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疗效观察∗

2022-06-09 08:10俞泓波蔡程辰刘苗苗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5期
关键词:痛风性痛风西药

瞿 佶 俞泓波 蔡程辰 刘苗苗 吴 弢

(上海市华东医院,上海 200040)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历节”“痹证”等范畴,其致病因素以湿热浊毒为主,且中医证型以湿热蕴结症居多[1]。多因素体禀赋不足,起居失常、脾肾功能失调、饮食不节而诱发,复因饮食劳倦,七情所伤等酿生湿浊、湿热,邪气流注关节、肌肉、骨骼、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痹痛,与风寒湿热之邪相合,使痹痛加重[2],故宜采用清热除湿、祛风除湿、涤痰化瘀、调补肝肾、补益脾肾、通络止痛之法施治。在西医临床中,常以非甾体消炎药缓解患者症状[3],然而此类药物存在明显局限性,可能会造成胃肠道不适、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4]。中医药治疗痛风病有效,其中萆薢痛风汤可祛风除湿、清热化瘀、通络止痛,结合药膏外敷、刺血、推拿等外用综合治疗措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由内及外共治痛风[5]。对此,本研究为观察自拟萆薢痛风汤为主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中医诊断为痛风病-湿热蕴结证[6];西医诊断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7];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疗方案;治疗前2周没有服用其他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并保证完成疗程。排除标准:继发性痛风患者,例如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肿瘤放化疗以及服用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乙胺丁醇、烟酸等导致的继发性痛风;痛风晚期关节严重畸形、劳动力丧失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及对药物过敏者;有心脑血管、消化道、泌尿系和造血系统等的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精神病及滥用酒精及其他成瘾性药物影响判断的患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治疗组与西药组各30例。西药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24~81岁,平均(55.31±11.43)岁;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0~48 kg/m2,平均(28.35±3.42)kg/m2;病程9~21个月,平均(14.68±3.51)个月;急性发作病程15~37 h,平均(27.62±5.76)h;合并症为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4例。中医治疗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6~85岁,平均(55.45±13.76)岁;BMI为19~36 kg/m2,平均(26.37±2.66)kg/m2;病程10~22个月,平均(15.43±3.69)个月;急性发作病程17~38 h,平均(28.89±6.11)h;合并症为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基础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护受累关节,低嘌呤饮食,禁酒限烟,饮足够的水,保持每天尿量2 000 mL以上。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避免剧烈活动或突然受凉、劳累、外伤,规律饮食、作息。1)西药组口服双氯芬酸钠(泰姆勒爱尔兰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50064),每次75 mg,每日1次。2)中医治疗组实施中医综合治疗方法。(1)萆薢痛风汤:萆薢30 g,黄柏12 g,虎杖15 g,茯苓12 g,薏苡仁12 g,威灵仙12 g,扦扦活15 g,炒莱菔子9 g,忍冬藤9 g。药材加水煎至600 mL,每日1剂,分2次温服。(2)儿茶软膏:儿茶600 g,黄连600 g,炒硼砂300 g,赤石脂300 g,制炉甘石300 g,冰片300 g,黄凡士林3 600 g(华东医院院内制剂)。每日1次,外敷。(3)健脾助运手法:包括摩揉全腹、点穴、拉合带脉,每周2次。摩揉全腹: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一侧,将手掌平放于腹部微微的施加压力,靠前臂主动运动,使手掌随同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的推摩,以脐为中心顺逆时针各36圈。以大鱼际着力于腹部,靠腕关节摆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做逐渐向外扩展的圆周运动,直至揉遍全腹,反复操作3~5次。点穴:用拇指或中指点按阑门、上脘、中脘、建里、水分、天枢、气海等穴,以指下气通为止,每穴1 min。拉合带脉:患者仰卧位,术者立于一侧,用拇指先按压带脉穴1 min,再从两侧带脉穴开始向对侧推拉,反复20~30次,双手虎口相对全掌置于两侧的侧腹部,相对用力向中间弧形归挤,至腹中线时交叉向上夹起腹部肌肉,反复操作3~5次。(4)刺络放血:取肿痛关节局部,可加双侧上巨虚、下巨虚,常规碘伏消毒,用5~7号注射器针头局部放血1~2 mL,每周1次。(5)耳穴贴压:取脾、肾,可加选内分泌、枕、输尿管、膀胱、内生殖器。局部消毒后,将粘有磁珠的胶布对准选取耳穴贴好,稍加压力按压1~2 min,嘱患者自行按压以加强刺激,每日3~5次,每次3 min。单侧取穴,两耳轮换,3~5 d更换1次。

1.4 观察指标 1)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变化。2)对比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尿酸(UA)水平和关节疼痛程度,UA水平通过抽静脉血化验进行检测,关节疼痛程度通过视觉模式评分(VAS)法评估,症状越重得分越高。3)观察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酐(Scr)水平。4)统计治疗1周内两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恶心、呕吐、肠胃不适、头晕等。

1.5 疗效标准[8]临床控制: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显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有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无效:关节疼痛、红肿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30%。治疗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对比以及治疗前后对比,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或χ2检验。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1周后,中医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治疗1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中医治疗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 别 时 间 疼痛 局部压痛 关节肿胀 皮色皮温 关节活动 全身症状中医治疗组(n=30)西药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7.10±1.47 2.83±1.70*△6.60±1.83 3.70±1.88*2.01±0.66 1.12±0.31*△1.98±0.63 1.30±0.34*2.18±0.62 1.25±0.39*△2.09±0.60 1.54±0.40*1.83±0.41 1.22±0.36*△1.89±0.50 1.51±0.44*2.10±0.72 1.32±0.47*△2.18±0.73 1.61±0.51*2.29±0.57 1.04±0.30*△2.30±0.61 1.26±0.36*

2.3 两组尿酸水平和关节疼痛程度比较 见表3。治疗1周后,两组UA水平和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且中医治疗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

表3 两组尿酸水平和关节疼痛程度比较(±s)

表3 两组尿酸水平和关节疼痛程度比较(±s)

组 别 时 间UA(μmol/L)VAS(分)中医治疗组(n=30)西药组(n=3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47.68±34.72 386.54±42.12*△450.07±35.92 410.72±45.81*6.86±0.91 3.12±0.84*△6.53±0.87 4.26±0.79*

2.4 两组肝肾功能和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1周后,两组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情况,中医治疗组未发生不良反应,西药组出现2例轻微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常因先天脾肾不足,后天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损伤脾胃,运化失司,湿自内生,复因风寒湿邪入侵,气血运行不畅,郁久化热,瘀血痰浊痹阻关节所致[9]。由此可见,湿热蕴结、痹阻经络为其主要病机,故遵循“清热化瘀、通络止痛”基本治则。萆薢痛风汤中萆薢性平、味苦,可利湿去浊、祛风除痹;黄柏性寒、味苦,可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虎杖微寒、微苦,可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利水消肿、渗湿健脾;薏苡仁性凉、味甘、淡,可利水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威灵仙性温、味辛、咸,可通络止痛、祛风湿;扦扦活性平、味辛,可抗菌消炎、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炒莱菔子性平、味辛、甘,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忍冬藤性寒、味辛,可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全方共奏祛风除湿、清热化瘀、通络止痛之功效[10]。本研究中,中医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西药组,这说明自拟萆薢痛风汤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原因可能是萆薢痛风汤中薏苡仁含有的甾体化合物成分,黄柏中含有的小檗碱成分可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病灶局部酸性环境,利于痛风石溶解[11],再配合儿茶软膏敷贴直接作用于病变关节可凉血消肿止痛。三棱针刺络放血开窍泄热、活血消肿,控制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健脾助运手法、耳穴贴压调节患者脏腑功能[12],恢复患者正常代谢,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症状。

现代医学指出痛风性关节炎主要因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多因肝肾不足,脾胃损伤,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日久从热而化,形成温热痰浊内蕴,而凝滞关节,使之气血不通,不通则痛。且该病发作部位主要在下肢,常与夜间突然发生关节剧痛,数小时后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13]。本次研究中两组UA水平、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且中医治疗组明显低于西药组,其原因可能是萆薢痛风汤中的萆薢、黄柏多具有抗炎、解热作用,扦扦活含有的苷类成分具有利尿作用,能增强肾血流量、增加尿量,促进尿酸排泄,而虎杖含有的白藜芦醇和大黄素成分,威灵仙含有的皂苷类成分,都具有一定镇痛的作用,能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有效降低UA水平[14]。

双氯芬酸钠通过抑制脂氧酶,减少患者体内白三烯、缓激肽等产物的生成,发挥解热镇痛作用,但此类药物存在一定毒性,不良反应较多,会损伤患者肝肾功能。而中药为天然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而手法按摩可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刺络放血可泻热解毒、消肿止痛、开窍止痒;耳穴贴压可运气活血,调理阴阳脏腑[15]。本研究中,两组肝肾功能异常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自拟萆薢痛风汤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

综上所述,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使用自拟萆薢痛风汤为主的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UA水平,缓解关节疼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痛风性痛风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被痛风症“缠上”,如何科学进食
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
痛风的治疗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治疗重度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四黄散外敷联合平衡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