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桃红四物汤联合冰硝散外敷对尺桡骨骨干双骨折术前肿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22-06-09 07:52王凤铭张宏健陈彦华李晓阳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物汤前臂桡骨

王凤铭 张宏健 陈彦华 张 晓 李晓阳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尺桡骨骨干双骨折是临床中成人常见的骨折类型,约占成人骨折的1%~2%[1]。前臂与上下尺桡关节共同完成旋前、旋后的功能,因此尺桡骨干骨折可视为前臂“关节”的关节内骨折,较其他骨干骨折更需要解剖复位以获得良好的功能[2]。目前临床中大多数人认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是成人尺桡骨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3]。肿胀是骨折后常见的并发症,会使患者疼痛加剧,同时对手术时机及预后有较大影响,因此骨折部位的消肿对于手术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探讨桃红四物汤联合冰硝散外敷对尺桡骨干骨折术前肿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纳入标准:具有明显的外伤史,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尺桡骨骨干双骨折;骨折为单侧闭合骨折且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年龄18~65岁;受伤24 h内入院,能配合治疗且对本次试验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骨折合并脱位者;病理性骨折者;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或开放性骨折者;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者;入院前已使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药物治疗者;对药物过敏者;年龄<18岁或>65岁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尺桡骨骨干双骨折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9~64岁,平均(37.86±11.72)岁;左侧肢体16例,右侧肢体1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击打伤10例,跌倒伤6例,机器绞伤2例;骨折线位于同一平面22例,非同一平面8例;骨折为侧方移位17例,成角移位7例,重叠移位6例。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0~63岁,平均(38.52±10.96)岁;左侧肢体17例,右侧肢体13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3例,击打伤10例,跌倒伤6例,其他1例;骨折线位于同一平面23例,非同一平面7例;骨折为侧方移位16例,成角移位8例,重叠移位6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备案;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自入院起均给予前臂吊带固定;七叶皂苷钠10 mg(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13,5 mg/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另予迈之灵片(德国巴登礼达大药厂,进口药品注册证号Z20140002,260 mg/片),口服,每日2次,每次2片;伤后24 h内间断冰敷伤肢,24 h后间断热敷伤肢。观察组自入院第1天起,加用桃红四物汤口服加冰硝散外敷治疗,桃红四物汤组成为桃仁15 g,红花12 g,川芎12 g,当归9 g,赤芍12 g,桔梗12 g,甘草6 g。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统一煎制,每剂取汁200 mL,分早晚两次服用。冰硝散方:冰片10 g,芒硝1 000 g(由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药房提供),充分混匀后装于布袋中,外敷于患处,根据药袋干湿情况每1~2日更换1次,更换下的药物晾干后重复使用。两组患者均于消肿治疗后行尺桡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肿胀程度、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1)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3、5 d在骨折部位肿胀最明显处对双侧肢体周径进行测量,肿胀程度=(患侧周径-健侧周径)/健侧周径×100%。2)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 d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液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5 d评估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拟定,包括疼痛、压痛、肿胀、瘀斑4项,分值越低提示症状越轻。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胀程度比较 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肿胀程度均呈下降趋势,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肿胀程度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段比较,△P<0.05。下同。

组 别n 治疗前 治疗后1 d 治疗后3 d 治疗后5 d观察组对照组30 30 38.36±4.21 37.92±4.46 31.28±3.67*△33.42±3.85*25.64±2.82*28.35±3.01*18.25±2.18*22.63±2.56*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2。治疗5 d后,两组患者外周血hs-CRP、IL-6和TNF-α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5 d后治疗前治疗5 d后hs-CRP(mg/L)18.36±2.42 6.49±1.87*△19.13±2.28 9.84±2.06*IL-6(pg/mL)62.92±11.27 27.89±6.54*△61.23±10.93 35.51±7.18*TNF-α(pg/mL)35.74±8.82 19.34±5.96*△36.13±9.16 24.39±6.31*

2.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3。治疗5 d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积分、压痛积分、肿胀积分、瘀斑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分,±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5 d后治疗前治疗5 d后疼痛2.34±0.31 0.62±0.27*△2.45±0.29 0.73±0.26*压痛2.74±0.49 1.22±0.44*△2.82±0.51 1.43±0.47*肿胀1.66±0.27 0.67±0.23*△1.71±0.30 0.84±0.28*瘀斑1.43±0.36 0.41±0.25*△1.46±0.39 0.53±0.27*

2.4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药物过敏性皮炎,经口服抗过敏药物治疗3 d后,症状明显减轻,7 d内过敏症状消失,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远期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前臂功能的解剖学基础较为复杂,它是一个由尺桡骨、骨间膜及肱尺关节、肱桡关节等5个关节协同运作组成的整体关节,尺桡骨作为前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前臂的旋前旋后运动功能紧密相关。手术治疗成人前臂尺桡骨骨干骨折,恢复尺桡骨长度,解除成角畸形和旋转畸形已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的共识[5]。在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对于闭合性的尺桡骨干骨折应该尽早手术,延迟固定将增加尺桡骨交叉愈合的风险[6]。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主流倾向于切开复位钢板治疗,也有部分学者探索使用前臂髓内针治疗尺桡骨骨折[7]。但无论选择哪种手术方式,怎样使软组织肿胀在术前更安全、更快地消除是临床治疗中绕不开的话题。

现代医学认为骨折后由于骨折周围软组织损伤致微血管破裂,加上血管受压导致的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的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及代谢障碍,氧自由基无法迅速被清除而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液渗出,以及疼痛导致的肌肉痉挛和小血管出血,共同导致了骨折部位软组织的肿胀[8]。由于骨折后软组织的早期肿胀影响了局部血液及体液循环,导致炎性因子增多,局部抗感染能力的降低,从而引起手术时间的延迟、手术感染风险增大以及术后刀口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的可能增加。因此,有效地消除或抑制骨折早期软组织肿胀对于尽早手术、加速创口愈合、降低手术感染风险、加快机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有重要意义[9],所以在骨折后尽早地消肿是有意义且必要的。

中医学认为骨折后筋脉受损,致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而为瘀血,瘀血内停,阻滞气机,气行不畅则津液运化失常,积聚于肌肤腠理而发为肿胀。《圣济总录》中提到“若因所伤,内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宜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治宜除去恶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伤肿,气伤痛,气血俱损,故为肿为痛。”因此,治疗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为原则,故治疗方剂选用活血祛瘀经典方剂桃红四物汤为基础方,在本院骨科多年临床经验下改良为加减桃红四物汤(协定方),临床用于骨折等外伤多年,疗效显著。方中以桃仁、红花为君药,破血逐瘀。桃仁活血散瘀,为治疗多种瘀血阻滞病证的要药;红花善于通利血脉,消肿止痛,为治疗跌打损伤、瘀滞肿痛之要药,两者相须配伍,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桃仁、红花的提取物能有效降低组织中的IL-6、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水平,起到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及抑制细胞凋亡作用,减少组织的炎性损伤[10-12]。方中川芎、当归、赤芍为臣药,补血活血。川芎为“血中气药”,既能活血祛瘀,又能行气通滞,为治疗气滞血瘀诸痛症之要药;当归辛散温通,补血活血;赤芍代替原方白芍,更强调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上肢骨折患者加用桔梗载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二者共同为使。方中着重针对骨折外伤血瘀气滞之病机,活血化瘀,行气消肿,同时以桔梗为使,引药上行,针对性地对上肢尺桡骨干骨折进行治疗。因熟地黄性味甘温,以补血滋阴为主要功效,性质黏腻,气滞者慎用,对气滞血瘀之骨折治疗有碍,故较原方去除熟地黄。

中医骨伤科诊疗注重内外兼治,《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冰硝散为本院骨科常用外敷之经验方,对各种外伤引起的软组织肿胀有较好疗效,方由冰片10 g,芒硝1 000 g组成,外敷于患处。药理研究发现冰片有抗菌、抗炎、消肿止痛等作用[13],外敷可使药物通过皮肤吸收,直达病灶[14];芒硝外用于下肢骨折后软组织肿胀的治疗也多有报道[15-16],在吸湿蓄冷、抗炎消肿、利尿及组织脱水中作用显著[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肿胀程度、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改善趋势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加减桃红四物汤联合冰硝散外敷对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术前肿胀消退有促进作用,且能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四物汤前臂桡骨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改良Henry入路治疗桡骨远端AO B型骨折的疗效分析
惯量主轴在桡骨粗隆精确定位中的应用研究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桡骨头骨折治疗要点
银河系“吃”麦哲伦云
桃红四物汤“内外”可通用
桃红四物汤“内外”可通用