,他本人也可以在使馆范围内自由活动。2018年情况急转直下,厄瓜多尔使馆多次表示对阿桑奇的不满,称他的存在使使馆产生了高达620万美元的安保费用。使馆还指控他私自查阅安全文件,虐待使馆警卫。最终在2019年4月11日,他被迫结束了长达7年的庇护生涯。一段视频记录下了阿桑奇再次被捕时的场景:阿桑奇被七八个壮汉拖出了使馆,他情绪激动,冲人群大声喊道:“英国必须抵抗!”

关于阿桑奇再次被捕的原因,媒体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与厄瓜多尔国内的政治情况紧密相关。首先是政治领导人的更替。使馆给予阿桑奇政治庇护的决定是厄瓜多尔前任总统拉斐尔·科雷亚作出的,当时科雷亚在电视讲话中表示将欢迎阿桑奇“永住”大使馆。2017年总统选举后莱宁·莫雷诺宣誓就职,而他则对阿桑奇非常不满,在接受《卫报》采访时,他甚至指责阿桑奇试图将厄瓜多尔大使馆变成“间谍中心”。其次,阿桑奇的被驱逐与厄瓜多尔日益恶化的经济环境有关。为了避免阿桑奇遭遇其他国家间谍的暗杀,大使馆必须施行强度极高的安保措施,由此带来了巨额安保费用,但是厄方得到的收益却与付出不成比例。2015年石油价格大跌,使得以石油出口为主要经济支柱的厄瓜多尔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缓解压力,莫雷诺政府必须尽力搞好与美国这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关系。最后,阿桑奇和维基解密曝光的多份政府文件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众多国家和政府领导人的肮脏内幕,被很多国家视为眼中钉,收留阿桑奇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了厄瓜多尔的外交。阿桑奇再次被捕后,莫雷诺政府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一份42亿美元的援助协议,许多西方媒体都猜测,这可能与厄瓜多尔对阿桑奇的驱逐有所关联。

2021年12月10日,英国高等法院裁定阿桑奇将被引渡至美国。这一裁定对于阿桑奇及他的支持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一旦被引渡至美国,他将会以间谍罪的名义被起诉,面临高达175年的监禁。阿桑奇的亲生父亲约翰·希普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忧心忡忡地说,考虑到之前杰弗里·爱泼斯坦在美国监狱中离奇死亡的事件,他十分担心阿桑奇被引渡至美国后可能遭受的厄运,如果阿桑奇能被释放,他希望他的家人们能在一起过圣诞节。2022年4月20日,英国威斯敏斯特地方法院发布引渡令,正式宣布将维基解密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引渡至美国受审。虽然他的律师团队准备进行新一轮的上诉,但阿桑奇已然是前途渺茫。

如今,阿桑奇引渡事件的帷幕还未落下。这位“黑客罗宾汉”50年的人生中充斥着各种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他是自由斗士又是叛国分子,是意气青年又是阶下囚徒。如今的他虽然已经很少对维基解密进行管理,但是他所创造的“揭秘帝国”依然高举“维护公民信息自由权”的大旗,同肮脏的内幕斗争着。

(责编:南名俊岳)

猜你喜欢
阿桑奇维基厄瓜多尔
英法院拒绝阿桑奇保释请求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阿桑奇拒绝接受“离开使馆”协议
爱的最后一课
基于变长隐马尔科夫模型的维基词条编辑微过程挖掘
维基解密大争论:争论固有焦点和在互联网时代呈现的争论新特征
阿桑奇引渡面临最后裁决
厄瓜多尔的奇特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