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羌芷解表方联合奥司他韦治疗流感样病例的临床观察∗

2022-06-09 07:52王成立郑彩霞周永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5期
关键词:主症风寒流感病毒

王成立 郑彩霞 吕 伟 周 鹏 周永亮 周 宝

(安徽省淮北市中医医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流感样病例(ILI)是急诊和发热门诊的常见病种之一,以高热(体温≥38℃)为主要表现,同时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1]。自从COVID-19暴发流行以来,ILI的监测更是备受全球关注[2]。此类疾病属于中医学的“时行感冒”“外感热病”的范畴,采用辨证论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3]。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羌芷解表颗粒治疗ILI开展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以评价中医药治疗ILI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采用《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2018年版)》相关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4]《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相关标准,辨证为风寒夹湿证。2)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发病时间小于24 h;首诊腋下温度≥38℃,<39℃;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诊断;血白细胞总数≤10×109/L,且中性粒细胞比率≤80%;自愿受试;通过淮北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3)排除标准:首诊体温<38℃,或>39℃;发病时间超过24 h;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具有慢性肾病、肝功能不全、冠心病等慢性疾病者;合并肺部感染;重症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于本院急诊科和发热门诊就诊的ILI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36.21±14.53)岁。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36.85±13.03)岁;两组性别、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宜昌东阳光长江药业,批号0221912065),每次75 mg,每日2次。患者体温≥39℃时口服对乙酰氨基酚片(宜昌人福药业,批号0202010036)0.5 g。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羌芷解表方,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剂(济人药业公司),组方:羌活15 g,白芷12 g,防风10 g,桂枝10 g,葛根10 g,白芍12 g,杏仁4 g,生姜9 g,厚朴6 g,大枣6 g,甘草6 g。每日1剂,分2次服。两组的观察周期均为5 d,如果在第3~4天时退热、症状大减,可停止治疗,继续观察。

1.4 指标观察 1)退热时间观察指标:包括起效时间(从首次服药开始到体温下降0.5℃所需的时间)、解热时间(从首次服药开始到体温下降至37.2℃以下所需的时间)。2)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主症、次症、舌象和脉象进行计分。3)实验室指标: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比率(L)水平以及C反应蛋白(CRP)。

1.5 疗效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痊愈:流感样症状全部消失。显效:大部分流感样症状消失,中医证候明显改善,70%≤症状积分减少<95%。有效:流感样主要症状消失,中医证候部分改善,30%≤症状积分减少<70%。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善,中医证候无明显改善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起效时间、退热时间比较 见表2。治疗组起效时间、解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h,±s)

表2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h,±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0 30起效时间2.60±1.03△3.30±0.91解热时间24.52±4.82△32.21±6.53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3。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的主症、次症、舌象和脉象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舌象和脉象积分相比较,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主症6.67±0.31 0.77±0.36*△6.56±0.30 1.10±0.39*次症4.88±0.26 0.58±0.52*△4.89±0.27 1.31±0.42*舌象2.34±0.45 0.83±0.34*△2.34±0.44 1.34±0.38*脉象2.76±0.21 0.67±0.42*△2.75±0.23 1.09±0.41*

2.4 两组治疗前后L、CRP、WBC水平比较 见表4。治疗后,两组L、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WB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L、CRP、WBC、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L、CRP、WBC、水平比较(±s)

组 别 时 间L(%)CRP(mg/L)WBC(×109/L)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60.18±19.51 22.46±7.16*△58.72±12.44 29.81±9.38*22.98±0.90 1.32±0.47*△23.52±0.89 3.42±0.84*3.81±0.56 7.99±0.96*△3.75±0.64 5.24±0.81*

3 讨论

现代医学对ILI的认知已经较为清楚,该病以发热、咳嗽或咽痛、头痛等症状为主要表现,其主要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如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等,其中以流感病毒感染者居多。流感病毒又分为甲、乙、丙3型,具有传播速度快,易发生变异的特点[6]。目前治疗ILI的代表药物为NA抑制剂奥司他韦,其主要针对甲型和乙型流感以及1t5N1禽流感病毒表现出强效的抗病毒作用[7-8]。面对种类繁多、易于变异的病毒,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在治疗ILI时彰显出自己的优势。张评浒等[9]就指出复方中药颗粒与单纯的西药靶向抗病毒作用机制完全不同,复方中药颗粒具有多成分、多靶点的优势,不仅可以直接杀灭病毒,阻断病毒感染宿主或者抑制病毒复制,而且可以通过降低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损伤、调控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来调节宿主的免疫功能,最终发挥“扶正祛邪”的功效。

ILI类似于中医的“时行感冒”“外感热病”,亦有伤寒、温病之分。时行感冒的治疗中应“辨证求因”“审因论治”[10]。由于人体体质之差异和四时六气的不同,在临床上便出现有风寒、风热等不同的证候。根据流感发病时的气候特点结合中医五运六气,普遍认为“寒”“热”是主要方面[11]。早在《黄帝内经》就有对此类疾病的记载,如“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热病”等。可见外感热病根源在“寒”邪入侵机体,郁而化热。时行感冒虽以发热为主要表现,但有一分热必有一分寒,重寒必热。而在临证时,又多夹“湿”邪,出现头重如裹、肌肉酸痛、胸闷气短等症状。卢幼然等[12]在辨析冠状病毒属、流感病毒属两类大传染病的中医证治时,就提出两类病毒属疾病具有相似性,均为“杂气类疫毒”,均可归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且以中医“湿”类证候多见。亦有报道[13]称湿毒邪入侵机体与流感病毒引起的“炎症风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时行感冒初起之时,应注重风寒夹湿证的辨证。

笔者自拟羌芷解表方,以羌活、白芷为君药,辛散发表,祛风去湿,并止诸痛;羌活发散太阳之风寒,三阳兼治,治阳明为主;白芷祛湿止痛。现代药理研究发现[14],羌活的提取物SFE-CO2对流感病毒具有防治作用。以防风、桂枝、葛根为臣药,散寒发汗之余,兼有解肌发表、温通经脉,清透阳明之邪;有报道[15]防风粗制水提取物亦有抗病毒的作用。方中白芍、大枣养阴益血,既防热伤阴,又制疏散太过,杏仁降气止咳,厚朴燥湿化痰,生姜发散风寒,甘草调和诸药,共为佐使。在剂型上,笔者选择中药免煎颗粒剂,便于使用,患者接受度高。临床辨证中,中医治疗外感初期ILI时,通常注重风寒、风热的辨证,容易忽略了对“湿”类证候的辨治[16]。自拟羌芷解表方,温清并用,表里同治,侧重辛温散寒,祛风去湿,能够有效地控制“湿邪”的黏滞特性,较好地预防了ILI病情的迁延变化。同时本文进一步证实了中药颗粒剂治疗ILI临床有效且安全可靠。但本研究样本较少,还需开展多中心协作大样本的随机分组研究进行验证,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ILI提供可靠的依据。

猜你喜欢
主症风寒流感病毒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NL R表达对比分析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中医分型辨治脂肪肝
秋夜吟
治幽螺,中医分三型
流感病毒为何肆虐冬春
新研究有助于开发流感广谱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