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少林托颌推肩法治疗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2022-06-08 08:14胡志成徐财香钟叙春郭世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胡志成 徐财香 钟叙春 郭世万

(1.赣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江西 赣州 341000;2.赣州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各型颈椎病中患病率最高、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1],因单侧或双侧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受压所致,其表现为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发病机制为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病变,使椎间孔变窄、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第5~6 颈椎及6~7 颈椎之间关节活动度大,因而患病率较其他颈椎关节高。临床上运用中医骨伤理筋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肯定,不仅能减轻疼痛,提升治疗效果,还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2]。但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因颈椎退变较严重,颈项部肌肉较紧张,局部疼痛明显,颈椎活动度较差,导致老年患者对传统颈项旋扳法配合度差,手法治疗不到位,临床疗效差异大。因此,针对老年患者采用南少林托颌推肩法治疗,与传统颈项旋扳法比较,患者体位舒适配合度高,手法治疗到位,临床疗效满意。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就诊于赣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的58 例老年(年龄≥60 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成试验组29 例:男16 例,女13 例;年龄60~76 岁,平均(68.85±2.32)岁;病程最短2 个月,最长6 年,平均(2.34±0.56)年。对照组29 例:男15 例,女14 例;年龄60~77 岁,平均(69.16±2.28)岁;病程最短3 个月,最长6.8 年,平均(2.46±0.48)年。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1)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颈椎退行性病变。长期低头工作者或习惯于长时间看电视、录像者,往往呈慢性发病。(2)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伴上肢放射痛。(3)颈部活动功能受限,病变颈椎棘突,患侧肩胛骨内上角常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硬结,可有上肢肌力减弱和肌肉萎缩,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头试验阳性。(4)颈椎X 线示椎体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CT 可见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1.3 纳入标椎(1)年龄60~80 周岁者;(2)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3)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1)脊髓型颈椎病及其他类型颈椎病者;(2)伴脊髓损伤,颈椎椎体滑脱,颈椎结核、肿瘤患者;(3)伴重度骨质疏松、骨质异常者;(4)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功能衰竭者,或身体过于虚弱者;(5)精神病患者。

1.5 脱落标准 治疗中不合作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临床研究者;在治疗中,病情持续加重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1.6 治疗方法 试验组:运用南少林托颌推肩法[4]治疗:(1)首先用点压、拿捏、弹拨、法、按摩等舒筋通络手法放松颈椎肌肉15 min,然后嘱患者俯卧位于治疗床上,头转向患侧。(2)医者弓步立于床头前。医者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前臂压着头部;另一手推患侧肩部,双手反向用力,可听到颈椎的弹响声。手法治疗后嘱患者休息数分钟后起床。每日手法治疗1 次,连续治疗14 d。

对照组:用传统颈项旋扳法治疗[1]:用与试验组同样的点压、拿捏、弹拨、法、按摩等舒筋通络手法放松颈椎肌肉15 min,然后嘱患者取稍低坐位,术者站于患者的侧后,以同侧肘弯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其后枕部,嘱患者颈部放松,术者将患者头部向头顶方向牵引,尔后向本侧旋转,当接近限度时,再以适当的力量使其继续旋转5~10 度,可闻及轻微的关节弹响声。手法治疗后嘱患者休息数分钟。每日治疗1 次,连续治疗14 d。

1.7 观察指标(1)临床疗效评定。显效: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VAS 疼痛评分。使用一条长约10 cm 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 个刻度,最左端0 分表示无痛,最右端10 分表示剧痛,患者选择其中一个数字表达自己的疼痛程度[5]。

(3)颈椎活动度。采用中立位0°法记录,分别记录患者颈椎治疗前后左右侧屈、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度数。

1.8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 20.0 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对非正态性分布者用秩和检验,2组之间比较时需检测数据的方差齐性,若不齐者需用秩和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者,同组用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х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21%(25/29),高于对照组的65.52%(19/29)(P<0.05)。见表1。

表1 2 组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颈椎活动度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比较 (,°)

表2 2 组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 S 疼痛评分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VAS 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3 2 组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症”“项强”“颈肩痛”“痿证”“眩晕”等范畴。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主要由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七情内伤、饮食失调等因素引起;外因有风、寒、湿三邪侵袭,外伤,慢性劳损等[6]。《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气血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感,而众痹生焉”。现代医学认为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椎间盘退变是始动因素,机械压迫学说、颈椎不稳学说和血液循环学说是目前公认的发病机制[7];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颈部韧带肥厚钙化、颈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等病变,使椎间孔变窄、脊神经根受压或刺激所致。随着年龄的增大,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颈椎形态学改变、颈椎的稳定性下降,故老年患者颈椎病患病率高,且所有类型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占比最高。老年患者基础疾病较多,手术风险大,因此对于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多采用非手术治疗[8]。老年患者颈椎退变较严重,颈椎活动度差,上肢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运用手法治疗时常常需要患者放松颈项部肌肉,不能做抵抗用力。传统颈项旋扳法采用坐位治疗,一手肘弯托住患者下颌,另一手托其后枕部,在实际手法治疗中因舒适度差,感觉被医者“卡住喉咙”,患者常常呼吸心跳加快,容易紧张过度,患者无法放松颈项部肌肉,导致配合度较差,手法治疗不到位,临床效果欠佳。采用南少林托颌推肩法治疗,在体位上采用俯卧位,头转向一侧,患者舒适度好,起到自然放松颈椎且颈椎已经转动到一定角度,操作上医者只需要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前臂压着头部,另一手推患侧肩部,双手反向同时用力瞬间发力即可,操作简单,无需特意嘱患者放松颈椎配合操作,临床治疗中患者易于接受,安全性好,临床疗效满意。

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强调医武结合,擅长治疗经穴宿瘀为主导的伤瘀病变,以手法和药力内外同步消瘀,令宿瘀导致的顽固性疼痛疾病得到本源性治疗[9]。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可有效缓解颈部周围软组织痉挛,调整颈椎力学平衡,恢复其静态与动态平衡,增强颈椎稳定性,改善颈椎活动度,解除脊神经根受压,临床效果立竿见影,可较快地缓解症状。本研究表明,针对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南少林托颌推肩法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优于传统颈项旋扳法;在缓解患者疼痛及改善患者颈椎活动度方面南少林托颌推肩法也优于传统颈项旋扳法,患者均表示愿意接受南少林托颌推肩法治疗,对治疗的舒适度均表示满意,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基于Delphi的运动处方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动度及患指感觉恢复的影响
53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疾病活动度的关联性分析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MRI联合超声成像评价类风湿性腕关节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价值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的系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